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信用卡,会是消费金融市场的未来吗?
虚拟信用卡的前世今生
“虚拟信用卡”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014年3月11日,中信银行和众安在线分别与支付宝、腾讯宣布合作推出的网络数字信用卡,前者名为中信淘宝异度支付信用卡,后者名为中信银行 微信 信用卡。
但让市场始料未及的是,在3天之后央行下发“暂停函”,函中指出虚拟信用卡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有关部门将对其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
但事实上,早在虚拟信用卡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就有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这样信用卡的变身了。2014年2月13日,京东商城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务,取名“京东白条”,打响了信用支付的头一炮。
与普通信用卡不同的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推出之时,用户申请得到的额度只能用来购买京东或淘宝自营的产品,且不能提现。 但同时具备支付和信贷两个功能,不少人认为其实这也算变种的虚拟信用卡。
随着信用支付、消费 金融 在近两年的飞速发展,京东与蚂蚁金服的野心也不断扩大,花呗和白条逐渐走出了淘宝和京东自营的电商平台。除了电商平台外,花呗、白条还不断接入线下小商户。
在 互联网 巨头的夹击之下,银行也不甘示弱再次试水虚拟信用卡。今年已有建行、中行、招行、浦发、中信、广发等多家银行推出了虚拟信用卡。
但大多数银行的虚拟信用卡要先拥有该行的一张实体信用卡,在此基础上再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从本质上讲只是传统信用卡的延伸而已。
现如今,虽然互联网巨头和消费金融公司都会避免使用“虚拟信用卡”的名称,但都在暗自布局信用支付。“虚拟信用卡”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循环与用户**,不断挖掘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现金贷如今可谓是处在风口浪尖,被打上了暴利的标签。但第一笔现金贷往往是不赚钱的,要靠用户的循环借贷才能盈利。
而虚拟信用卡的产品模式无疑能够紧紧地绑定用户,在培养足够的使用习惯之后,每个用户都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价值。
信用支付前路坎坷
虽然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却非常骨感。对于捷信惠购这款产品,一位行业内人士向我们表示他并不看好。
“首先,捷信连支付牌照都没有怎么玩呢。再者,现在几乎每家商店都有POS机,这是信用卡得以推广开来的基础,捷信要开发这么多商户很难。”
除了推广上的阻力之外,捷信可能还要面临来自公司内部的阻力。目前捷信惠购开发商户和推广的工作落在了之前POS贷的销售身上,虽然有可观的提成,但销售们的推广热情并不高。
“这个东西要是真的推广开来,我们SA就不需要了啊。”多名销售都认为,这是一个卸磨杀驴的差事。毕竟线下人员的精简是大势所趋,花呗的线下分期道路可能是一个好的例子。
今年6月份,花呗宣布将通过与ISV的合作覆盖约400万家线下商户,并先在3C、 手机 销售等重点领域试运行。而花呗布局线下依旧采取的白名单制度,并没有设置任何销售人员,全部是店员通过手机操作。
而线上所向披靡的花呗,线下之路却并不顺利,特别是在手机店几乎已经沦为了小额套现工具。相比花呗,捷信无疑积累了更多习惯线下购物的三四线城市用户数据,在风控方面其实是占据优势地位的。但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布局信用支付,捷信惠购的前路依旧非常坎坷。
至于玖富万卡,业务员表示很少有用户使用他进行分期消费,它更像一个现金贷口子,提现才是它的主要用途。
在虚拟信用卡这条道路上,互金公司无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来源: 金评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