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青睐大一丁点的彩电 液晶面板想照葫芦画瓢能成功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消费者青睐大一丁点的彩电 液晶面板想照葫芦画瓢能成功吗?

大一丁点,能成功吗?

在彩电市场的 营销 上曾经出现这么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CRT电视时代,显像管相对集中,而品牌也相对集中,比如国外的索尼松下等,国内的长虹、康佳等,市场上电视尺寸相对固定,比如14、22、29、34等几个代表性的尺寸,那时的厂商也会主推这些型号。但到了平板时代,海信、创维借机崛起,一些二三线品牌乘势介入,品牌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了。早期还好,大家都能循规蹈矩,按照26、32、37、40、46、50等相对主流的尺寸开始推广。

但好景不长,一些彩电公司开始向市场推广大一寸或大两寸的电视,此举让市场一度陷入比较混乱的局面。2007年,中国 家电 市场不仅液晶电视的品牌多,而且尺寸也多得离谱,以至于作为行业主管机构的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纳入了当时已成气候的一些尺寸的基础上,发布《液晶电视主流尺寸规范》,将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设定为15英寸、20英寸、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46英寸、47英寸、52英寸、57英寸、65英寸、70英寸、82英寸、100英寸等。

消费者青睐大一丁点的彩电 液晶面板想照葫芦画瓢能成功吗?

主流尺寸规范一度很奏效

然而,市场好像并不买账。虽然这与上游切割息息相关,但也不排除一些彩电厂商的故意所为。所以后来市场出现了49英寸、50英寸、55英寸...现在,市场可供选择的尺寸比规范更多,而且也都形成了气候。在“管”不了的情况下,彩电市场充分发挥出了想象力,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尺寸。

从第三方权威大数据公司奥维云网的监测来看,大一寸或大两寸的电视产品,还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仅从销量来看,要明显好于同价位小一寸或两寸的电视。结果显示,45英寸打43英寸,50英寸打49英寸,58英寸打55英寸,理论上都是挺有竞争力的。

从最初的原因来判断,这起始或许只是因为面板厂的切割失误或者是面板计量方法的不一样,又或者是不同面板厂出来的尺寸有细微差别的原因,但最终却演变成了新的市场机会。在同样的价格面前,很多消费者还是宁可选择“大”。

消费者青睐大一丁点的彩电 液晶面板想照葫芦画瓢能成功吗?

宁可选择大

这不,估计是受彩电市场尺寸的启发,液晶面板厂也玩出了新花样。就在9月26日,总 投资 240亿元人民币的滁州惠科液晶面板第8.6代线项目开工,项目落户滁州 经济 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项目采用a-Si技术。月投入12万片玻璃基板,主要产品为大尺寸高端液晶显示模组。预计项目主体建设期不超过12个月,2019年一季度量产,项目爬坡期不超过6个月,项目竣工投产后6个月达产,本项目将年产液晶显示模组1000万片,产值220亿元,预计全产业链将实现600亿产值。

不管产能指标,单单第8.6代线就起到吸睛作用。虽然在2017年1月首条8.6代线已经量产了,但相比在2007年8月就投产,目前多达19条的8.5代线来说,8.6代线才仅有5条,虽然惠科这样解释原因,8.6代线是8.5主流时代的后起之秀,通过加大玻璃基板的尺寸进行高效率差异化的切割。但从上述情况来看,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可能难获市场关注的考虑,惠科将代数定为8.6代线。

奥维面板研究高级经理崔吉龙也发表感慨:在主流8.5代线达到19条的当下,继续投入8.5代线很难和现有厂商竞争。比8.5代大一点的8.6代,就是相对主流差异化布局的产物。

一个事实是,很多面板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第10.5代甚至第11代等更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了,虽然8.6代线的市场效益是有的,现在从造势的角度看,再提8.6代哪怕是9代、10代已经没啥意义。对一些“善于琢磨消费者心理”的终端企业厂商来说,如果宣传时说用更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面板,可能起到的营销效果会更好一点。

【来源: 钉 科技  

随意打赏

液晶面板价格液晶面板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