《“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公开 数字化转型成工业未来十年“必答题”
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在这一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开展数字化?又将以何种方式和路径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工业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必答题”。疫情期间,具备完整且纵向整合供应链的工业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工业生产,可以说,工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供应链的竞争。
行业专家表示,供应链作为工业生产运营的基石,不仅是工业企业成本支出的大头,也是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核心窗口。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复杂度极高的商品体系与专业服务,还需要对接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品牌商、服务商合作伙伴,无论是管理难度还是履约交付难度都非常大。而数字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链接,以及对于海量信息进行高效整合、智能解析,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中间环节、管理环节的成本支出、快速获得资源配置优化的“最优解”,实现更加高效的产业协同。
事实上,过去已有大量工业企业通过采购管理、履约交付切入数字化转型,在实现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转型成效。
以能源行业为例,鞍钢值采就通过与京东工业品合作,建立了集团性的数字化采购管理系统,将整合适合鞍钢采购商城的产品进行嵌入和升级,与鞍钢集团内部的鞍钢、攀钢、鞍钢矿业等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全面打通,实现资金预算、需求计划、寻源管理、采购招标、履约交付、对账结算、开票、售后质保等采购全流程各环节的高效协同。
在履约交付数字化方面,较为典型的则是工程建设类企业。工程建设类项目往往施工周期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缺乏有效的运营支持会极大消耗企业自身人员的精力投入。以川交路桥修建的攀枝花-宁南高速公路项目为例,施工队常年位于甘阿凉山区,地理条件带来的备货难、送货慢是履约交付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为此,京东工业品在与川交路桥的的合作中,为了配合施工现场的高效履约,通过大数据分析整理出了一份日常需求量最大、采购频率高且需要长期备货的工业品清单,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大约300平米的前置仓,对清单中的200多种商品进行集中存储。同时,京东工业品还长期配备专人专车保证采购、运输的通畅,实现高频物资“随时下单、随时送货”。随着该项服务的有序落地,川交路桥该项目的整体履约时效从之前的近两周缩短到了24小时。
当然,无论是采购管理还是履约交付,都仅仅是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端口,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制造全过程的各类问题。但选对切入点,能够大大加速这一进程,让数字化价值得以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