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电池手机重出江湖?可能是你想太多
来源:雷 科技
在 " 强令 " 苹果 统一充电接口之后,欧美又给这家 手机 巨头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欧盟正在制定一项提案,拟在欧盟管辖区内,强制要求销售的电子产品能够更方便地更换电池,也就是至少要出一款能够自行更换电池的同型号手机。
欧盟表示,这项提议和统一接口的初衷一样,将有助于减少电子垃圾,增加设备使用寿命。但可以预见的是,各大科技巨头又要开始头疼了。
不过,说到拆卸电池的 " 强制令 ",欧盟这次也并非是毫无理由。和手机不同,不可拆卸在某些电子产品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 Debuff。
这还是要从不可拆卸电池的发展史说起。
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就是可拆卸电池逐渐退出舞台的历史。
在 " 前智能手机 " 时代,一般人出行,手机电池往往会带上两块,一块不够可以直接使用另一块。
那时候的手机,采用的都是镍氢电池,由于电池的记忆效应,大家普遍都会在手机刚买回来的时候故意地进行 " 过充 ",以 " 激活 " 电池容量。
而在 iPhone 出来之后,传统的可拆卸电池就开始走向了尽头。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巨大的触摸屏就保证了其耗电量就一定不会低。而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上处理器和传感器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厂商们需要一种容量大又轻薄的电池作为支撑。
锂电池就这样走向了舞台。
和传统的手机电池相比,锂电池无疑是很有优势的:它的电量密度更高,寿命更长,而且作为软包电池,仅仅需要铝壳作为包裹,比起传统镍氢电池的钢壳包裹,需要的体积也更小。
但这样还是不够。
苹果把目光转向了可拆卸的设计上面,可拆卸就意味着一定会做电池相关的机械结构,而机械结构对于高精密度的智能手机而言,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而且,苹果不仅在手机上这么干了,在 MacBook 上也做了同样的事,苹果还特地做了一段视频称,移除了机械结构之后,MacBook 可以搭载的电池更大了,增加了 40%。
而在苹果之后,也有很多公司纷纷跟进,如魅族的李楠,就曾经为魅族的不可拆卸电池解释道:
可拆卸电池的外壳,卡槽等设计会占用空间,从而减少真正电池的容量(和 MX2 一样的机身用可拆卸电池,电池容量会减少 15% 左右)。
而放到彼时的手机厂商,这么做似乎也可以理解:不可拆卸电池,本身就杜绝了 " 开启后盖 " 的行为。而随着用户拆装后盖次数的增加,后盖和机身的缝隙也会破坏机身的一体感。
当然,在全世界的 " 可拆卸大潮 " 到来之时,还有一家手机大厂,坚持 " 拆装电池 "。
它,就是三星。
三星在那几年的安卓市场,可以算是一个 " 异类 "。
事实上,一直到 Galaxy S5(这可是一款可以防水的手机),三星都在坚持采用可拆卸电池的设计,并且电池容量和整机厚度并不逊色于其他旗舰厂商的产品,其出色的工业设计和上下游整合能力可见一斑。
在 Galaxy S5 那一年,三星还专门做了一则电视广告,嘲讽苹果用户在机场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只能 " 抱墙 ",而三星用户可以即换即走。
但打脸的是,从 Note 5 开始,三星多坚持了两三年(四代)的可拆卸电池设计也就此消失。
而这,代表着三星对于 Galaxy 系列风格的转变。
熟悉三星的小伙伴想必知道,在此之前,三星尽管是当之无愧的安卓机皇,但名声并不是那么好听,彼时安卓始终无法解决的卡顿、硬件配置跟不上等问题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三星被诟病更多的,则是它的设计。
" 大塑料 ",可以说是贯穿三星前几代旗舰的一个重要词汇。
作为一款可拆卸电池的手机,三星对于后盖的选择必然无法随心所欲。而且像一加一样,别出心裁的 " 竹盖子 " 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款出货几千万台的旗舰产品," 稳定 " 和 " 可靠 " 必然是三星的首选,而不是 " 美观 "。
于是,三星用了好几年的塑料后盖,事实证明,不论韩国、中国还是美国,都无法接受和苹果同价位的旗舰机用塑料后盖的事实。
尽管三星在历代产品上竭尽全力去改良塑料的工艺、从斜纹到最后 S5 的 " 羊皮卷 " 质感,还是摆脱不了 " 低端风格 " 的时候。伴随着 S5 的种种决策失误,三星也没有理由继续着 " 内心强大 " 的路子。
不就是做旗舰机吗?谁怕谁啊。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Galaxy S6 和 S7 的 " 鹅卵石 " 设计横空出世,这是三星的厚积薄发之作,也第一次扭转了人们对于 Galaxy 系列的印象。而不可拆卸电池,也成为了三星前后玻璃后盖的唯一选择。
只可惜的是,不可拆卸电池的甜头,三星支持了两年,就被一场众所周知的产品事故打回原形。
这就要讲到锂电池的一个缺陷:娇气。
锂电池虽然轻薄寿命长、但是面对穿刺,锂电池会瞬间起火。相信诸位在说明书上,都会看到 " 切勿穿刺 " 的字样。哪怕是如今的 " 电池新秀 " 特斯拉,其 汽车 自燃的新闻也常常见诸报端。
为此,三星在之后的手机上采用了安全系数更高的凝胶锂电池,虽然能做到电池寿命更高,安全系数强(经得住暴力拆装),但是也牺牲了电池的容量和快充功率。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锂电池,还是凝胶锂电池(其实这一项技术的出现时间也不短了),不可拆卸都变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流。
而且不论怎样,如今的旗舰手机都能经受住 800 次以上的充放(苹果只有 500),再结合处理器升级换代和软件的更新速度。如今的智能手机两三年一换似乎成为了常态,人们也不再纠结电池寿命了。
同时,随着低廉的更换电池计划(就连苹果也降价了),以及快充的普及,手机电池的过充过放问题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
但在耳机上,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众所周知,锂电池的寿命,是根据充放电来计算的,电池的循环次数越多,电量就会越小。但在手机上,随着大电池的普及,就算一天两充,也至少要一年才能用到 80% 以下。
而耳机就不同了,相比如今的 " 巨屏手机 ",耳机能扩展的体积有限,所有的真无线耳机很少能把电池做到 200 毫安以上,手机如今 4000 毫安都是司空见惯。
所以,当一个用户正常使用一年左右的 TWS 耳机(每天两小时),他就会发现,耳机的电量似乎只有原来的 60%,并且常常出现电量显示不准的情况。小雷的 AirPods 一代作为副耳机,也出现了类似的事情。
我们曾经讲过,当今的蓝牙技术,只能支持 " 主副耳机 " 进行传输,哪怕是 AirPods 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带来的结果就是单耳电池负担过大,电量不匹配。
而从封装工艺来讲,TWS 耳机不仅要负责无线传输,还要负责麦克风、降噪等更多功能,但由于体积限制,又不可能做到拆卸电池。
这就很像都市传说中的 " 计划报废 "
计划报废(planned obsolescence)是 经济 学家 Bernard London 在 1932 年提出的理论,流行于八九十年代的日本。
人们认为厂商会刻意降低产品寿命,提高寿命内质量,倒逼用户进行更新换代,如今手机外观几年一大改就是如此。
还有阴谋论认为,索尼的 PS 主机中,就藏着一个电路开关,保修期一过就会自动变卡。
" 计划报废 " 尽管是一种浸染着阴谋论的学说,但不可不说的是,当今的 TWS 耳机,就如同 " 计划报废 ":蓝牙音频的质量几年内很难提升,厂商就只能在耳机的更换周期下手。
当然,小雷为了避免手上的 AirPods Pro 寿命过短,专门买了一个 299 元的 Apple Care,保证三年内可以用同一副耳机。而且小雷很 " 毁 " 有线耳机,平均下来花的钱更少一些。
但换作是你,如果花费上千元,买一个几百小时电量就减半的产品,真的值得吗?
尽管欧盟的这项规定目前还处于草案阶段。但可以看出,欧盟初衷是为了延长顾客手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但消费者对手机变得更大更厚的反应究竟如何?至少结构紧凑度上,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
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手机产品的理论使用年限也开始变长,电池的技术却没有增长。随着手机变得越来越贵,更多人也希望能够使用手机更长的时间,但不可拆卸的电池就成为了一块短板。
电池技术的停滞不前,同时困住了厂商和消费者,而欧盟明显想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企业让利、减少管理负担。
不过,小雷认为,以前极客所推崇的 " 产品多样化+定制化 " 的多彩时代,我们可能已经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