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滴滴进军,赚钱难的共享汽车洗牌在即?
携程与滴滴,一个中国OTA江湖的集大成者,一个中国网约车行业的肇始者之一,在 互联网 狂飙突进的时代,分别上演了各自领域中一场资本与野心的故事。
如今,前者早已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资本市场上旅游创新的明星,去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净营收(约合12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2%、归属股东净利润(约合1.85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0倍业绩,也让人们看来一站式旅行服务的前景;后者已从北京中关村e世界走到中国互联网 科技 “圣地”后厂村,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力克群雄,获得了中国出行市场的主导权,不断持续的融资轮次和一直飙升的融资数额,诠释着独角兽的耀眼光芒。
眼下,两者在共享 汽车 领域的新布局,让出行市场上的资本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在几经沉浮的共享汽车领域中,携程与滴滴能否扼住行业咽喉,再现 创业 神话故事?而对于Gofun、途歌、大道用车等共享汽车先行者来说,巨头入局后,带着盈利无期镣铐的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巨无霸显现?
在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汽车共享出行的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的816万次/天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同时,艾媒咨询也在其发布的《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研究报告》中认为,未来4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将达2016年市场规模的21倍。
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蛋糕”,早在2014年就惹得资本与创业者们争先抢食。这一年,pp租车、凹凸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Cocar、Ponycar马上用车、UCAR用车等入局者成为资本眼中的红人,不断刷新的融资数额,速写出中国式资本的多轮竞逐。
短短数年的角逐,共享汽车出现了首汽Gofun出行、环球车享EVCARD、戴姆勒Car2go等由传统汽车制造厂商投入的子项目,宝驾、凹凸租车、START共享有车生活等基于私家车分时租赁的品牌,以及TOGO途歌、巴歌出行等互联网创业公司,各类玩家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各展所长,在定位区域中分羹市场。
在尚无巨无霸出现的市场中,携程与滴滴的入局显得特别。
今年2月,携程宣布正式上线共享租车业务,并计划借助该业务,直接切入汽车分时租赁场景。到现在,携程共享租车业务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这些城市首批已涵盖北汽EC200、奇瑞EQ等15种新能源车型,共计一万辆车。
在携程租车事业部CEO王玉琛的表述中,携程过去对租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日租、月租场景上。但从目前的市场需求看,用车时间相对碎片化的租车旅客群体,已无法被忽视。“依托于网点及互联网移动终端,实现网上付费、自主取还,补充用户的碎片化出行需求。”
同样是在今年2月,滴滴正式开放了其共享汽车平台,并宣布和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奇瑞、中国一汽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搭建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达成合作后,汽车厂商 投资 的第三方分时租赁平台,均可以接入滴滴共享汽车平台。滴滴主要提供平台和运营两方面帮助,而厂商则主要为平台提供分时租赁汽车车源,以及 金融 和保险等服务。
对携程来说,其在中国OTA市场中的领先地位无需赘言,过去,租车、约车服务仅仅是作为平台招揽租车供应商入驻。如今,携程通过机票预定、高铁、酒店及客运站四大“引擎”助力租车业务及与携程合作的供应商们。四个引擎的流量导入到租车需求、购买需求,以及金融业务支撑,并希望基于用户打造出携程、供应商、车企、金融服务商构成完整生态圈。可以说,作为OTA产品线的自然延伸,通过深耕租车产业链,携程可以更好地服务自己平台的用户。
对滴滴来说,入局共享汽车与其打造的出行王国不无关系。程维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滴滴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要实现5年100万台新能源车的运营目标。在网约车的经验之上,采取更轻的模式,运用产业链资源综合的整合能力,通过和其他出行业务的资源协同,整合车辆、资金、停车场、充电(桩)、加油、维保等产业链资源,优化运营成本和效率。
虽然二者所要讲述的共享汽车故事,与之前的共享汽车品牌的发家史并不尽相同。但对于尚未完全爆发的行业市场而言,两位巨头的动态让市场显得无限可能。
能否掀起共享汽车市场革命?
“当你明天早上起来到公司的时候,这个事业不复存在了,如果这是你们最后一天在EZZY,你会做什么?”
去年5月,共享汽车平台EZZY创始人兼CEO付强在公司战略发布会上说到。创立于2014 年的这家平台,曾凭借宝马i3和奥迪A3等豪华车型名声大噪。但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在5个多月后,付强的话语在EZZY变成了现实。
资金链断裂、融资未能跟上等原因,让这位曾经的行业明星迅速暗淡无光。同样落得解散结局的还有同年3月的友友用车,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及运营经验等问题,成为其运营路上迈不过的门槛。
关于共享汽车重资金投入、运营难、停车资源匮乏以及盈利无期等问题也成为内外人士广为讨论的话题。而此次携程、滴滴两位“财大气粗”的角色,在各自领域积累的流量入口,为平台运营增添了可操作性;同时,共享汽车与在线旅游、网约车均为重服务业务,烧钱补贴获得客流、把控终端服务质量等模式均在两家企业内部积累了充足经验。平台从汽车厂商、租赁公司等合作伙伴获得车源,把产权多元化的模式也相对传统共享汽车企业自营车辆模式较轻。
但是,取还车网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可用车辆少、车况不佳、App体验不好等作为共享汽车发展的痛点,也依然摆在携程和滴滴面前。特别是就车位、牌照这两个难题来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乎都面临着车位、牌照资源不足的情况,随着共享汽车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以上资源的需求会更加旺盛,迅速扩张的市场与日渐紧张的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这种矛盾放在新能源车身上,尤为凸显。在一组公开的数据统计中,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最低需要10万元起,建设一台交流充电桩的成本在3000-10000元左右,建设一台直流充电桩的成本在20万左右。要让用户方便使用,还需要比较密集的布置取车和还车点。而这,对于把“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要实现5年100万台新能源车运营”作为目标的滴滴来说,并非不是挑战。
如果把挑战放到创业型共享汽车先行者身上,既是巨头入局、行业竞争加剧后,自身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也是摆在吸引资本面前的难处。
首汽智行COO谭奕认为,共享汽车有较高的行业门槛,资本、资源、人才和运营四方面缺一不可。轻资产模式的携程、滴滴,要想在市场份额上革掉先行者的“命”,除了在资本、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经验优势外,线下运营、服务体验与效率也是其破局的关键所在。
比如就运营来说,线上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作为平台支撑,线下要有懂得用户行为、习惯的运营团队。对于携程与滴滴来说,自身拥有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和线上运营经验如何快速地反哺,怎样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来做精准运营,还需要时间来回答。
互联网创业时代,创新与颠覆的资本故事从未间断,模式不断打磨、痛点相继攻克、刀光剑影的市场份额竞争、穷尽可能的生存,让一个又一个的创业者上演着野心与速度的故事。而对于共享汽车创业来说,颠覆与革命的机缘一直沉浮起落,巨头与新贵之间的角逐,有时就在有时似镜花水月,有时又有迹可循。
来源| 人民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