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连下三道整改令,高压监管下的直播行业能否迎来新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人我饮酒醉,醉把佳人成双对,两眼是独相随,只求他日能双归......”
或许你不知道“喊麦”这种表演形式,对MC天佑这个名字也不熟悉,但上面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神曲”你一定听说过。大到电视综艺,小到广场尬舞,这首“神曲”在人民群众当中的普及程度,恐怕仅次于《最炫民族风》和《小 苹果 》。而MC天佑作为这首喊麦“神曲”的二度“开发者”,不仅虏获2624.8万粉丝,更荣登“快手一哥”宝座。
但最近,这位“一哥”却遭遇了一点“小麻烦”。有消息称,全国最大最早的综合娱乐直播平台“YY”,近日连下三道“整改令”,包括“禁止主播使用‘MC’前缀”、“将77首喊麦设为禁曲”,以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直播内容打击力度的公告》,加大对未满16周岁直播、低俗涉黄、涉政涉军、售卖虚假物品、欺诈广告等直播行为的打击力度”。
天佑作为“YY”直播平台的当红主播,首当其冲。不仅部分成名作品惨遭下架,微博昵称更悻悻地脱掉了“MC”的马甲。从上个月嘻哈艺人“PG one”丑闻曝光,引发的“广电明令禁止嘻哈文化”、“微博热搜下架”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来看,大家都一致认为,此次“YY”的自发整改,也很有可能是遭遇了“PG one”事件的余波。
但这是否仅仅意味着“喊麦”将步“嘻哈”后尘?频频在违法边缘“大鹏展翅”的直播行业未来将何去何从?近两年发展势头迅猛的“ 互联网 娱乐”其边界又设在哪里?
嘻哈被禁“连坐”喊麦,YY开启“自救模式”?
前段时间,《中国有嘻哈》冠军PG one和演员李小璐的“夜宿事件”,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但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头儿。先是PG one自己因为创作低俗歌曲引发《新华网》、《紫光阁》、《人民日报》等一众央媒党刊痛批,紧接着就传来“嘻哈”被严控的消息,坊间流传广电下达禁令:广播电视节目中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丧文化都不能用。
27日,率先发酵PG one事件的新浪被网信办约谈,随即“微博热搜榜”被责令立刻下线整改。整个针对“互联网娱乐”的严管爆发地太过突然,甚至还来不及回味......
但很快就有人嗅到了事态的严重性,22日YY主播阿哲在当天的直播中透露,虽然广电总局还未下发通知,但YY官方已经明令禁止:所有主播不允许再带MC马甲,“因为主播作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不同年龄段的粉丝会模仿其喊麦,社会风气不好。”此外他还预言,2018年广电总局将联合网监局、网信办大力整治直播平台,这是大势所趋。
喊麦作为一种国内特有的新兴表演形式,虽然自称起源于Hip-Hop文化,却并不被认可,大众对它的印象普遍停留在“文化变形产物”的阶段。而MC全称Microphone Controller是一些RAPPER的自称,最早作为“舶来品”被喊麦歌手借用,如今嘻哈被抵制,似乎连同MC这个听起来十分洋气的title也受到了“歧视”。
不过话又说回来,广电未来对互联网娱乐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仅仅换个“马甲”、下架几首麦曲、发布一则打击公告就能应对的吗?
400余家平台经历大洗牌,“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
一直以来,“直播”作为一个乱象丛生的行业,始终备受监管部门关注。2016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史上最严直播监管令”——《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和个人都要“持证上岗”。紧接着,直播行业便进入洗牌阶段,一大批中小平台因为涉黄、违反规定、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相继倒闭。
2017年开春,网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黄鳝门”事件,先是“国家网信办”出动,关停传播低俗信息的“红杏直播”、“蜜桃秀”、“一起秀直播”等18款直播应用,“拉黑”1879名严重违规网络主播并禁止其重新注册账号。随后,“中国扫黄打非网”针对网络直播平台开展专项整治,查封多个涉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直播平台,并抓获了影响恶劣的“黄鳝门”事件女主角“琪琪”。
随着监管加紧,直播平台的一系列弊病也接连爆发,内容同质化、流量增长放慢、刷单、烧钱等负面直接导致“直播风口”的泡沫破裂。据近日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约有200多家公司开展或从事网络表演(直播)业务,较2016年减少近百家,相对于2011年则减少400家。
很显然,直播行业在经历了一轮大洗牌之后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也难以俘获用户的心。找到可持续发展的 商业 模式和主流的内容模式,才是直播行业进入顺风顺水航道的关键。
直播生态链初具规模,高压监管迎来新生?
在经历过2016年的融资大战和“千播大战”之后,中国直播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不少平台都在尝试转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直播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日益紧密,“直播+”的模式日益成型。
网络 游戏 直播平台如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熊猫直播、龙珠直播、全民直播等,借助“军事演习”类游戏和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联赛等,巩固内容优势;泛娱乐直播平台如映客、花椒直播、一直播、秀色娱乐、腾讯NOW直播等,在生活、户外等内容的布局逐步加深;秀场直播平台如六间房、YY等,着重在网红选秀和才艺表演方面投入资源,联合制作娱乐节目。
在此基础上,各大直播平台还在探索更加创新的玩法。
其中YY 推出的“隔空抓娃娃”互动游戏,与YY欢乐吐篮球、YY陪我功能一起被网友称为“YY三大陪伴神器”;酷狗直播首创“音乐+直播”生态,创新打造直播造星产业链;花椒将AI人脸识别、AI 背景识别、AI手势识别等技术应用到直播场合,满足了主播爱美爱秀的需求。“直播+”模式联动线上线下,拓宽了直播产业商业化的边界。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是近一年的高压监管政策,为直播行业提供了重获新生契机。无论是广电、网信办、扫黄打非办还是文化部,它们的一系列动作,让平台方和主播意识到,以往利用“形式主义”的手法迷惑广电、打擦边球赚取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直播想要拥有更大的市场,就必须要获得主流认可。
来源:娱乐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