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Stack带你读懂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50分钟干货演讲实录,听完你就明白什么是 区块链 !
近期,由区块链研习社主办、ChainStack协办的区块链交流沙龙第一期在深圳圆满举办。区块链资深研究者丁浩先生带来 《读懂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的主题分享,并通过视频直播与数百位爱好者进行热烈探讨。
丁浩先生是华中 科技 大学MBA。曾在华为核心网从事用户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研发工作,具有超过18年研发管理和市场 营销 经验。他于2015年成为区块链 创业 者,累计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丁浩先生
此次沙龙,他从比特币的传奇、区块链的变迁、展望未来可能的应用等三个方向做了分享,令学员受益匪浅。 以下为演讲实录:
比特币的传奇
2008年正好是全球 金融 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在美国达到高潮并向全世界蔓延。
2008年底,中本聪发表了一个关于他研究的电子现金系统的九页白皮书 。 2009年初,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将当天泰晤士报头版一则关于救助银行的新闻标题写入创世区块,这也代表着比特币诞生了。
比特币(Bitcoin,缩写BTC)是一种总量恒定2100万的数字货币,和 互联网 一样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向地球另一端转账比特币,就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简单,低成本,无任何限制。比特币因此被用于跨境贸易、支付、汇款等领域。
从比特币交易节点上可以看出 , 美国、欧洲和中国是交易最频繁的地区。
中本聪在2009年1月向世界引入了未经测试的、革命性的新概念: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上货币,在没有任何资产担保、内在价值或者中心发行者的情况下维持着价值。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想象成一个比特币的公共账本,这个账本具有以下特点:
1、存放在互联网的各个比特币节点上, 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备份;
2、里面记录着自比特币诞生以来的 所有比特币转账交易;
3、账本是分区块存储的,每一块包含一部分交易记录。每一个区块都会记录着前一区块的标识,形成一个 链状结构 ,因而称为区块链;
4、当你要发起一笔比特币交易的时候只需把交易信息广播到网络中, 矿工 把你的交易信息记录成一个新的区块连到区块链上,交易就完成了。
以中本聪为首的技术黑客组织,希望通过比特币这个社会实验来:1、制造一个通缩的系统;2、去中心化的 P2P 交易实现;3、匿名 。
中本聪的基本逻辑包括 :
1、不信任任何第三方;
2、系统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参与其中;
3、不得不信任原始个别的、节点交易者;
4、主要节点是基石;
5、收款人是最值得信赖的;
6、个别绝对大于整体;
7、整体只是在维护个体利益的前提下值得信赖。
值得注意的是, 比特币 也存在 问题:
1、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巨大是比特币最大的缺点,由于投机热钱的涌入。现在比特币的价格远高于它通过支付汇款等货币功能产生的价格。
2、容量和性能受限:区块链的区块容量人为地限制在 1MB,随着交易量增大,交易的速度变得延迟。从几分钟延长到几个小时,甚至要一天的时间。同时,确认时间也变长了,目前比特币无法处理超过每秒 7 次的交易,这远落后于 Visa 等支付方式。
3、交易缺乏安全:交易所缺乏有效监管(内幕交易、虚假信息、突然停摆)、交易所容易招惹黑客的攻击、个人电脑钱包病毒攻击等。
沙龙现场
区块链的变化与趋势
区块链技术随着比特币出现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区块链1.0: 以2009年1月份上线的比特币为典型代表。最核心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一套密码学的帐本,提供了一套新的记帐方法。但它有一个缺欠, 比特币区块链所有的规则是事先写好的,不支持别的开发。
区块链2.0: 2015年的7月份,以太坊正式上线。作为区块链2.0的代表,以太坊最大的不同, 所有人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做计算、运用,建立全球性的大规模协作网络 ,这个计划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中。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在性能上,不能支持大规模 商业 应用开发,比如说交易速度,比特币交易速度每秒7笔, 以太坊绝对不超过20笔 ,不能支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由于不能有效和真实世界的信息打通,因此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区块链3.0: 2018年开始进入到区块链3.0的阶段,像EOS、Dfinity等测试的网络,但还没有正式上线。这些技术上线测试优化调整之后,至少支持每秒1万笔或者每秒10万笔的系统开始有了,大规模区块链商业应用就可能出现。另外在3.0阶段区块链能够更加有效的 支持通证 经济 的实现,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以太坊在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1、完善脚本系统, 使智能合约能够应用在各种非金融领域 ,这点非常重要;2、平衡账目实现更加精细的账目控制;3、底层协议保持简单。
本质上比特币网络事实上是一套分布式数据库, 而以太坊则更进一步,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 。区块链可以看作是计算机的内存,智能合约则是程序,而以太坊的矿工们则负责计算,担任CPU。人们必须为使用这个分布式计算机而付费。
形象化地打一个比喻: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 “合同” + “法院” 。
传统的纸质合同只是规定了合同的内容,而合同的强制执行依靠司法体系;而“智能合约+区块链”使得合同内容和金钱都以计算机代码的形式呈现,所以强制执行也被写入代码,而无需第三方。
那么,炒的火热的区块链3.0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随着token出现,通证经济是3.0的典型特征,带来了传统商业模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从金融领域走向了实体经济,开始在各行寻求应用落地;
有人认为3.0的区块链应该代表更快的性能,满足百万级的事务处理;
还有人觉得,在3.0阶段人们真正能实现资产上链,在一个大的底层框架内构筑各式各样的应用,打造一个无信任成本、具备超强交易能力、风险极低的平台,可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日趋自动化的物理资源和人力资产的分配,促进科学、健康、教育等领域的大规模协作。
对此,我个人对区块链技术保持中立偏乐观的态度。想要真正实现区块链3.0时代并不容易。 我期待有真正高性能、支持大规模商业应用、可实现通证经济的底层公链出现。
展望未来可能的应用
对于大家关心的区块链的应用落地问题,我想通过举例的方式和大家聊聊。
去中心化的电商平台 Openbazaar。 这是为网上点对点(P2P)交易创建的去中心化网络的开源项目。OpenBazaar平台上买卖双方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没有费用,而且不会受到政府监管机构的审查。简单的说,它就是eBay和BitTorrent结合的产物。
OpenBazaar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另一途径。它把权力归还到用户手中。OpenBazaar将卖家和买家直接联系在一起,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第三方来连接买卖双方。因为在交易中不存在第三方,所以不存在交易费用,没有人能够审查交易,而且公开个人信息的决定权在用户手中。
跨境支付与结算:实现点到点交易,减少中间费用。 未来, 银行与银行之间可以不再通过第三方,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 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不但可以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提现简便及没有隐形成本,也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资金风险及满足跨境电商对支付清算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需求。
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技术在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中的应用将可使每笔交易成本 从约26美元下降到15美元,其中约75%为中转银行的支付网络维护费用,25%为合规、差错调查。
票据与供应链金融:减少人为介入,降低成本及操作风险,并可以追踪起源以及去向。 借助区块链可以围绕高价值物品,发行相应的数字代币,用于验证其起源。之后,该物品每次转手,数字代币都会同步记录,这样现实世界的产销监管链,就会简单的反映到区块链交易链上。
麦肯锡测算,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用,银行的运营成本一年能缩减约135-150亿美元、风险成本缩减11-16亿美元;买卖双方企业一年预计也能降低资金成本约11-13亿美元及运营成本16-21亿美元。
数据的集体记录与认证: 从数据在区块链上的实际储存来看,有三个热门选择: 1、未加密的数据。2、加密的数据。 只有拥有正确破解密钥的参与者才能读取这类数据。 3、散列数据。 每个“散列”都可以视为一个简洁的数字指纹,代表特定数据的一个保证书,同时保障数据的隐秘性。区块链只保留散列,而原始数据则由利益相关方存储在区块链之外的地方,在出现争端的时候,这些利益相关方就可以出示这些原始数据。
信息共享: 区块链本身就是需要保持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性的,可以说是自带信息共享功能;其次,实时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P2P技术可以实现;最后,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共识机制,可构建其一条安全可靠的信息共享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