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Sphere 四大优势满足互联网医疗需求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0 年我国 互联网 医疗企业迎来了“爆发元年”,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更多的不足。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诸多意义。但对于能否切实解决居民就诊的问题,以及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等是国家以及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我司在这条道路上沉淀多年,一直致力于互联网医疗服务,拥有自己完善医疗产品平台以及技术体系。

建设目标

第三方客户业务环境均是 IDC 自建机房环境,提供虚拟化服务器资源,计划引入 Kubernetes 技术,满足互联网医疗需求。

技术现状

据悉,第三方客户已有的架构体系已不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缺少一个完整且灵活的技术架构体系。

平台架构图

KubeSphere 四大优势满足互联网医疗需求

上图便是我们项目生产企业架构图,从逻辑上分为四大版块。

DevOps CI/CD 平台。关于 CI/CD 自动化开源工具相信大家都了解不少,就我个人而言,我所熟知的就有 Jenkins、GitLab、Spug 以及我接下来将会为大家介绍的 KubeSphere。它同样也能完成企业级 CI/CD 持续交付事宜。

Kubernetes 集群。因业务需要,这里将测试、生产两套环境独立开,避免相互影响。如上图所示是三个 Matsre 节点,五个 Node 节点,这里 Master 节点标注污点使其 Pod 不可调度,避免主节点负载过高等情况发生。另外测试环境集群规模相对较小,Master 节点数量相同,但 Node 节点仅只有两个作为使用,因仅作测试,没有问题。

底层存储环境。我们并未采用容器化的方式进行部署,而是以传统的方式部署。这样做也是为了高效,而且在互联网业务中,存储服务都有一定的性能要求来应对高并发场景。因此将其部署在裸机服务器上是最佳的选择。MySQL、Redis、NFS 均做了高可用,避免了单点问题,NFS 在这里是作为 KubeSphere StorageClass 存储类。关于 StorageClass 存储类选型还有很多,比如 Ceph、OpenEBS 等等,它们都是 KubeSphere 能接入的开源底层存储类解决方案。尤其是 Ceph,得到了很多互联网大厂的青睐,此时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 NFS 而不选择 Ceph,我只能说,在工具类选型中,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适合你的业务类型你就选择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哪个工具热度高而去选择哪个工具。

分布式监控平台。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自然是少不了监控告警了。在过去几年,我们所熟知的 Nagios、Zabbix、Cacti 这几款都是老牌监控了,现如今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今 Prometheus 脱颖而出,深受各大互联网企业青睐,结合 Grafana,不得不说是真的香。在该架构体系中,我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背景介绍

客户现有平台环境缺少完整的技术架构体系,业务版本更新迭代困难,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平台都出现较为严重的瓶颈问题,不足以支撑现有的业务体系。为了避免导致用户流失,需要重新制定完整的架构体系。而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随着 Kubernetes 日益盛行,KubeSphere 也应运而生。一个技术的兴起必定会能带动整个技术生态圈的发展,我相信,KubeSphere 的出现,能带给我们远不止你想象的价值和便捷。

Kubernetes 集群建设完毕之后,随后便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内部研发人员如何去管理维护它。需求新增要求版本迭代,研发人员如何去进行发版上线自己的业务代码;出现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分析定位处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考虑,难不成让他们登陆到服务器上通过命令行敲?因此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再引入一个 Dashboard 管理平台。

选择 KubeSphere 的原由

KubeSphere 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服务,旨在帮助企业完成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应用的快速迭代与业务交付,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我所看重的 KubeSphere 四大主要优势如下:

1. 多集群统一管理

随着容器应用的日渐普及,各个企业跨云或在本地环境中部署多个集群,而集群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用户统一管理多个异构集群的需求,KubeSphere 配备了全新的多集群管理功能,帮助用户跨区、跨云等多个环境管理、监控、导入和运维多个集群,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多集群功能可在安装 KubeSphere 之前或之后启用。具体来说,该功能有两大特性:

统一管理:用户可以使用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导入 Kubernetes 集群。只需简单配置,即可在数分钟内在 KubeSphere 的互动式 Web 控制台上完成整个流程。集群导入后,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中央控制平面监控集群状态、运维集群资源。

高可用:在多集群架构中,一个集群可以运行主要服务,另一集群作为备用集群。一旦该主集群宕机,备用集群可以迅速接管相关服务。此外,当集群跨区域部署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迟,请求可以发送至距离最近的集群,由此实现跨区跨集群的高可用。

2. 强大的可观测性功能

KubeSphere 的可观测性功能在 v3.0 中全面升级,进一步优化与改善了其中的重要组件,包括监控日志、审计事件以及告警通知。用户可以借助 KubeSphere 强大的监控系统查看平台中的各类数据,该系统主要的优势包括:

自定义配置:用户可以为应用自定义监控面板,有多种模板和图表模式可供选择。用户可按需添加想要监控的指标,甚至选择指标在图表上所显示的颜色。此外,也可自定义告警策略与规则,包括告警间隔、次数和阈值等。

全维度数据监控与查询:KubeSphere 提供全维度的资源监控数据,将运维团队从繁杂的数据记录工作中彻底解放,同时配备了高效的通知系统,支持多种通知渠道。基于 KubeSphere 的多租户管理体系,不同租户可以在控制台上查询对应的监控日志与审计事件,支持关键词过滤、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

图形化交互式界面设计:KubeSphere 为用户提供图形化 Web 控制台,便于从不同维度监控各个资源。资源的监控数据会显示在交互式图表上,详细记录集群中的资源用量情况。不同级别的资源可以根据用量进行排序,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高精度秒级监控:整个监控系统提供秒级监控数据,帮助用户快速定位组件异常。此外,所有审计事件均会准确记录在 KubeSphere 中,便于后续数据分析。

3. 自动化 DevOps CI/CD 流程机制

自动化是落地 DevOps 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精简的流水线为用户通过 CI/CD 流程交付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集成 Jenkins:KubeSphere DevOps 系统内置了 Jenkins 作为引擎,支持多种第三方插件。此外,Jenkins 为扩展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DevOps 团队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无缝对接,包括开发测试、构建部署、监控日志和通知等。KubeSphere 的帐户可以用登录内置的 Jenkins,满足企业对于 CI/CD 流水线和统一认证多租户隔离的需求。

便捷的内置工具:无需对 Docker 或 Kubernetes 的底层运作原理有深刻的了解,用户即可快速上手自动化工具,包括 Binary-to-Image 和 Source-to-Image。只需定义镜像仓库地址,上传二进制文件(例如 JAR/WAR/Binary),即可将对应的服务自动发布至 Kubernetes,无需编写 Dockerfile。

4. 细粒度权限控制

KubeSphere 为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权限控制,包括集群、企业空间和项目。拥有特定角色的用户可以操作对应的资源。

自定义角色:除了系统内置的角色外,KubeSphere 还支持自定义角色,用户可以给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以执行不同的操作,以满足企业对不同租户具体工作分配的要求,即可以定义每个租户所应该负责的部分,不被无关资源所影响。安全性方面由于不同级别的租户之间完全隔离,他们在共享部分资源的同时也不会相互影响。租户之间的网络也完全隔离,确保数据安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