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UI 11 内测版固件翻车,你还敢刷机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来源:雷 科技

前段时间,小米放出了小米 10 的 MIUI 11 开发版固件, 为了能第一时间体验 到 DXOMark 同款相机,不少米粉都跃跃欲试,纷纷为收到没多久的 手机 刷上刚新鲜出炉的测试版固件。

但之后的事情大家又都知道,这次开发版固件更新翻车了:一部分用户的手机在升级至最新开发版内测固件后,出现了无法开机的现象。简单地说,刚到手没几天的小米 10 变砖了。

小米 MIUI 11 内测版固件翻车,你还敢刷机吗?

该版本需要用户申请内测资格

好在小米的响应也还算迅速, 不仅暂停了问题固件的推送,也呼吁小米用户前往小米售后服务网点进行维修 。但即便如此,依然也有部分米粉与吃瓜网友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小米不应将有问题的固件放出。

先来说说这些 " 开发版 "" 预览版 "" 测试版 " 是什么吧,虽然它们名字各异,但说到底, 它们都代表着这个版本并非最终的正式版 ,也就是说这不是用户应该使用的稳定版。这三个版本中也略有不同,比如 开发版意味着这个版本还在开发中,部分功能组件尚未开发完全,之后也还会有多次迭代更新 。对于大型软件公司来说,开发版一天更新一次,甚至一天就更新几个不同的版本号也都是常规操作。

小米 MIUI 11 内测版固件翻车,你还敢刷机吗?

向公众发布 "nightly" 每晚版本是 CyanogenMod 的一大特色

而在我接触过的手机固件中,最有名的开发版非当年的 CyanogenMod 固件莫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IUI 早期的开发版 / 稳定版多轨路线与 CyanogenMod 的更新机制就有些类似, 不同的是 MIUI 的开发版每周五更新,而 CyanogenMod 的 nightly 版本每天凌晨更新一 次。

顾名思义,这种 nightly 版本其实就是将工程师当天做的代码打包集合并发布, 更新速度飞快但稳定性欠佳 。这种固件之所以还会放出来,就是为了让 那些喜欢尝鲜又懂得测试的用户 帮他们找 bug,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让用户把它们当主力机来用。

预览版与开发版类似,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此时 基本框架已经构建完成,系统的基本新特性也都已经可以调用 。这种预览版一般会提交给其他开发者,比如手机品牌或者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们, 让他们可以提前适配自己的软件 。iOS 与 Android 上的开发者预览版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小米 MIUI 11 内测版固件翻车,你还敢刷机吗?

谷歌一般会在提前 3-6 个月放出开发者预览版

与开发版一样,这个版本依然是一个 面向软件开发者 的版本,因为对于这些开发者来说,他们有能力定位 bug 出现在什么地方,也知道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填写反馈报告,有的甚至可以自行修复这些 bug。

测试版相对来说会更稳定一下,这意味着软件或者功能模块已经完成了相应的开发,进入到测试,也就是找 bug 的阶段,并为最终正式发布做准备。

但随着软件开发日益成熟,不同系统版本的间隔开始变得模糊。再加上测试版中内测、公测版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用户 选择将这些尚不稳定的固件刷入自己的主力设备中使用 。部分人更是无视了其中的风险,将这些开发版当作尝鲜的工具,在未做好备份的情况下贸然刷入。 要知道测试版不仅可能带来软件、数据层面的损毁,对手机硬件、甚至对个人安全造成威胁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 开发者有自己专门的测试设备 ,即使软件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举个例子,开发者将测试版固件安装到测试机上,结果测试机变砖。首先,因为这是测试机,不会有任何数据丢失的风险。

面对重大故障,用户只能选择向售后求助

其次,开发者有自己的开发者工具,也可从软件或硬件的层面重置手机,救机方法自然比一般用户多。就算这台手机真的救不回来,因为这是测试机,属于工作设备,坏了再找一台就是了。

但对于万千爱好者以至普通用户来说,他们 有的仅仅是手中一台自费购买的手机 ,如果仅仅是为了尝鲜就贸然选择测试版,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

那么为什么有人愿意冒着风险选择使用不稳定的测试版呢?在我看来这可以分为几个原因。

首先是从厂商的原因,手机行业竞争日益严峻,功能也日新月异,为了抢占先机,厂商需要尽可能快地将这些功能端到消费者面前。最简单的方式便是推行模糊测试版与正式版的差距,让一部分愿意尝鲜的用户提前用上新功能。这样做除了可以抢占先机,还可以 发挥群众的力量,以更大的测试样本为新固件排障补漏 。换句话说,就是发动部分用户当 " 小白鼠 "。同时也能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参与感,让用户体会到 " 自己也为此出了一份力 "。

依然有大量用户选择 " 尝鲜 "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个人是不太认可的。消费者终究是消费者,用户终究是用户,他们不应承担为品牌探路的职责, 品牌也不应将自己应做的事情分摊到消费者身上 ,无论他们是否自愿。 测试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大多数品牌也会在申请内测的页面标有明显的提示。

小米申请内测需要答题

其次是 媒体 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为了拿到第一手资讯,大多数科技媒体或 自媒体 账号都会第一时间刷上各种 Beta 版或开发者预览版固件。而在报道新功能的同时,出于分享的目的,他们大多都会附上使用测试版的详细方法。比如每次 iOS Beta 版发布后,网上铺天盖地全都是对应的描述文件,很容易让大多数用户在未考虑后果时就一股脑选择安装。

测试版的门槛变得非常低

我对这种出于报道性质的分享倒不持反对意见,但我认为媒体应做好更严谨的警告提示,比如明确告知读者 " 这是不稳定的测试版 ,也有可能会出问题 "。 媒体有测试设备 ,可以在不影响日常使用的前提下对测试版进行评测体验,同时媒体也有自己的反馈渠道可以反馈问题,获得厂商的帮助。

但用户没有这种条件,用户有的只是一台手机与满腔的热血,如何正确地引导用户,让用户正确对待这种 " 测试版 ",在我看来也同样是身为媒体的责任。

有些用户依然没有正确理解开发版的含义

当然了,我也没办法阻止用户刷上这些测试固件,但有测试工程经验的我,还是希望大家在尝试测试版之前,先想想这几个问题:

真的需要 用测试版吗?

我有专用的测试机,可以影响降到最低吗?

遇到重大 bug 后我该怎么做?

以及最重要的, 重要数据都做好备份 了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