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并重,“中央厨房”或成国际学校未来发展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随着高净值人口的增长、中国居民在教育方面强烈的消费意愿与投入,留学热潮逐年上涨,国际学校市场需求也随之高歌猛进,据数据显示,仅2018年国际学校就新增87所,从供需角度来看,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依然旺盛,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
数据来源: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据日前举办的首届成都国际教育校长论坛上披露的数据,全国的国际教育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位列全国领先。活动上还提到,作为西南地区的教育重镇,成都的国际化道路非常坚定,但也充满不确定性。
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
“国际学校是满足当今家庭对K12教育与出国留学双重需求的桥梁,同时它也面临多重挑战:K12课程不能落下,软实力要培养,语言考试是另一条线,学生还需要院校申请。学校面临市场招生、课程研发、教师培训、运营管理、升学申请等等挑战,这一充满生机的民办教育阵营,亟需在新的市场发展时期,找到与新鲜、科学的模式结合的方向。” 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表示。
作为首届成都国际教育校长论坛的主办方,智课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出国考试培训服务。
内部研发能力薄弱,国际学校多元化发展成难题
产业 互联网 是今年两会的热词,马化腾称产业互联网是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的互联网应用和创新。
概括的说,产业互联网下,“降本、增效、增值、进化”是企业运转的核心,而这在国际教育行业同样适用,但如何做确是个难题。
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观察到:“目前国际学校从单个学生处获得的收入类型仍然略显单一,国际教育集团有望通过丰富多元化收入来源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IB部常务副校长刘敏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IB部常务副校长刘敏在首届成都国际教育校长论坛上提到:“北上广的国际教育土壤非常肥沃: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很深刻,不功利化看待升学;同时国际学校提供的选择非常多。之后,成都也将向这个方向迈进,这是一个趋势,但对学校来说,竞争也无疑将会更加激烈,作为校方,压力非常大。”
事实上,除了学费和住宿费,留学服务资讯、英语培训、暑期培训课程等服务和学校提供的国际教育之间也有较强的互补性,即能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在刚需,又能丰富学校多元化服务,提升自身收入来源。
而这势必对国际学校的研发和运营提出更高要求。
成都石室中学加拿大BC省海外高中校长Maetine Marie Teetaert
成都石室中学加拿大BC省海外高中校长Maetine Marie Teetaert表示,学校从BC课程出发,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沟通技能。学校在注重学生培养的同时,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聘请具有专门资格的BC师资队伍,利用很多教学资源,尤其是 科技 的力量,来做好BC课程的开发。
成都墨尔文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杨朝莲
成都墨尔文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杨朝莲则提出,国际学校的教育还要兼顾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大多数国际学校的学生都有留学计划,需搭建满足未来学习的知识系统和技能,包括学术探究能力、知识架构、以及语言能力等;但中国学生也需要文化根基,尤其在自我身份认同方面。对此,成都墨尔文学校引入了中英双导师制度,在一种全人教育、自主学习的环境中,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而显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尤其在要兼顾校内课程和出国考试的时候。
林成是一家国际学校雅思教研组的负责人,他坦言,尽管大部分国际学校内部设置有雅思、托福等语言班,但考试辅导的基因相对薄弱。不少家长和学生为了加强语言应试能力,会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加强教研是国际学校的一个共识,但这需要巨大的时间、人力和资源的投入。”林成说。
诚然,如何填补内容研发空白,解放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多元发展成为了存在于很多国际学校的隐形问题。
技术驱动教育进化,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唐睿是某国际学校的创立者,2018年他将校区扩大到了3家。
“学校数量增加了之后,先于利润的却是接踵而来的问题:优秀师资力量缺乏、内部运营趋于混乱、管理成本翻倍提升,把本身由生源增多带来的利润迅速拉低。我一度怀疑,这是把学校做大了,还是做小了。”
唐睿的问题也在数家迅速扩张的国际学校上演,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增加导致后端教师、教室、饱和度、绩效、排课等管理流程变得复杂,原有单一方法很难再适用。
近两年来,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扶持的重点,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的系统平台不但能够在前端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还能在后端全面提升教学教研及服务品质,极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整体后端的运营效率。
而实际上,国际学校的负责人虽然在各大会议论坛上被诸多“技术改变教育”的言论环绕,但在他们眼中,技术门槛很高,且研发成本颇多。如何让学校借智能化管理运营的势头,还有一个“东风”问题。
韦晓亮研究这个问题十几年了,深谙出国语言考试教学方法论的他早在三尺讲台为数百学生讲解GMAT/GRE时就想,如何能让老师从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借助技术发展,将学校管理及运营的繁琐标准化、简单化。
直到互联网技术来临。2013年,韦晓亮和同样带着名师光环的翟少成创立智课教育,主攻国际教育,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主攻出国考试的智课和少儿英语品牌USKid中美双师学堂。
从创立之初,韦晓亮就坚定了智课教育“内容+技术”的核心。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教学服务,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做产业互联。从内容研发、硬件搭建到软件铺设。这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彼时的韦晓亮不知道,他想的是如何真正解决国际教育行业缺少内容和技术的痛点。
从芯强大,用内容和系统为国际学校赋能
2018年底,智课教育推出“中央厨房”,即“内容厨房”和“系统厨房”,并推出面向国际学校等B端的智课“inside”计划,开放自己的“中央厨房”。
智课的“中央厨房”覆盖8类出国考试12800个知识点、7000小时专家课程,以及150万题库等内容的智课出国考试教学内容素材+Smart管理系统。系统分为学校端和学生端,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练习,接受线下个性化辅导。学校端集教务管理、学生学习反馈、人员管理、教学反馈等于一体,全面整合及智能运行各类事物,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中央厨房”是可被inside的,像因特尔的芯片,韦晓亮也想把它做成国际教育行业的“赋能芯”。对于缺少优质内容及系统的国际学校, “智课 Inside”可以提供五大层面的支持,包括教学系统、用户端产品、教学内容、教师资源、AI技术。
唐睿在偶然听到韦晓亮这一计划后,第一感受就是“这不正是我们学校缺少的”。在深入智课线下学习中心考察了几次后,他决定引入“智课inside”。
“智课是真正拿着五年持续性投入的中央厨房提供所有科目完整的语言培训,包括课程、师资培训以及系统的解决方案来赋能国际学校的 。 我打算先植入智课的Smart系统以及教师培训平台用于高二的两个雅思班,效果好的话,再继续引进智课的整套内容,强化教学质量,我相信只要能保证品控及管理成本,那么规模化的扩张就好实现了。”唐睿说。
在以国际教育为核心的机构中,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出国语言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寻找匹配的教育内容和技术系统,据统计,国际教育领域的“智课inside”市场规模有近600亿元。
韦晓亮透露,自2018年下半年,智课教育推出“智课inside”计划以来,已有10多家国际学校与智课教育达成了战略合作,引进智课的内容和系统。
产业互联的浪潮正逐渐向教育行业涌来,是留在原地还是拥抱变化,国际学校该做抉择了。致力于国际教育的韦晓亮和他的“智课inside”无疑为想要多元发展及规模化扩张的国际学校提供了一种可能,成为其在“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模式下最重要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