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价值 340 亿美元的“红帽”,值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993 年,三十多岁的 Bob Young 在妻子的缝纫室内成立了一家名为 ACC 的邮购公司,开始售卖 Linux 和 Unix 的软件附件。

1994 年,一位刚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的学生 Marc Ewing,创建了个人的 Linux 发行版。他将其命名为红帽 Linux,并建立起以此命名的销售渠道——之所以取名为 Redhat" 红帽 ",是缘于祖父曾在他读大学期间,送过他一顶红色的长曲棍球帽。

而上述二人的命运,在 1995 年发生了交集。Redhat 这样一个看上去颇为随意的名字,也在 IT 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 年,Bob Young 收购了 Marc Ewing 的企业,后世闻名的 " 红帽软件 " 就此诞生。在之后的 23 年年间,红帽软件经历了上市、换帅、吞并,逐步壮大。

但在公司初期,谁也想不到,这家诞生在缝纫室里的小公司,会卖到 340 亿美元。

价值 340 亿的 " 红帽 " 收购案

2018 年 6 月,微软向开源界投掷了一枚深水炸弹——曾经是开源文化 " 死敌 " 的微软,以 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源社区 GitHub。

这是微软新 CEO 萨迪亚 · 纳德拉(Satya Nadella)手上仅次于 LinkedIn 的第二大收购案。该笔收购也标志着, 微软已然成为对开源服务支持拥抱力度最大的 商业 公司之一。

当时,萨迪亚 · 纳德拉甚至兴奋地表示:我们(微软)现在在开源上已经 all in 了。(详见钛 媒体 前文:你可能不知道,75 亿刀收购案背后的微软,曾是开源文化的 " 死敌 " | 妙史)

微软在成功收购 Github 的同时,也引爆了 " 老伙计 "IBM 的神经。

就在 2018 年 10 月,IBM 宣布以每股 190 美元现金收购红帽所有公开发行的普通股,总价值约 340 亿美元。IBM 付出的价格,甚至是微软的 4.5 倍。

这是 IBM 史上最大的一场交易,同样也成为了美国 科技 史上金额第三大的并购案(前两大收购分别是戴尔 670 亿美元并购 EMC,和 JDS Uniphase 以 410 亿美元收购 SDL)。

就如同微软错失 " 移动 " 先机," 蓝色巨人 "IBM 也在这个时代错失了 Cloud 先机,面临转型路上的艰巨选择,留给 IBM 的窗口机会已经不多了。收购红帽是 IBM 押注未来的一场豪赌。

" 毫无疑问,这在 IBM 转型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IBM 的 CEO Rometty 在当月月底公布收购时的电话会议中说到。

一顶价值 340 亿美元的“红帽”,值吗? 复杂的交接过程让并购持续了 10 个月。就在不久前的 7 月 9 日,这场的交易随着 IBM 的官宣正式结束。

巨额买进后," 红帽依然是红帽 "

根据交易条款,IBM 将按照原先设定的股价收购红帽,按照当时红帽公司的收盘价格收购,即每股值 116.88 美元。 本次收购溢价约 63%,意味着红帽的市盈率翻了 51 番。

高溢价的背后流露着 IBM 对 Linux 未来潜力的看好以及当下红帽商业模式的认可,IBM 的 CEO Rometty 更为直接表示到:

"Linux 是云计算上领先的操作系统,而红帽则是在开源领域为数不多的,保持持续盈利和现金流的企业。"

彼时的小作坊不再,随之而来的是开源黄金屋。

据交易公告披露,被并购之后的红帽将纳入 IBM 混合云部门,红帽 CEO Jim Whitehurst 加入 IBM 高管团队,并直接向 IBM 的 CEO Rometty 汇报。

值得琢磨的是,与微软对待 Github 一样,IBM 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红帽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红帽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总部、设备、品牌和商业行动得到保留以及为客户提供自由、选择和灵活性,Red Hat 对开源的承诺没有改变。

对此,红帽 CEO Jim Whitehurst 解释到," 我们认为,开源已成为事实上的技术标准,因为它可以赋能企业实现上述解决方案。与 IBM 携手,使得红帽可以为更广泛的客户群带来更多开源技术创新,能够让我们满足对混合云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给客户带来真正的选择权和敏捷性。"

将思维放置逆向你会发现,正是缘于红帽在开源界绝对的领先优势让其在善后阶段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以至于在面对巨头 IBM 时," 红帽依然是红帽 "。

得益于红帽在开源混合云上的常年内功修炼,IBM 也被认为是 " 一跃 " 成为世界头号混合云提供商。

对于 IBM 来说,收购红帽的终极目的在于收购通往各个企业 IT 部门的 " 通路 ",这与 Oracle 74 亿美元收购 Sun Microsystems(开发了 Java 技术,第一个通用软件平台)、Google 5000 万美元收购 Android 以及微软 75 亿美元收购 Github 如出一辙,是构建生态过程中不同对象的同一打法。而 " 混合云 " 则是构建生态的支撑性技术。

翻看 Redhat 收购披露的新闻稿你会发现,"IBM AND RED HAT COMBINE TO CREATE LEADING HYBRID/MULTI-CLOUD PROVIDER(IBM 和红帽联合创建领先的混合 / 多云提供商)" 是最大的几行字。HYBRID/MULTI-CLOUD 又重复出现在首段,这足以说明 IBM 此次收购是冲着红帽现有的 multi-cloud 技术、产品以及用户。

接下来,笔者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即当下竞争格局和政策导向,微观则分为红帽和 IBM 两个维度。

从宏观来看,IBM 收购红帽存在偶然与必然

对云计算稍有研究的人都会察觉到,公有云是云计算的第一波浪潮。但在公有云领域,IBM 已经错失先机。

根据国际调查机构 Canalys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份额前五是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 IBM 云,有竞争往往会存在着二八法则,AWS 以 31.5% 的市场份额站在公有云市场的至高点。

而 IBM 云仅为 4.7%,相差逾 6 倍,寡头化趋势的加强让 IBM 倍感危机,眼下的市场体量对 IBM 来说还远远不够。

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往往意味着话语权的权重降低。公有云的格局已定,想要进一步攫取利益变得尤为艰难,只能期待着市场自身的进阶与换血。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于此之下,学会洞悉环境的变化和做出有效的决策则变得十分关键。

显然,IBM 已经作出了它的重要决策——通过收购来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企业云化不仅是当下的热点,也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存在更多蓝海。即使不收购红帽,IBM 想要在下一时代存活,也势必要选择一个方法来补齐 " 云 " 短板。

根据 Gartner(全球最具权威的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研究显示,2018 年全球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收入增长 18.4%,达到 460 亿美元,其中云数据库管理系统收入在该 18.4% 增长中的占比为 68%。到 2022 年,75% 的数据库将被部署或迁移至云平台,只有 5% 的数据库会考虑部署在本地。

这一趋势表明,云服务提供商(CSP)基础设施和在该基础设施上运行的服务正在成为新的数据管理平台。Gartner 的另一组数据再次印证了中心论点,即云计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领域,整体增长速度为 25%,而整体 IT 市场的增长率仅为 1.1%,向云端迁移已经成为 IT 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换言之,云计算的增长速度是整个 IT 市场的 25 倍。

既然大方向是对的,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则在于找到 " 云 " 下更精准的方向,进而扎根于此。这一部分回答了 " 为何 IBM 选择的是红帽 "。

我们有必要对企业和云做一个梳理——眼下大型企业正面临一系列的改变:从企业从企业内部增值、到产业链增值;从以本地为中心、到着眼全球市场;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从 " 线下 " 市场、到 " 线上线下 " 市场。

再回看 Gartner 预测的一组数据,到 2020 年,90% 的组织将会采纳混合云解决方案——巨无霸式的本地部署正在消亡,混合云因其安全性、可扩展、更节省等优势成为下一波的浪潮的风向标。

无独有偶,IDC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Frank Gens 也给出类似的预测,他曾判断,未来 5 年,企业将大举 投资 于云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笔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开放的混合云和多云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应用程序、数据和工作负载。

这也正是 IBM 看中红帽,甚至不惜重金将其收之麾下的原因。

红帽执行副总裁兼产品与技术部总裁 Paul Cormier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即便云计算是一个大趋势,但目前仅有约 20% 移动到了云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云计算已成为一个日益复杂的环境,越来越难以管理。"

那么,剩下的 80% 将成为下一个亟待挖掘的深海金矿,之所以说是 " 深海 ",也具象的说明了,下一阶段的服务市场模式,不可能在延续 " 普罗克拉斯提斯铁床 " 式的、可以任由企业主导用户。眼下的竞争法则变了,关键型业务、核心型业务市场开启了云计算市场的存量时代。

在这个层级上下,IBM 仅仅有关键业务的硬件软件服务优势仍远远不够,于此之下,红帽在软件层级的优势便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红帽在中国地区的强劲势头,也成为 IBM 不愿放手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云市场了成为新战场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区是红帽亚太区 2019 财年增长最快的地区亦是事实。在融于中国元素的同时,红帽也落实华为、阿里之间的合作。在政策层面,工信部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的通知鼓励企业上云。

同时中国政府对开源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开源软件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而在产业层面," 百万工业企业上云工程 " 和 " 百万工业 APP 培育工程 " 等大型项目纷纷启动,中国混合云市场是大势所趋。对于任何一个云计算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机会,而红帽却早早布局。

因此,笔者大胆猜测,红帽具有前瞻性地在中国精心布局,一定程度上让 IBM 在定价上多了一层的考量。

从微观层面来看,红帽是一家 " 不容错过 " 的优质收购对象

回归至微观层面中的红帽角度,作为一家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2012 年营收逾 10 亿美元,开源界无人匹敌 "、"2014 年在 Linux 企业市场中占据 60% 份额,全球近 6500 名员工,年营收近 16 亿美元 "、"2016 年营收达 20 亿美元 " 以及 " 连续 66 个季度实现盈利 " 是浮于表层也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的红帽的优点。

红帽所开创的基于开源的商业模式十分简单但却难以效仿 ——即通过为开源社区贡献力量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进而提取开源社区上游技术产品,对其进行测试并整合打包,最终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卖给企业用户。

简而言之,红帽充当的是开源社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不同于传统软件按许可证的方式,红帽的商业模式是按需付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眼下有客户希望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可以自由转移,最佳的工具则是 Kubernetes(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和容器技术,此时红帽将两个技术打包成同一个企业级产品进而提供给用户。

毋庸置疑的是,魅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则之上的。" 不碰上游 " 就是红帽的原则底线,这一底线让红帽开发出 100%基于开源技术的企业级产品。

红帽执行副总裁兼产品与技术部总裁 Paul Cormier 对此表示到," 首先,一个原则是,最好的技术将胜出。然而,红帽已经做出并将继续坚守的最重要承诺是‘上游第一’。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会把任何东西放到尚未进入上游、或尚未非常接近于被上游接受的产品中。从开源角度来看,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工程角度来看,这一点也至关重要。‘上游第一’的策略能够让我们开发出 100%基于开源技术的企业级产品。"

技术流红帽,或将成为混合云时代 IBM 的秘密武器

但在 Linux 的世界里,市场份额并不是价值权重的决定因素,拥有绝对的核心技术才是实打实的护城河。

接下来,就要回归至技术层面进行分析。

如若你接触过 OpenStack(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Docker(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Ansible Tower(实现 IT 运营自动化及编排能力的企业级框架),OpenShift(红帽的云开发平台即服务 /PaaS)等开源技术, 你就能明白红帽在二十几年的技术累积的深度。而不间断地为 Linux 内核贡献代码、打补丁,不停地完善 Linux 企业生态堆砌着红帽的技术壁垒。

例如,红帽对开源的云计算平台 OpenStack 贡献量甚为庞大,在 OpenStack Pike、OpenStack Queens 以及 Openstack Rocky 栏中代码贡献量分别以 25%、28% 以及 32% 占据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IBM 的 5%、4% 以及 3% 则显得捉襟见肘,红帽的长处正是 IBM 的短处。

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布局,红帽在软件方面的多维攻坚是不余遗力的。

眼下的红帽不再局限于操作系统,还涉及中间件、基础架构管理、PaaS、存储以及虚拟化市场,其明星业务是 OpenShift(红帽的云开发平台即服务 /PaaS)。

需要补充的是,红帽 OpenShift 是一个基于 Kubernetes 构建的完整容器应用平台,作为一个开源平台,它可以实现 Linux 容器的自动运行和管理,所以各个容器都具备对应的策略,能指明其运行方式和运行位置,能直接与 Salesforce 旗下的 Heroku 以及谷歌应用引擎 Google App Engine 一扳手腕。而 Openshift Dedicated(专用 Paas 平台), 是 managed Kubernetes(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可以直接与亚马逊的 EKS, 微软的 AKS, 谷歌的 GKE 逐鹿中原。

以上种种,也正是前文所提及的 IBM 意欲通过收购所形成的多条通路,而并非是单一的道路。

根据相关专业人士对钛媒体透露,红帽 Openshift 可被整合性基因—— " 嵌入到 IBM 的混合云产品 ",是红帽最吸引 IBM 的地方,这也正是 IBM 意欲在第二次云计算浪潮来临前最重要的武装。

混合云即由一个或多个公共云和私有云环境组合而成,是一个由管理及自动化软件编排而成的虚拟资源池,允许用户通过由自动扩展和动态资源分配支持的自助服务门户按需访问其中的资源(部分资源来自第三方公司所有和管理的硬件设备,部分来自企业自有的硬件设备)。

这种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架构可让用户在私有云中运行一些工作负载,在公共云中运行另外一些工作负载,双线提取资源,并交替使用这两种云。

但专有代码会禁止这两种技术交互,这样用户就很难兼得它们的不同优势。如果企业想发挥出混合环境的价值,那么每个环境都应该能跨所有业务和 IT 部门正常运行——不只是在同构软件堆栈上运行的那部分。

当下企业总是会运行多种异构技术来应对麻烦,这一点在混合云中也似乎成为普遍。但,基于专有技术的云孤岛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因而,开源的混合云才是关键,而这方面正是红帽所擅长的。

从私有云的维度来看,OpenStack 是目前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私有云基础架构项目,需要部署存储才能运行。只要存储选用得当,它就能全速运行。而红帽 Ceph 存储可以映射 OpenStack 的架构和服务需求,因此用户可以开发和使用能够充分利用其部署服务的私有云。

从公有云维度来看,红帽 Gluster 存储能针对 3 大公共云提供商平台实施灵活的存储部署,其中包括 Amazon Web Services、微软 Azure 和谷歌 Cloud Platform。红帽 Gluster 存储还能为任意公共云中的红帽 OpenShift 提供持久化存储,从而实现一致的用户体验(无论容器在何处运行)。

而云端中间件红帽 JBoss 则是一项重要的黑科技,它可以跨任意环境使用,针对在云端运行的现有系统或针对全新应用进行现代化应用开发。API 可以帮助管理内部团队、合作伙伴和公众对于基于云的应用的访问权限;敏捷整合技术可以将应用从数据中心连接到云端;决策管理和业务流程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流程自动化。

与此同时,红帽的 OpenShift 让云端部署容器变得尤为简单,缘由每个容器都是按照在 Linux 上运行的标准设计,所以将红帽 OpenShift 部署在红帽企业 Linux 上可以提高各个容器的安全性,并改善不同环境间的一致性。如果需要一次性获取所有资源(云基础架构 + 容器平台),用户可以使用红帽云解决方案套件,这个套件集基于容器的应用开发平台、私有云基础架构、公共云的互操作性和通用管理框架于一身,可提供易于部署的单一解决方案。

从云的基础方面来看,每个云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此之下,一个万能的操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凑巧的是,唯一万能的操作系统就是 Linux 之类的开源操作系统。借助能在所有环境中以相同方式工作的标准操作系统(开源 linux)、能够封装应用并跨云迁移应用的容器平台(OpenShift)以及有助于进行管理并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工具,红帽云赋予用户顺利使用数百个经过认证的公共云平台的能力。

一场资本与开源之间的对赌协议

与其说红帽被 IBM 并购,倒不如称之为资本和开源之间的对赌协议。

截止发稿前,IBM 的市总值为 1271 亿美元,对比本次并购案的金额 340 亿美元,占比总体量逾 1/4,从中不难看出 IBM 对开源混合云的看好和完整生态打造的决心。

IBM 作为企业级 Linux 的领跑者,红帽作为 IBM 在混合云上关键工程的基础建设技术提供者,二者融合无异于软硬件的打通,在搅动了云计算市场同时,也让 IBM 重拾在云计算的话语权,而红帽也借此攀上大树,在用户体量与销售渠道以及硬件支持上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诚然,从 IBM 的发展史来看 , 收购红帽是为他们 10 年前在失去 cloud 布局的一个挽救策略。IBM 意图十分明显,看中了红帽的技术储备和未来潜力,可以预料的是,IBM 会将 RDO(介质振荡器)和 OpenShift 技术整合到 IBM 的云产品生态中。

谈及本次并购案,IDC 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Frank Gens 表示到," 通过收购红帽,以及对保持红帽独立性的承诺,IBM 将可以通过在这个新兴的混合多云世界里,利用开源技术帮助企业在自身行业中脱颖而出。"

并购只是一个起点,在惊讶于 340 亿美元天价并购案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个新的问题:" 开源的生力究竟有多大,是否足以掀起下一次技术驱动的资本狂欢?"

来源:钛媒体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