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狂追减速器,一个千亿赛道周期即将开启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去年8月19日,马斯克首次在特斯拉AI日活动上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概念,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就要面世了。6月23日下午,马斯克在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将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动上面世。"

人们对新事物的态度总是善变。去年,外媒及行业人士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唱衰似乎还历历在目:

"说它是放屁都算客气的了。我不是说马斯克不应该做这样的研究,而是这种宣传通常是夸大的。"

"虽然我们欣赏马斯克的长期 科技 愿景,但特斯拉机器人不是 投资 者想看到的,相反,他们更关注芯片、FSD(完全自动驾驶)"……

今年,舆论出现翻转。 一边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战略的稳步推进 :1月份,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表示,开发"擎天柱"是比做 汽车 更重要的业务;4月,重申对机器人业务的重视,并透露最早于2023年生产;6月,为了能让"擎天柱"在AI日隆重亮相,将原本定在8月的活动日推后至9月底。

一边是,‘擎天柱’即将面世带动"机器人概念"大火。 6月以来,机器人概念持续走高,景业智能、埃斯顿、江苏北人、江苏雷利等涨超5%,巨轮智能更是一度拉升翻红,股价从6月20日怒涨481%,至7月11日的4.81元。

资本狂追减速器,一个千亿赛道周期即将开启 (6月以来,机器人概念持续走高 图源:雪球)

在一众机器人概念中, 减速器这一赛道尤其受到关注

宁波中大力德股价从5月初的11.52元,飙升至7月1日的22.17元,股价接近翻番;

国茂股份6月持续上涨,最近90天内共有10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8家,增持评级2家;

国内精密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更是拉升涨超15%,而早在5月之前,绿的谐波就接受了Aberdeen、AIIM等73家机构调研,被国信证券等多家证券评为买入。

这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形机器人一出,减速器就火了?减速器是否能乘上人形机器人带来的东风,扶摇直上?国内减速器进展如何,能吃上这一波红利吗?

01 人形机器人上,精密减速器大有可为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概念发布,引爆减速器市场;如若量产,则减速器市场一飞冲天。

先来看人形机器人和减速器的关系:

中国电子工业学会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种。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 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来代替人类执行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长时间作业

根据以上定义,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本质上属于工业机器人。

那问题来了,工业机器人不是一个新概念,而且在疫情的推动下,出于特殊场景(如防疫区消毒等)和工业生产(在复工复产,用工难等问题下,大力代替传统人力)的需求,工业机器人也迎来了爆发, 为什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面世消息一出,机器人概念和减速器就炸了呢

资本狂追减速器,一个千亿赛道周期即将开启 从定义上划重点: 一是多关节机械手;二是代替人类执行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 这两点分别对应 减速器功能应用,和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愿景

减速器,是链接电机与执行动力机构的闭式传动装置,作用原理为"利用齿轮啮合,降低电机转速,传递更大转矩"。绝大数电机负载大、转速低,不适宜用原动机直接驱动的工业场景,需配用减速机。

减速器按照行业分类可以分为,通用减速器、专用减速器和精密减速器三种,具体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上,因为要 进行抓取、放置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精密动作,所以,多采用精密减速器,即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两种

资本狂追减速器,一个千亿赛道周期即将开启 简单说, 减速器相当于机械臂的"关节" 。当工业流水线上的员工,替换成机器人机械臂,又硬又直的钢铁要靠这些"减速器"完成,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求很高的动作。

(精密减速器在工业机械臂上的应用)

其中,在机械部底座、肩部起支撑作用的多为RV减速器,可理解为"大关节";到执行操作的小臂、腕部等,则主要为"小关节"谐波减速器。一般来说,一台六轴机器人共使用6个减速器,其中底座、肩部使用RV减速器(2个),其余部分使用谐波减速器4个。

(泰科智能六轴协作机器人六轴示意图)

疯狂如特斯拉,连皮肤都严格仿生的擎天柱(擎天柱肩部以下皮肤由轻量材料覆盖,声称比人的皮肤更光滑),想实现接近人类的活动自由度,关节上又怎会马虎?

人的身体有78个关节,其中使用谐波减速器和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和趾关节就共有60个;剩余的18个关节则用RV减速器。人形机器人使用减速器数量之大,想不被关注都不行。

重点是 ,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还很高 。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30%、20%及10%。

根据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约20万人民币的报价,也就是说, 一台擎天柱中,减速器的成本大概在6万人民币

而中信建投证券预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23-2025年产量分别为20万、50万及100万台,即 2023年,仅特斯拉一家,其人形机器人业务将带来百亿(120亿)市场减速器市场 。能搅动科技场的特斯拉的带领下,人形机器人市场又何尝只有一家企业?

用量大、成本高,已经打造了一个超级市场。何况,磨损、维修又给减速器的用量新增了几成。

前面说到,减速器相当于人的关节,人类工作久了,还会去健身、按摩,让身体恢复最佳状态继续工作,那连接沉重机械的减速器自然也会历经磨损,需要维修和替换,毕竟减速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p>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减速器本身有额定的工作寿命,需要定期更换;而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寿命一般为8-10年, 维修保养、替换也为减速器带来了不小的市 场空

市场需求和规模加持下,减速器的未来一片光明。

但这一切美好都建立在人形机器人能够量产,并且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压力给到特斯拉这边。

02 为什么大家相信特斯拉画的饼?

和去年马斯克被喷用PPT画饼相比,今年特斯拉的发布会上,多了人形机器人造价、上市时节等落地信息。

结合特斯拉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画像和构想,可作出以下分析:

先看 特斯拉人行机器人的"面子"——最像人的机器人

根据,此前公布的参数,特斯拉的 Optimus 擎天柱身高1.72m、体重 56kg,最快行走速度 8km/h,最多可提 45 磅的物品。同时,擎天柱还具备灵巧的"四肢"和聪明的"眼睛",甚至,身体皮肤也由轻量材料覆盖,比人的皮肤还要光滑。

其次,看看擎天柱的"里子",根据人行机器人的三大基本要素进行对比:

上一部分我们讨论的,被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带火的"减速器"属于执行器层面,这一层,更多的理解为, 当掌握了控制器、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技术后,才去考虑减速器、伺服系统等硬件零部件的供应链问题。所以这一层暂且按下不谈

除了外表最像人之外, 特斯拉在"动起来像人"以及"像人一样思考"上用力。而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上的相关技术基础就可以很顺畅地迁移过来

具体参数上:

行走能力上 ,擎天柱的四肢由 40 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双脚可感应反馈,实现平衡和敏捷动作。

擎天柱的 "眼睛"走特斯拉汽车的纯视觉路线 ——摄像头+车载 FSD 芯片方案。

在汽车方案中,前者采集信息(2D图像)映射到3D空间,然后通过神经分析进行 感知 (通过算法实时绘制地图)、 规划 (在动态的路径变化中,选择最舒适和安全的方案)以及 控制 (向车辆发出转向或加速指令)。

而这一方案同样适用人形机器人。而且纯视觉技术路线具有成本低、符合人眼逻辑的优势,在数据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更会产生质变,直至达到比肩、超越激光雷达方案的自动驾驶表现。 而数据积累正是特斯拉的优势所在 ,截止2021年9月,特斯拉已经积累了60亿英里的车队数据,经过特斯拉车内网络训练的图像有3.71亿张。

数据越多,算力训练更成熟,就越能实现人工智能。为实现这一正循环, 擎天柱还配备了特算力极强的 DOJO D1 超级计算芯片作为"大脑" ,超过9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让其成为一个足够聪明的机器人。

可以说,在造人形机器人上, 相比很多从0到1的厂商来说,在现有智能驾驶技术基础上,特斯拉不仅可以使人形机器人变成现实,而且,在技术、成本、时间等方面具备优势

人形机器人可以造出来板上钉钉,那造出来给谁用呢?场景何在?

在擎天柱的构想中,其制造愿景在于帮助人类消除一些危险、无聊且重复的工作。

宏观背景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疫情影响下企业复工复产的用工需求,以及大量的新生场景等,都为工业机器人应用落地提供了场景。

但是更广泛的应用性还有待验证。比如, 工厂流水线上,固定、重复的高精准动作,人形机器人固然有灵活优势,但传统机械臂也能满足不少需求

(特斯拉 上海工厂焊装车间生产线上密集的工业机器人)

更何况,家用场景上,当你把 价值十几万的一台擎天柱放在家里,用来解决单一功能有点浪费,做一个综合类管家,他又能否满足复杂的生活需求?

不过,库卡机器人全球产品经理刘欣宜也指出,从 生态协同的角度,特斯拉的机器人符合整个马斯克能源计划的一个重要的一环 ,比如,让擎天柱代替人类进行火星探索,在特斯拉自己的生态上是比较自洽的。

总的来看,尽管当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的应用场景还未明确,但是,在部分工业场景有需求、制造和量产环节问题不大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将前进一大步。并且,在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强大影响力下,一众人形机器人厂商已启程。

确定的人形机器人周期要来了,减速器也将迎来红利。

03 千亿赛道,国内企业能分得几成?

芯片之后,国内科技产业绕不开的话题是"卡脖子"和"国产替代",而 减速器,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一个领域

先看一组血淋淋的对比数据:

前瞻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减速机行业出口总额约26.15亿元,进口总额约为16.85亿元,贸易顺差为9.66亿美元,看似减速机行业发展良好。

然而,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和出口精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数量分别为72.7万台和2325.8万,进出口金额分别为3.7亿元和3.8亿元, 进出口均价分别为508.52美元和16.24美元。近32倍的价值差距 ,让我们看到国产减速器不轻松的现状—— 走量、价值低

可是,在制造业,谁不想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轻松地赚到更多钱呢?

对于国产减速器来说,想,但是实力还不够。

在通用减速机市场,格局足够友好,但国内厂商难吃到肉。

翻看全球通用减速器市场数据,2019年减速器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且增速在10%左右。具体到行业竞争格局,龙头如弗兰德和SEW市占率也均为6%左右,也就是说,行业还未形成垄断。那是否意味着国有厂商有更多的机会?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 未形成垄断不是龙头企业不行,而是因为,应用领域过分分散

通用减速器广泛应用在环保、建筑、电力、化工、食品等国民 经济 的各个领域,不同领域对减速机的技术需求各有差异,一家企业难以研发和生产覆盖全行业的减速机产品,同时也很难从销售层面覆盖下游所有行业客户。

同时,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减速机,经过百年发展,技术趋于成熟,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这个赛道,行业分散是必然。

遗憾的是,在通用减速机这个技术壁垒和行业集中度都不算高的赛道,国内厂商也占不到优势:国内叫得上号的国茂股份、中大力德也只能位于市场第二梯队,外采国产标准件,产品应用于某几个特定行业,营收规模通常超过1亿元,而第一梯队的外资品牌营收通常超过20亿。

通用减速器尚且打不过,何况技术壁垒更高,对材料、设计水平、质量控制、精度可靠性、使用寿命等均有严格要求的精密减速器。

精密减速器困日系久矣。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球机器人减速机市场,日系品牌哈默纳科(Harmnic Drive System Inc.)、纳博特斯克(Nabtesco)及日本住友,分别以60%、15%、10%的市占率位居前三,总计来看,排名前三的日系品牌就垄断了85%的市场份额。

市占率强势的背后,是近60年的技术探索,和整个日本制造业发展的场景训练和数据积累。

2010年之前,我国劳动力充足且相对廉价,没有机器人替代员工的需求。时至今日,加上疫情推动,机器人需求逐渐激发,当国人想起做机器人时,才发现卡在日企小小的减速器这里:

比如,国内承担军工、科研任务的高端机器人企业,为了保证质量,只能从纳博和哈默纳科采购减速器;

比如,同样作为买家,中国机器人厂商向日系两家巨头购买加速器的价格,比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和发那科购买价格高很多;

又比如,国内厂商赴日本采购减速器的时候,由于日本住友公司负责人语速过快,国内采购员请求缓慢、清晰地介绍一遍,住友公司负责人直接走开了,一副爱买不买的态度。

"屈辱"之下,国产企业绿的谐波勇敢向前,于2003年组建技术团队进行谐波减速机理论方向的研究。当时绿的谐波的研发条件:3个人的技术团队、哈默纳科的减速器,以及绿的多年的精密仪器代工经验。

不能说,一无所有,但好像确实有的不多。在艰难的探索下,以及2008年,哈默纳科专利年限到期,公开资料的帮助下,2009年底,绿的谐波生产出第一台的谐波减速机样机,成为减速器国产之光。截止目前,绿的谐波已占据自主品牌约80%的市场份额。

但,即使是绿的谐波在国际市场上也只有6%左右的市占率,仍名不见经传,何况国内那么多的小企业。究其原因, 国内精密减速器设计、制造的各环节还活在日企的笼罩之下

(谐波减速器生产流程 图源:绿的谐波招股书)

设计原理上 ,国内企业多是通过反向工程获得数据,即,拆解一个国外减速器,照猫画虎,这种路径之下,大家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这样设计出的减速器,在产品的精准度、稳定性上都有很大缺陷;

制造设备上 ,加工制造减速机零部件的设备不仅非常昂贵,比如美盖勒平面磨床,单价折合人民币就接近千万元;而且,设备交付周期都在一年以上,也就是说,交了钱也没办法及时拿到;

热处理技术上 ,国内的钢材原料本身杂质就多过国外,加之国内热处理技术上,变形、硬度不够,很难达到理想处理状态;

外购零配件上 ,国内产品精度一般,从减速机配用的相关轴承的精度,就可以直接判断其减速机的性能好坏,而且非常准确。何况,每一环节差1%,累计起来的结果呢?

行业技术层层被压制,国产厂商只得从具体的场景服务上寻找突破口。

产业上,尽管绿的谐波已成功配套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但是曾有行业人士透露,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主流机器人整机厂商均由两家日本公司提供减速机,并且有着非常苛刻的合作条件,即在使用这两家公司产品时不能再使用别家的产品,否则将解除合作关系。

也就是说,和高端精密机器人的适配没有路径。但是, 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较为通用的一个零部件,可以广泛和下游布局食品、物流、3C等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合作,在各场景中积累数据和经验

何况,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还是一个好搭档:

一方面,本土机器人已经在3C、半导体、液晶等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为更好实现本土机器人崛起,国内厂商与下游企业做到深度的链接和匹配,从对加深行业的理解争夺更多市场。比如,珞石机器人为帮阳江刀具产业定制自动化方案,派驻团队入驻企业,从头学习开刃。

国产机器人厂商如此努力,市场份额逐渐做大的情况下,减速器这个零部件也被带动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火了,饥渴已久的市场,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样让人兴奋的新概念了。也许现在本土机器人本体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厂商,都实力有限,吃不到市场上最大的那块肉,但,风口之下,喝口浓汤不成问题。

来源: 钛 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