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过高,金融科技市场该“退烧”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如今,恐怕没有那个技术领域能够像 金融 科技 一样持续获得高额估值。据了解,金融科技每年可吸引至少300亿美元的 投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庞大的潜在市场、快速演进的金融移动化趋势以及现有传统金融巨头(银行、理财或者保险公司)的模式落后等等。

经过十年的发展,2018年有望成为金融科技公司集中上市的一个重要年份。据统计,今年至少有10家提交申请或提及上市话题,包括TransferWise、Credit Karma、Adyen和Funding Circle。

但是,这样的上市热潮背后也同样暗藏风险。换句话说,在一个充斥着夸大估值的金融科技市场中,IPO不仅会给公司股东带来危险,整个行业恐怕也很难不受到波及。

Funding Circle经历的一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此前,银行家和投资者鼓吹Funding Circle的估值可达20亿英镑,而事实上,该公司最后融资总额还不足10亿英镑。对于这家营业收入每年仅1亿英镑左右的企业来说,即使保持目前50%左右的增长率,这20亿英镑的估值恐怕也有些夸大其词,这相当于其收入水平的16倍以上,而Google和PayPal的企业估值也不过是其收入水平的7倍而已。

不夸张的说,相对于其他类似上市公司,Funding Circle 的估值看起来也有些飘飘然。Lending Club(市值14亿美元)和OnDeck(市值4亿美元)在内的几家美国公司与Funding Circle的 商业 模式都近似,但是其估值却远低于Funding Circle。

也就是说,这样的类比结果势必会威胁Funding Circle的IPO估值和股价表现。

估值不切合实际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看看Square的上市经历就知道了。

此前,Square曾以60亿美元估值进行融资,最终却在一年后以30-40亿美元的价格上市,引发了市场的广泛批评,也成为了 媒体 的笑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公共投资者在估值的时候仅仅是将这类创企视作现有公共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快速增长替代品,而不是公司早期投资者所期望看到的推动市场改革的颠覆性技术。

整整12个月后,Square的股价仍然徘徊在上市价格附近,这样的成绩似乎也为其他想要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了个醒。直到开始与各大银行合作后,Square股价才开始攀升,并在过去12个月里涨幅达到200%。

在对私人金融科技公司估值时,风险定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来自Pitch Book的数据显示, Klarna最新的估值为收入的5-6倍,而半年至2年前则是收入的7.5倍。同样,零售终端技术供应商iZettle估值高达收入的8-9倍,而竞争对手Adyen在2017年1月的融资中估值为收入的10倍。虽然这些倍数远高于所谓的传统金融机构,但金融科技创企的估值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业绩表现与估值近乎无关”的怪圈。换句话说,金融科技投资者已经逐渐冷静下来了。

这种估值观念的转变其实早该开始了,而且未来也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随着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成长,并达到现有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的规模和范围,其估值水平和模式也会逐渐向后者靠拢。从长远来看,估值回归理性并不是一件坏事。

【来源: 未央网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互联网金融估值91金融估值商汤科技估值蚂蚁金融估值京东金融估值小米金融贷款京东金融招聘金融科技市场公司估值过高金融服务平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