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全新社区机制“盐值”内测上线 五大维度维护良性讨论
近日,知乎宣布推出全新的用户成长体系——“盐值”。
在过去几年,知乎相继发布《良性讨论公约》,推出治理机器人“瓦力”,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平台治理体系。但是,随着注册用户量超过 1.8 亿、用户行为的日益复杂,以及内容的不断多元化,知乎需要一套更加高效的社区机制来保障讨论秩序,维护平台氛围的良好生态。
对于平台运营而言,知乎的终极目标可以提炼为“知乎三问”,即:如何持续保障良性讨论氛围?如何继续兼顾内容的质和量?优秀创作者能否获得多维度收益?概括而言,其实三个问题的本质是“氛围、价值和收益”,并且,三个呈现递进关系,氛围的良莠决定了内容的保质期,内容的好坏又决定“收益”的大小。而“盐值”的推出,也为“知乎三问”中前两个问题提出了更好的解答。
“盐值”的五维评测体系
“盐值”系统综合了“基础信用”、“内容创作”、 “友善互动”、“遵守规范”和“社区建设”五个评价维度,用于对用户行为进行多元化的统计,并形成0至1000的分值。对于每个维度,知乎都对其进行了清晰的定义,比如“友善互动”,知乎将根据知友们与他人互动中所发布的内容,以及赞同、感谢、关注等行为来综合评定友善互动指数。
这一分值将直接影响用户在知乎平台上的权限。在知乎“盐值”第一期产品中,接入了绿色通道、公共编辑和加权反对三大类权益,其中高“盐值”用户可以享有审核优先处理、举报高优通道,对公共内容的编辑权以及有理由反对等权益;而用户“盐值”过低,则直接影响内容在其推荐页面的流通,甚至是无写评论功能。
每个用户的初始分值在260-300之间,每周将根据综合评分进行结算,用户的内容贡献度、历史处罚记录以及在沟通中的友善度,都将直接影响“盐值”的高低。
这五个维度,既是一个用户在内容社区的全方位成长,也是让社区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推动力。知乎希望通过“盐值”体系,在平台、用户以及内容之间达成共识,并以赋权等多种方式,鼓励高“盐值”用户,与平台一起建设更好的 互联网 公共讨论空间。
“盐值”背后的思考和理解
“盐值”系统是由知乎的算法能力,社区共识以及知乎对于公共讨论秩序的理解共同凝聚而成。算法其实就是识别能力,知乎通过对用户行为、内容以及话题进行精细化的识别,并将其归纳如不同的情境,进行识别,其中包括专业度识别算法、 低俗识别算法、封建迷信识别算法、谣言识别算法等。
识别的前提是平台与用户之间达成一致的价值共识,也就是说,对同一内容,两者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尺,以便作出判断,也就是社区共识。比如对于“易经”的讨论,有的用户阐释的是《易经》的哲学价值,有的则将其视作“算卦工具”,前者属于传统文化讨论,后者则指向“封建迷信”范畴。再比如有人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有人则虚构故事博眼球,后者也许有趣,但却会损害平台的信任感。
“盐值”则是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中,让平台和用户之间形成一个标尺,以便对不同的内容价值进行定义,希望用户在知乎获得能为自己所用的优质内容。
除了内容的连接,互动是平台中最为频繁的行为,什么样的互动才能称之为“有效互动”呢?这取决于知乎的定位。作为一个全民知识内容平台,知乎希望构建一个开放而又理性的讨论空间,既需要保障分享者自由表达的权益,也要保护参与者和被讨论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盐值”机制需要对自由表达的边界进行定义,以保证各个角色之间的平衡,在理性和开放的尺度下,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
结合三个层面的思考和理解,知乎将其覆盖至内容、用户以及各类行为的 124 项因子来进行综合统计打分。根据“盐值”的高低,以赋权的形式,进一步给予高“盐值”用户更大的权益和更多的自由。
综合来看,“盐值”系统打造的其实就是一个平台的分寸感,让用户、平台、内容之间既能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又能共同管理、共同建设。知乎的发展而不仅仅满足于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打造一个能满足不同需求,能让近2亿用户好好说话、有效讨论的高品质知识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