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X 评测:这就是我的第二台 Windows 设备
来源:爱范儿 作者:李超凡
对于一个码字民工来说,除了文字的自我修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自我修养就是保护腰椎和颈椎。在办公室不光要坐人体工学座椅加靠垫,还要配显示器辅助坐姿,在外出差呢,就得寻找各种背得舒适的背包,以及更为轻薄的笔记本电脑。
我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少年,体形也在一点点改变。
曾经我觉得背着外星人 游戏 本出差也没什么,就像穿着匡威也敢上球场一样,如今哪怕是走路我都选缓震好的鞋子,选电脑也是这种心态。
过去两周,我尝试让 Surface Pro X 成为我的「第二台电脑」。
纤纤细腰,盈盈一握
终于,等来了一台光从外观上就能区分出来的 Surface Pro 产品。
微软更新了沿用 4 代的模具,让 Surface Pro X 成为了 Surface 家族中颜值能打、身材最好的一位,可谓是「苏家有女初长成」。
尽管在尺寸上与同期发布的 Surface Pro 7 相当,但 Surface Pro X 有着更窄的边框,在 12 英寸的机身里塞进了 13 英寸的屏幕。
除了窄边框,另一个让人一见倾心的外观细节,莫过于 Surface Pro X 的腰围。虽然 774g 的重量与前几代 Surface Pro 数字系列相差无几,但 7.3mm 的机身厚度可以说苗条了一大圈。
Surface 家族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纤纤细腰,加上 Surface Pro X 更加圆润的机身边角,当以平板模式手持时,更有「盈盈一握」的感觉。这一回,它终于是像平板,而非电脑了。
Surface Pro X 之所以能拥有如此苗条的身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块微软和高通联手打造的 Microsoft SQ1 处理器芯片,只有 7W 的热设计功耗,大大降低了电池和散热系统的压力,也简化了主板。
此外 Surface Pro X 的机身材质也没有继续沿用前代的铝镁合金,而是采用了和 iPad 、MacBook 类似的阳极氧化铝,金属质感更强,耐久性也更好,不过说实话,黑色金属倒是没那么耐灰尘耐汗渍,大家没事记得擦一下。
Surface Pro X 这样的体积和厚度, 非常适合可以在日常放在挎包内通勤,经历过广州地铁三号线上下班高峰的朋友,就会知道意味着什么。
而在我的出差旅途中,比起 1.35 千克的 MacBook Air 13 英寸,Surface Pro X 也能让我减负不少。尤其当我需要在狭小的 经济 舱座位中赶稿时,Surface Pro X 轻薄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当然,笔记本的轻薄程度是和性能通常是呈正相关的, 为了这样的极致轻薄,Surface Pro X 付出了什么代价,我在后文会详细介绍。
魔鬼在细节中
正如微软首席产品管 Panos Panay 所说的,「Surface 是品质与细节的堆积」。这不仅体现在迎合设计潮流的窄边框高屏占比薄厚度上,也在它的灵魂伴侣配件上。
键盘
爱范儿资深 Win Boy 曾说:没有键盘的 Surface Pro 不是一台好平板。键盘是「二合一」设备里不可或缺的二分之一。
Surface Pro X 的键盘盖,采用了和 Pro 数字系列完全不同的全新设计。在键盘上方有一个凹槽,用以收纳 Surface Slim Pen,并为其无线充电,折叠起来后可以将手写笔完全隐藏。
比起过去将手写笔磁吸在机身侧边,这样的设计更不容易丢失,也不用再翻遍包里来找被蹭掉的手写笔。而且,这也意味着无需依靠电池供电了。
Surface Slim Pen
为了将手写笔放进凹槽,新款的 Surface Slim Pen 也设计得更加扁平,同样支持 4096 级压感。也许有人会还是认为圆柱形的 Surface Pen 手感更好,但灵感来源于木工铅笔的 Surface Slim Pen,在书写和绘画时则多了几分临场感。
Surface Slim Pen 的顶部可以直接作为橡皮檫使用,这在我做笔记和给文章做标注时就非常实用了,十分接近传统铅笔的体验。
根据官方数据,Surface Slim Pen 的 Slim Pen 延迟为 2 毫秒,比 Surface Pen 要略胜一筹,在实际的书写体验中其实基本已经感受不到延迟。虽然对于我来说,手写笔在日常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但 Surface Slim Pen 让我找回了当年在课堂上抄抄写写的感觉。
不过要注意的是,新款键盘盖是 Surface Pro X 的专属设计,其他机型并不适用。而 Surface Slim Pen 则可以在其他 Surface 设备上使用。
接口
在评测 Surface Pro 6 时候,我们对这台设备的评价是:「万事俱备,只欠 Type-C」,这次 Surface Pro X 砍掉了 USB-A 接口,直接配置了两个 USB-C 接口。虽然我认为现在的笔记本还有得有个 USB-A 接口比较好,但是念在 Surface Pro X 的厚度,这自行车儿我们要不了。
近年来 USB-C 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无论是外接显示器、高速硬盘、外置显卡和相机等,还是为其他设备充电,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
拥有两个 USB-C 的 Surface Pro X ,扩展性也得到了显着提升。这带来的生产力的飞跃和背包重量的减负,我的同事文俊在之前一篇文章就介绍过, USB-C 的高可扩展性,既能省去一些配件的负担,还能组合出「准电脑」级的配置。
所以,买了 Surface Pro X,周边产品也可以升级一番了。
Surface Pro X 用的还是磁力自吸电源接口,一靠,一吸,那一声清脆的 「啪」,引起极度舒适,这也是如今为数不多仍然保留磁吸充电口的笔记本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用设备原配充电器略显笨重,完全可以带着支持 65W PD 充电协议的充电器,通过另外两个 USB-C 接口充电,速度和磁吸接口是一样的。
如果说砍掉 USB-A 接口是出于轻薄考虑,那么一个可能让人不太习惯的细节是,Surface Pro X 也砍掉了 3.5 mm 耳机接口。没办法,笔记本电脑也走出了这一步,乖乖买蓝牙耳机吧。
多嘴说一句,别看 Surface Pro X 这么轻薄,扬声器效果还挺不错的,清脆洪亮,都说万元以下听个响,反正 Surface Pro X 的响在轻薄本里算中上了。
好拆
另外,Surface Pro X 的固态硬盘( SSD)也可以自行拆卸更换,支持从 128GB 扩容到 512GB, SSD 下方就是 SIM 卡的卡槽,这对于一直以「难修复」着称的 Surface 来说并不常见。
p>
iFixit 破天荒地给 Surface Pro X 打出了 6 分(10 分制)的可修复评分。这是什么概念?
Surface Pro 系列前面六代的分数加起来,才有 Surface Pro X 这么高(分数越低表示越难修复),而隔壁的 iPad 全系则是坚挺的 2 -3 分。
这样的易拆卸体现了 Surface Pro X 的灵活性,而灵活机动,正是这款设备最大的特点。
日常办公体验
对于世界现代设计影响深远的包豪斯风格中,有一条被奉为圭臬的设计原则: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有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衡量一款产品好不好用,还是要在日常的使用中找到答案。
由于 Surface Pro X 采用了 ARM 架构的处理器,不支持绝大部分 64 位的桌面应用,主要通过模拟 X86 环境运行 32 位程序或 UWP 应用,软件的兼容性和运行效率恐怕是很多用户对这台设备最大的顾虑。
而我的日常办公场景大概是这样的:在 Chrome 上打开十多个标签页寻找选题素材,并在线编辑文章;打开网易云音乐作为我的工作背景声;通过 微信 和企业微信与同事进行协作;用 Zoom 、腾讯会议件进行线上会议和远程采访;用泼辣修图给文章配图修改尺寸和添加水印,时不时需要用到 Office 三件套编辑资料。
从这两周的体验来看,上述提到的这些应用,在 Surface Pro X 上同时运行时基本能做到流畅不卡顿,即便是「内存杀手」 Chrome 的网页也不会出现未响应的现象。
对于我这样以码字为生的文字工作者来说,打字的体验是不能将就的。 Surface Pro X 的键盘的稳定感和键程固然无法和机械键盘相提并论,但在旅途中写稿时 ,掏出这样一台设备显然更加轻松。
不过跟很多二合一设备一样,由于重量主要集中在平板部分,导致头重脚轻, 如果将 Surface Pro X 放在大腿上码字,感觉还是有点吃力,不如传统笔记本稳固。
值得一提的是 Surface Pro X 键盘套的触控板,这是我转向 macOS 后,第一台让我可以抛弃鼠标的笔记本电脑,这对于经常出差办公的我来说十分重要。
而 Surface Pro X 支持的的 4G LTE 连接,一开始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毕竟连接 WiFi 和热点已经非常方便。但当我在外办公临时接到一个需求时,那种一打开电脑就在线的体验,我也只能说一声「真香」。
除了像我一样需要在外赶稿的 媒体 人,不少 新媒体 运营者常常也遇到很多随机性强的密集轻办公需求,比如绑定公众号管理员和开通白名单,但只是为了这些需求带着笔记本出门,则过于沉重了,因此不少人都需要 Surface Pro X 这样的「第二台电脑」。
这正是微软对 Surface Pro X 的定位:「推动外出生产力」。既然是主打移动办公,续航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官方给出的最长续航是 13.5 小时,我们都知道那是实验室数据。
在实测中,在屏幕亮度 50%、二档模式(一档续航最强,四档性能最强), 连接 WiFi ,打开微信和企业微信,同时用 Chrome 打开 18 个标签页,在线编辑文档,一小时消耗的电量约为 13%。
也就是说,在网页浏览和文字编辑为主中强度办公下,可以支持 7-8 小时的使用,基本能够覆盖全天候的轻办公场景。
如果只是用平板看电影,我用 Chrome 打开 Bilibili 播放一部 1080P 的电影,一小时耗电 15% 左右,连续看三四部电影也不成问题。
Surface Pro X 也配备了 65W 的快充,官方数据是 1 小时可以充电 80%,实测基本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如果在上述中强度办公中同时充电,一小时则可以充电 68%。
此外 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登录依旧如丝般顺滑,体验过这样一气呵成的顺畅登录,有种使用 手机 3D 结构光解锁手机的感觉。
当我在评测完毕,再次切换回自己的电脑前时,打开需要输入密码的登录界面时呆了几秒,仿佛那个拿着 Game Boy Color ,却把它当成触控屏戳的小女孩。
微软和高通打造的 ARM 处理器,有多少生产力?
我知道,如果不看跑分数据,对于采用 ARM 处理器的 Surface Pro X,你可能始终会有些疑虑。
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推出 ARM 处理器的 Surface 设备,而当年推出的 Surface RT 与 Surface 2,无一例外都成了「前车之鉴」。
▲ Surface RT. 图片来自:Wired
但跟过去两次不一样的是,这次 Surface Pro X,运行的不是 Windows RT 这样的残缺版系统,而是完整的 Windows 10 系统,这对于基于 ARM 架构的处理器,也是更大的挑战。
在 GeekBench 4 的跑分测试中, Surface Pro X 在 ARM 环境中单核得分为 3395 ,多核得分为 10305,这个水平大概和搭载 AMD Ryzen 处理器的 15 英寸 Surface Laptop 3 相当。而 Adreno 685 GPU 的性能也超过了 Intel 10 代酷睿。
微软表示,Surface Pro X 每瓦的性能是 Surface Pro 6 的 3 倍,如果允许 ARM 原始程序, Pro X 的表现其实还有所提升。问题就在于,目前 ARM 应用的生态尚未成熟。
比如在跑分测试中,兼容性问题就暴露得比较明显。不少跑分软件都不兼容,可能会在安装和测试过程中报错,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应用中也时有出现。
这对于定位为生产力工具的 Surface Pro 系列来说,很多人可能无法接受。不过在我们谈论生产力的时候,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生产力。
正如爱范儿在之前的文章指出的,生产力不应该由设备去决定,而是取决于你的需求。换言之,每个人的生产力需求可能都不一样。
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设计师和画家用平板创作出各种精美的画像,前两年一期《纽约客》封面就是用 iPad 绘制的。
可是,就算给我再好的机器,我也画不出来,更重要的是,我并不需要。对于我来说,这就是过剩的生产力。
我所需要的,要一台能够出差时轻薄便携,而且在网页浏览、文字编辑和在线协作等方面不拖后腿的设备,甚至连 Photoshop 也不需要 ,很多时候美图秀秀或者泼辣修图就已经足够。
性能和轻薄不能兼得,当 Surface Pro X 用低功耗的 ARM 处理来换取日常使用的机动性,它所提供的生产力,就是为了满足我这样对移动办公有需求的用户。
相反,如果你是需要处理大量 4K 视频素材的视频剪辑师,是需要精修各种平面图的摄影师和设计师,那当然需要性能更加强大的设备。
值得买吗?
对于是否值得购买的问题, 抛开 Windows 和 苹果 阵营的站队,买 Surface 还是 Mac,买传统笔记本还是二合一设备,永远是争论不休,但没有结果的问题。
如果主要用于移动办公,目前桌面系统的体验还是更胜一筹。作为运行完整 Windows 10 的 Surface Pro X,比起 MacBook Air ,优势也一目了然:
史上最薄的 Surface+ 窄边框,观感和手感更加舒适
新的键盘设计,触控笔更不易丢失
支持 4G LTE 连接,开机即在线
可以自行更换升级 SSD
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带来的「无摩擦」体验
但如果放在其他办公场景, Surface Pro X 劣势也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ARM 处理器对于性能和兼容性的限制,大型 64 位应用基本不可用
砍掉了耳机插孔
作为二合一设备中的代表, Surface 的价格一样是标杆级别的。 Surface Pro X 国行版起步 8488 元,顶配 13988 元的价格,值不值得买?到底还是看你的使用场景。
像是出差频繁的商务人士和媒体工作者,以使用 Office、浏览器等轻度应用为主,轻薄的 Surface Pro X 不失为腰椎友好之选。
但如果你主要的使用场景还是在办公室,就要考虑你移动办公的频率和强度,是否需要匹配一台这样价位的设备了。
不可否认,ARM 处理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Surface Pro X 的生产力,但有消息称微软将在今年推出 Adobe 等原生支持 ARM 64 的大型生产力应用。在微软和高通两位大佬的支持下,这个生态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微软展示 Adobe Fresco 在 Surface Pro X 上的应用 .
所以,于我和很多人而言,Surface Pro X 其实很适合做用户的第二款 Windows 设备,尤其是用户已经有了一款 Surface Book 2 或者 Surface Studio 了,那么 Surface Pro X 的到来,就恰好填补了 Surface Go 和 Surface Laptop 3(Surface Pro 7)之间的空白。
更何况,它真的很像平板,没事带个平板出门,不会显得很社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