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以引领者身份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未来智城”报告
近日,《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以下简称MIT)发布的《未来智能:以数字重构城市神经,以智能赋予城市力量与价值》智能产业报告正式出炉。特斯联以行业引领者身份入选,同时特斯联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及Titan系列机器人作为代表案例,与华为的“城市智能体”、腾讯“We City未来城市”等一同收录其中,让我们得以预见未来智城雏形。
本次MIT报告的发布,推进了几大产业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如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数字科技的进步、无人驾驶的发展现状、“碳中和”实现路径等,并重点探究了新一代智能城市行业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结合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厂商剖析城市智能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以下节选部分观点,文末可下载完整报告。
观点速递 1 :未来城市在智能科技赋能下,从“传统智慧”到“智能”将成为城市发展新航向,企业从“城市建设者”向“产业推动者”转换
我国智慧城市的未来将被赋予怎样的新使命和新内涵? 如何补足在城市建设中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等现实问题的短板?如何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物联网等数智融合技术赋能未来城市的自我更新?如何加速产业发展的各种场景应用与创新实践?
从这些问题出发,MIT报告都进行了相关探讨。在这个数智化赛道中, 企业扮演的角色也从“城市建设者”向“产业推动者”转换 ,企业正在从顶层设计、机制改革、业务流程再造、技术生态创新、 商业 模式等多维度入手去推动智能城市行业的发展,促进智能城市规范有序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能城市新典范。在此过程中,从城市建设者进化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者角色,再到智能城市产业的推进者为主要发展路径。
观点速递 2 : 智能城市建设正成为城市运营管理建设的“一把手”项目
新基建国策引导的大方向下,智能城市建设成为各地政府数智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纷纷将智能城市建设列为“一把手” 工程,无论从人员投入、政策发布还是资金投入上,都可以感受到智能城市建设在城市运营管理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报告指出,智能城市建设管理侧在多地已经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专门组建城市建设小组,并委派政府核心人员参与相关工作。其中收录的案例——特斯联AI CITY相继在重庆、沈阳、德阳、武汉等地落户,多地政府“一把手”亲临现场见证签约、建设、生态构建,被连续作为一号重点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智能化建设项目的价值不言而喻。
观点速递 3 :智能城市建设提档加速,规模将持续万亿级体量,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将在2 0% 以上
《报告》研究显示,结合目前各城市披露的智能城市建设的部分典型项目 投资 规模以及各项目投资金额,综合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城市总投资空间达3.9万亿元。并保持受多方推动持续上涨的趋势,2021投资规模将达5万亿元。
观点速递 4 :智能城市的建设已经从试点引领走向广泛实践创新
根据报告的数据,国家发改委信息统计出目前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智能城市长期建设规划,重点是均提出结合自身需求,总体呈广泛发展、因地制宜的局面。
报告指出,驱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落脚点则是行业内的创新企业。如特斯联从平台着手聚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构建产业生态的模式,籍此为产业 经济 赋能。
这些逐年增长,国内已超过2600家的智创企业,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城市智能转型升级的推进者,为智能城市产业与经济结构带来新撬点。
观点速递 5 : 在智能机器人方面,无人化服务将迎来规模化商业落地
经过2020年疫情的洗礼,智能机器人、无人技术商业化落地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时期,机器人作为智能城市应用中最重要的超级智能终端,它的加速发展也为城市智能化按下加速键。2020年对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线基金入局的一年,资本引入将机器人行业从幕后推至台前,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国内机器人市场蓝海广阔,生态联合将成必然,全产业聚合上下游“打团战”或为最佳模式。
后疫情时代,机器人的商业价值更加凸显,此次MIT报告中百度、京东、特斯联机器人案例皆收录其中,头部企业已开辟机器人赛场。案例特别提到,疫情期间,特斯联智能机器人成为“疫情防控兵”,实现无人消毒、无人巡逻等多个场景的完成,在疫情危险区代替人工解决种种问题,成为末端配送立项解决方案。如在特斯联的火雷行动中,智能机器人成为抗疫的主力,替代人类完成物资的配送、环境的消毒,减少人与人的肢体接触以降低病毒扩散的可能。
同时,作为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迪拜世博会官方首席合作伙伴,特斯联还将携150余台自研泰坦系列智能机器人向全球展示各种黑科技,创造“世界首次超百台机器人志愿者服务全球顶级盛会”历史。
特斯联机器人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操作,得益于一体化、智能化、模块化三大特点。一体化使特斯联泰坦系列机器人实现群体智能,机器人作为未来城市的超级智能入口,可与城市级操作系统City OS内所有的软硬件和智能终端打通,包括各种门禁、闸机、电梯等,实现无障碍通行。智能化体现在机器人中枢搭载的RMS系统,可实时察看全球机器人部署情况,通过RMS平台随时调取数据。关于模块化,泰坦系列机器人打破了一机一用的传统壁垒,通过一底盘+多元上装的模块组合设计,真正实现一机多用、降本增效。
观点速递 6 :智能城市将成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承载体
一个国家要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在未来城市智能化的建设中,可利用智能工业、智能环保、智能交通等多场景实现能源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进行能源监测和管理,实现水、电、气、等能耗数字化。还可通过智慧能效平台直观了解损耗情况,针对性提出建议报告,降低能耗损失,从源头实现“碳中和”管理,利用城市级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零碳排放”。
目前国内已出现先行案例,如济南先行区拟投资1670亿元建设的“碳中和”绿色智慧城市,更领先一步的是,特斯联AI CITY重庆项目。重庆AI CITY自两年前规划之初即已融入“碳中和”理念,旨在打造一个集自然与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标杆。在它的先行项目AI PARK中,特斯联已经做了碳中和全生命周期监测。经过专业测算,正式运营后,园内每天的碳排放量将远远小于碳吸收量;运营50年后,到2071年,AI PARK还将吸收掉周边17万吨二氧化碳。
特斯联还计划联合清华大学特聘千人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研究员、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员在AI CITY中共建国内首个碳中和实验室,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重庆作为中国城市代表,加入全球碳中和城市联盟。
结语: 报告还展望了未来在智能科技赋能的前提下,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与城市居民生活的新改变,柔性智能生活将催生“千人千面”的“普惠”城市文化,真正实现以数字重构城市神经,以智能赋予城市力量与价值。而在这场城市建设“科技竞赛”的下半场,拥有更强综合能力的厂商将在城市智能化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