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冲刺700亿美元:向服务转型,和苹果差距只在品牌溢价
全球运营商正在面临冰冷数字的考验,而作为运营商背后的支撑,华为却提出了一个可期的行业未来。
“未来5年华为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约10%,2018年将成长为一家70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在昨天深圳举行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财务管理部副总裁陈繁昌表示。
有分析师认为,这一数据可能过于乐观,目前华为仍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三大主营业务上不同的挑战。运营商业务方面,要看其服务和软件的市场接受程度;企业市场方面,要看“被集成”战略的实际效果;手机终端方面,要应对消费市场激烈的竞争。
对于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如何实现10%的复合增长?
向“服务”转型
根据华为2014年年报,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人民币(约465亿美元),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达1921亿元(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企业业务收入达194亿元(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消费者业务收入达751亿元(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6%。
这三大业务板块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7%、7%和26%。
显然,冲刺700亿元美元背后首先需要运营商业务的平稳增长。尽管外界认为传统运营商业务已经进入下滑通道,但华为表示依然非常看好。
“在华为看来运营商业务的转型会经历四个红利阶段,包括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华为运营商BG总裁邹志磊表示,目前运营商市场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向流量红利过渡的阶段,很多运营商都在经历人口红利消失和流量红利初期增量不增收的阵痛阶段。但华为目前每年在运营商业务的增长保持在10%以上。
高投入是华为在这一领域的底气所在。邹志磊表示,仅2014年,华为就在研发领域投入了60亿美元,2015年也将继续高投入。
而企业业务和运营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华为认为,不论运营商网络和企业网络,走向软件定义和云化,都将从支撑系统向价值创造系统转换,而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意机会。
IDC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的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仅云服务市场规模就达1.5万亿美元。华为在昨天上午也对外透露将于今年7月份对外推出公有云服务。
而在消费者业务市场,华为表示,未来只做和流量相关的终端,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价值。
互联网只是“渠道”
而在各种数字转型的大潮中,“互联网+”作为一个概念,已经热得发烫。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对此并不认可。
徐直军表示,更合适的思路应该是传统产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只是渠道。“特别是有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不能忘记产品的本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离开产品谈互联网是无稽之谈。”
“华为是长期做实业的公司,虽然互联网+炒得很热,但华为不是特别认可。”徐直军表示,互联网本身颠覆的还是互联网行业本身,而非传统产业。
而在去年的干部大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表达过对互联网的看法。他如此评价:“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我们也是互联网公司,是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别光羡慕别人的风光,别那么互联网冲动。”他劝说“互联网冲动”的员工把精力用在“内互联网”,提高内部效率方面。
和苹果差距在品牌溢价
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终端业务,徐直军坦言,并不奢求达到苹果的利润,对于华为终端来说,目前提升和维持产品在一个合适的盈利水平才是华为的目标,华为对消费者业务的考核不是以台数为导向,而是以盈利为导向。
2014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达751亿元,同比增长了32.6%,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模块。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7500万部,同比增长45%。
“现在比较担心他们骄傲,骄傲带来的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客观来讲,华为终端产品有很大的进步,品牌认知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徐直军如是说。
而对于如何缩短和苹果之间的差距,徐直军坦言,要在全球打造起一个领先的品牌,华为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品牌溢价上。他表示,华为的产品,卖到同档产品领先品牌的同档价位的话,利润就会很好。但这之前需要把供应系统以及产品结合起来,使得产品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优势。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品牌可以和三星苹果差不多的话,盈利就不是问题了。”但徐直军也表示,并不希望终端走得太快,而是要走稳,一步一步向前走。只有长期走下去才是伟大的胜利。
去年,华为推出的Mate7手机在华为终端的历史上创造了不小的奇迹。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Mate7累计发货已超过400万台,而这是华为公司卖手机12年里,首次销售3000元以上的手机超过100万台。在某种意义上,华为终端一只脚已经踏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尝试与三星、苹果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