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有微软的服务器、养鱼的 Google,还有 Facebook 的超多电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来源:爱范儿   作者:冷思真

海底有微软的服务器、养鱼的 Google,还有 Facebook 的超多电缆

即使是没有学过多少地理知识的孩子也知道,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水球」—— 71% 的面积都由水所覆盖。

在今天的大部分人看来, 互联网 应该是「水球」的一种基础设施。人人都能用,处处都能用,只是网络好和网络差的区别而已。但事实上,在大部分水所覆盖的地方,互联网都没法随时提供服务。船员只能通过老式的娱乐方式打发时间,联网就别想了。

在海洋之上,一艘船就是一个没有外界信息流通的封闭社会,所以鲁荣渔 2682 这样的恶性杀人事件会在此发生。

海底有微软的服务器、养鱼的 Google,还有 Facebook 的超多电缆

但没有网络就没有互联网了吗?各大公司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开发这片信号不能达到之地。

Google 养鱼、微软听声

Google 和微软的做法颇为「田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二,他们没少在海里折腾,在海里又放服务器,又装电缆,想办法利用海洋资源。而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海洋。

微软做的是用自己的技术帮助了想保护珍惜海洋动物的科学家 Erin Moreland。

为了搞清楚阿拉斯加水域的生命活动迹象,Moreland 过去要亲自盯着电脑屏幕,检查数千张照片才能有所发现,这个过程和沙海淘金一样艰难。更糟的是,当她的发现公布的时候,这些信息已经过时了。

海底有微软的服务器、养鱼的 Google,还有 Facebook 的超多电缆

所以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中,科学家想求助于人工智能来分辨特定区域的声音。人工智能可以区分海豹、鲸鱼的叫声,把它们和浪花撞击、冰块移动、轮船经过的声音区分开来。想法很好,但技术准备上遇到了一点困难。

一切的转机是微软的工作人员把这个问题定为了公司内部黑客马拉松的一个命题,14 名微软工程师开始为此掀起头脑风暴。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科学家在去年秋天已经得到了一套更为高效的算法,99% 能与之前人工创立的声音文件日志相匹配。

有了这套工具,科学家可以更轻松地观察一片海域的生物活动迹象,从而掌握白鲸、北极熊等动物的活动数据,制定更好的保护策略。

如果说微软还只是提供技术,把工具提供给海洋保护者的话,Google 就是自己亲身上阵了。

Google 内部的「潮汐」项目目标就是保护海洋,让海洋能以可持续的方式为人类提供鱼类、贝类等食物。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开始了养鱼生涯。准确的说,是帮助养殖户们高效养鱼。毕竟全球渔业的三分之一已经超出极限,而我们也确实需要更好的渔业管理方法。

Google 的解决办法是一个水下摄像系统,它能利用机器的感知能力来「探测并解释肉眼看不到的鱼类行为」。它可以同时记录数千条鱼的进食,还能在后台收集氧气水平和水温等环境数据。

养殖户可以靠这套系统了解鱼类状况,从而作出更适当的决定,比如对养殖的鱼类做到更精准地投食。如果这套系统有效,那冗余饲料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将大大缓解。

下海「用海」、搞搞基建

不过帮养殖户养鱼和帮科学家听声都只能算大公司的「课外活动」,毕竟这种项目短期长期都看不到什么诱人的 经济 回报。没有可持续的 商业 模型,只能靠企业责任心来发动。

科技 公司和海有关的主业还是搞基建。把那些和主营业务有关的基础设施做好,让他们从海洋深处发挥力量,帮助公司在陆地上继续做大做强。

没谁会觉得 Google、华为、Facebook 是通信公司,但这些非通信公司建海底电缆就建得十分欢乐。

▲ 图片来自:TechCrunch

Google 为海底电缆 投资 了 470 亿美元,到今天拥有了 14 条海底电缆,跨越了五大洲三大洋。而这些海底电缆,在未来也会成为 Google 云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一。

Facebook 也想环绕非洲开发海底数据电缆,帮自己降低宽带使用成本,轻松获取更多用户。

而且在铺电缆这件事情上,Facebook 很少单打独斗。

为了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都铺上自家优先级更高的电缆,微软、西班牙电信公司 Telxius、软银、亚马逊都是 Facebook 的合作对象。这些大公司团在一起,共同拥有了上万海里的电缆。

部分电缆甚至破了记录。Facebook 和微软联合拥有的 4000 英里跨大西洋电缆上实现了 26.2 Terabits 的创纪录传输速度,每对电缆 8 根光纤 20Tbps 的理论性能提高了 20%。

说人话就是速度提升了,而且提升的幅度还不小,比 1988 年的第一根海底电缆 TAT-8 快了 20 万倍。

各大互联网公司自己着手铺电缆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就像市场研究公司 TeleGeography 的分析师 Alan Mauldin 说的那样:「如果你是最大的宽带用户之一,那么减少中间环节从而以成本价获得宽带容量是完全合理的。」

铺电缆的事,各家都在做。但往海里沉服务器的,还是不得不提到微软。那首歌怎么唱的: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它可能会遇见微软的服务器。

在 2018 年,微软就尝试将一个长约 12 米,直径接近 3 米的胶囊状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水域。

这么做不是为了什么探索海洋,而是为了省钱。毕竟为了防止服务器因过热而宕机的冷却成本是传统陆基设施的最大开支之一。把服务器往海底这个「天然冰箱」一放,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成本支出。

对用户来说,大公司的数据中心潜海里也是有好处的。

通过在沿海地区附近建立水下数据中心,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等待时间将会缩短。只要用户居住在离海岸线 120 英里以内的地方,他们就有机会享受海底数据中心的「福荫」。

不过把数据中心放到海底的工程量不小。微软的这个数据中心就得在法国装配厂部署完成,由 18 轮的卡车把它运到苏格兰。一艘配备了起重机的驳船把它带到海上,在这过程中还要用上 10 台绞车、和一辆远程操作的车辆。

微软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的副总裁彼得 · 李说,微软在这一过程中吸取的教训不仅有助于推进项目本身,还有助于推进他们的地面数据中心发展。

当你去探月时,你可能永远也到不了月球。

如果你真的能到月球,这当然很好,但无论如何。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海底的「互联」世界

虽然各种云服务和 Wi-Fi、移动数据等描述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云」上。但事实上,我们的网络由水下和地下的复杂电缆系统提供动力,在一些地区还会有卫星连接作为补充。

在 2005 年左右,海底电缆的总量快速增长。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新电缆相对较少,可用的容量也慢慢耗尽。

与此同时,联网设备的快速增长,对带宽的需求重新出现。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能力需求,世界上最出色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承担起为许多海底电缆项目提供资金和管理的责任。

Google、亚马逊、微软和 Facebook 都持有数额不小的海底电缆网络的股份。这些公司总共拥有或租用了超过一半的海底带宽。

Telegeography 的研究主任 Mauldin 说:「过去十年最大的变化是,拥有最多国际带宽的用户已经成为了内容提供商,而非电信运营商。」

现在更大容量的电缆已经投入使用。随着光纤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缆被铺设在海底,而旧的电缆被大容量的新型号所取代,通过海洋的数据量将很快达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水平。

今天海底的 380 条海底电缆承载着超过 99.5% 的所有越洋数据。想象一下,在一片无人使用互联网的海域,海底的电缆却在传输千万人的数据。简直是一幅技术与自然和谐交织的图景,令人惊叹。

等一下,如果电缆被挖断了呢?

2018 年,毛里塔尼亚因为一艘拖网的渔船切断了从非洲海岸到欧洲的电缆,整个国家被迫「断线」两天,脱离互联网生活。而附近的 9 个国家也因为这位渔民的无心之举获得了断网大礼包。

在格鲁吉亚,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用自家花园的锯子挖穿了一条地下电缆。她把电缆所用的铜当成废铁卖给了垃圾回收站,这导致邻国亚美尼亚中断了 5 小时的网络连接。她被 媒体 称为「锯子黑客」。

▲ 图片来自:9Gag

2019 年,被命名为「猎鹰」的海底电缆被切断后,数百万也门人也失去了上网的机会。再加上也门国内持续的内战,维修工作的开展也十分艰难。

而在北纬 23 ° 10' 东经 113 ° 32' 的爱范儿总部,员工也经常遭遇电缆被挖断从而断网的窘境。电缆被挖断的次数之多甚至让员工好奇,电信公司是不是还有额外的挖机业务。

Mauldin 曾对 Techrada 表示:「世界上大约每三天就有一个电缆故障。这些往往来自外部攻击,如鱼钩和锚。电缆一直在无意中被损坏。」甚至海中的鲨鱼也会咬坏电缆——有人认为这是鲨鱼把电缆的电磁波误认为是鱼群产生的生物电流。

不过鲨鱼还不是海中电缆的主要威胁,渔船、锚、地震对电缆的威胁远比海洋生物来得大。

▲ 图片来自:TreeHugger

你看,即使互联网公司已经尽力把电缆藏到了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海底的「互联」世界还是经常遭到破坏。

当海底互联网「失联」,某个 CBD 里的人也只能长叹一口气:「XX 垃圾,网又断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