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滴滴两轮车业务换帅,共享电单车陷入胶着战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团、滴滴两轮车业务换帅,共享电单车陷入胶着战 两家公司电单车使用量已经超过哈啰,计划全年投放超过 300 万辆。

共享单车之战并未结束,美团和滴滴各自任命了新负责人并投入更多的资源。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美团任命美团副总裁、原酒旅业务负责人郭庆为骑行事业部负责人,向王兴汇报。原美团骑行事业部负责人李洋仍在骑行事业部,向郭庆汇报。

郭庆于 2014 年 3 月加入美团,此前为美团到店事业群酒旅事业部的负责人。去年 1 月,郭庆加入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team。郭庆负责骑行事业部后,酒旅业务中住宿事业部由何潇接管,门票度假、民宿业务负责人不变。

美团内部人士透露,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依旧是美团 " 领导梯队培养计划 "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团酒旅业务在过去几年里实现了后发先至,从薄弱起步到快速领先,并在内部培养和输送了不少人才。

在美团内部,郭庆被叫做 " 老 K",业务能力受到很高的评价。有员工认为," 郭庆能打硬仗 "。美团酒旅事业部会定期召开 " 老 K 面对面 ",由郭庆面对员工交流,他还会做 " 老 K 方法论 " 分享。

王文清(Andrew)则是战略出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曾供职于麦肯锡公司任全球副董事合伙人。2017 年加入滴滴,曾任集团战略规划负责人,后被调整至两轮车事业部担任副总经理,现任滴滴青桔 CEO。

王文清加入两轮车事业部后,在事业部的战略规划、电单车品类运营上成果显著。在一些内部人士看来,王文清熟悉业务,数据驱动,2020 年带领电单车业务实现订单登顶。

在 2020 年战役开始之时,由于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型更佳,美团、滴滴在内部都将电单车作为主战场,并提出了要做市场第一的目标。一年后,滴滴略微领先,但双方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晚点 LatePost》获悉,2021 年 3 月,滴滴电单车日均使用约 380 万次,美团在 300 万次左右。

根据哈啰招股书数据,它的电单车 2020 年全年日均使用 301 万次。每年一季度都是单车使用的低谷,滴滴和美团 2021 年一季度的电单车使用量很可能已经超过曾经市场第一的哈啰。

" 美团对去年的成绩是不满意的,今年要开始追赶。" 一位美团人士称。

对于美团的进攻,一些滴滴人士认为,这不是一仗定胜负的战役,两轮车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流量工具,有战略意义、不会放手。

1

两家公司今年计划

投放超过 300 万辆电单车

两轮车是美团超级平台战略的流量入口。今年 3 月的财报营收会议上,美团创始人、CEO 王兴在财报会议上称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 投资 增加了亏损,但美团 " 会继续在这一块投资,因为其将带来长远的价值 "。

于滴滴,两轮计划承担 "0188 计划 " ——每天服务超 1 亿单中近一半的目标。

电单车之战成本巨大。2019 年,美团开始用黄色美团单车替换摩拜单车。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年共享单车加上 汽车 相关开支,美团花了 9 亿元采购。但随着次年 4 月大量投放电单车,美团 2020 年全年在单车和电单车的采购投入猛增至 69 亿元。

但两家公司仍将大量投车。《晚点 LatePost》了解到,今年滴滴对电单车的投放计划是 200 万辆,美团超 100 万辆。这几乎和去年一年持平。不过这些计划仍有变数,实际投放量还取决于业务发展情况。

" 今年市场并不会平静下来。" 上述美团人士认为。

纵观全局,据腾讯潜望报道,截至 4 月,两轮车全盘来看,哈啰和滴滴交替第一,美团第三。电单车市场排名依次是滴滴、美团、哈啰。

美团暂时性落后,但它并不甘于此。据了解,美团两轮车业务在内部权重很高,一位内部人士认为,此轮人事变化就是一个信号——美团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共享单车是存量市场,且市场普遍认为共享单车难以盈利。根据哈啰出行招股书,即使是三家中最关注精细运营、降本增效的哈啰,共享两轮业务收入达 58 亿元,但毛利率不超过 7%,几乎等于没有利润。总体仍处净亏损状态。一些哈啰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这其中的亏损主要来自于共享单车。

所以,各家争夺的重点仍旧是电单车市场。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使用高频且客单价高。哈啰联合创始人韩美曾算了一笔账,单车日均的骑行需求在 2 亿次以上,而电单车的日均出行需求则在 7 亿次以上。加上投放规模相对较小,共享电单车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共享单车,可以很快实现盈利。

市场在巨头猛烈的进攻下很快发生变化。

在 2020 年前,电单车市场只有哈啰和一些地方性小玩家,其中哈啰占据了 70% 的市场份额。美团于去年 3 月份入场,将战火彻底点燃——美团内部发起了 " 百日战役 ",在 100 天内投放 200 万辆电单车,这超过了滴滴过去三年投放的总和。

滴滴这边也一样,据了解,2020 年共投放了超 150 万辆单车,并计划在 2022 年达到 60% 的市场份额。

2020 年,美团一家公司的共享单车、电单车采购开支就已经超过哈啰单车、电单车的收入,整个行业不会很快盈利。

2

电单车的硬件和运营都更复杂

政策限制也在收紧

相比上一次共享单车无节制的资本投入,这一轮已经相对理性。

尽管滴滴美团都不在意短期盈利,但也都在内部设立了止损线,不可以无节制地亏损。王兴在营收会议上称美团将控制投放量、谨慎对待竞争。滴滴在要求两轮车规模达到行业第一的同时,也要求该业务部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哈啰在车辆投放时强调精准,重视后台算法,同时搭建了自己的运营维修团队来降低损耗。

这对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在硬件、运营、用户、政府关系等多个竞争维度全面领先,才能获得胜利。

美团入场最晚,最开始用激进的产品策略撬开市场。美团电单车为小包车型,车身更小巧、坐垫更宽,有固定的脚踏板,接近市场上零售的电动两轮车。而滴滴和哈啰近 2/3 的车辆是普通的助力车型。前者更受用户欢迎,周转率更高。但这一优势在今年将不再明显,滴滴、哈啰紧接着也升级了电单车型。

玩家们开始向上游供应链探索。哈啰于 4 月宣布将自造两轮电单车,同时上线了三款自研车型。这些车型并不用于共享业务,而是卖给消费者,但也可以和共享单车分享供应链投入,提升营收。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各家硬件上的差距并不会很大,最后比拼的还是运营侧,主应用流量的倾斜、线下运维效率等。

此外,在争夺剩余市场上,政府的准入是决定性因素。而政策大体是在收紧,限制单车投放数量、要求增加运维人员。

政策并不乐观。2020 年 12 月,北京交通委重申 " 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 " 政策,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不鼓励、不支持共享电单车发展。部分中小城市如广东的佛山、中山、江门等,也跟进出台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对已进入的电单车要求全部退出,并不再继续投放。

而允许共享电单车投放的城市,往往也有严格规定。比如湖北十堰市要求每 100 辆共享单车配备 1 人专职维护、每 2000 辆车配 1 辆专门调度车。多城开始规定具体运维人员配比,有的要求 60 辆 / 人、有的要求 150 辆 / 人。如果按照十堰的监管力度,投放 200 万辆电单车就需要雇佣 2 万人维护并配 1000 辆车调度,成本高昂。

" 不一定还有这么多市场份额可以投放。"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城市交通协会 2020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投放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 500 万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 2025 年,国内共享电单车的投放量预计达到 800 万辆,行业的收入规模将增长至 200 亿元。

加上政策限制,中国市场可以投放的电单车数量可能已经不多了。如果按前述数据估算,共享电单车仅剩 300 万辆的增量市场。

一位滴滴人士认为,未来的增量市场可能在于一些未打开的头部城市和下沉市场。艾媒咨询 2020 年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占比高达 70%,二线城市占比约 27%,一线城市则不超过 2%。

上述人士称,而在存量市场,也会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哈啰在招股书中也强调了共享两轮受到高度监管,有较大的政策风险。

经过一年跑马圈地后,根据公开数据,哈啰单车入驻城市超 460 个,其中电单车超 400 个;美团两轮车入驻超 300 个城镇;青桔则在全国超过 200 个城市里运营。

前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认为,尽管三家通过大力度的投放可以形成高增长,但电单车的成本、业态复杂度都比共享单车高很多,最后也未必能实现盈利。他认为这个行业的潜在收入来源是换电市场,包括电池的回收再利、换电体系等。哈啰与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在 2019 年成立合资公司,推出类似于汽车加油站的换电站,为电单车提供换电服务。

两轮车对美团和滴滴有战略意义,这两家公司都不缺钱。2021 年 2 月,据 36 氪报道,青桔完成了一笔 6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同时获得超 4 亿美元的银行授信额度。美团则在 2021 年 4 月通过可转债和增发募资近 100 亿美元。

而 创业 公司哈啰也随着上市临近快速募资。它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一笔刚完成的 2.34 亿美元融资,并且还将通过随后的美股 IPO 获得至多 1 亿美元资金。

场内玩家都备齐了弹药,电单车战事不会因为行业暂时不能盈利而停下。

来源:晚点LatePost 向思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