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阳科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组建石墨烯“一条龙”
4月18日,志阳 科技 中国石墨烯应用技术发布会在江西省共青城市举行。发布会上,志阳中国石墨烯研究院揭牌,并宣布志阳科技石墨烯单套设备年产100吨高产量、高质量、低成本石墨烯粉末正式投产。
这次首秀,对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志阳科技来说,是推出“中国石墨烯旗舰计划”、打造“中国烯谷”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断链——石墨烯产业链的鸿沟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金”的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世界上最薄而又最坚硬的材料。
由于具有超薄、超轻、超高强度、超强导电性等优异性能,石墨烯被视为革命性新材料,在微电子、物理、能源材料、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景广阔。然而,如果没有好的应用技术,出不来好产品,所谓的带来产业革命也只是画大饼而已。
早在数年前,边工作边读博的志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宫非就发现,涉足石墨烯的工厂和高校只了解自己的领域:在学界,科研人员不知道业界具体需要怎样的石墨烯应用技术;在业界,许多企业面对技术转化成应用产品的难点素手无策。
如此一来,科研与应用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横亘在石墨烯产业链上。
宫非指出,如此现状并非偶然。一方面目前石墨烯从业者多是学者出身,“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好论文,但却不见得可以做出产品来”,另一方面由于石墨烯是要与其它材料制作成复材的,因此非常依赖后段工艺,“如果不去与客户确认产品需求,不到工厂去与业者讨论工艺怎么才能做出好东西,光说石墨烯是超级材料也是枉然。”
不仅国内如此,就连最早制备石墨烯的英国,很多企业也没能开发出很好的石墨烯 商业 应用产品。
近年,中国对石墨烯产业的政策扶持、资本投入、研发推进正如火如荼,断链的尴尬局面等待被突破。
桥梁——志阳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
志阳科技,正是在中国石墨烯业界最先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领先者。
面对石墨烯产业的断链现状,志阳科技选择了在学界和业界之间做沟通桥梁,连接起生产、二次加工和成品,结束了断链的尴尬局面。宫非由此戏称自己是“项目经理”、“经纪人”。
宫非表示,“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要从应用发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志阳科技,站在“消费者角度”,选择直接从解决方案入手,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石墨烯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宫非说:“志阳不卖材料,卖的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找到痛点、解决痛点,然后一起找到适合的合作模式。
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事例。安徽一家全国领先的铝合金电缆企业在执行某电网项目时遇到了技术瓶颈,十分棘手。根据该企业提出的需求,志阳科技很快就拿出了加入合适的石墨烯材料的解决方案——做成“烯合金”电缆,不仅解决了该项目的痛点,还收获了资源回收更加方便、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等优点。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仅在民生领域,志阳科技即将推出的石墨烯充电宝、石墨烯固态薄膜电池、石墨烯导热涂料、石墨烯口罩、石墨烯保暖产品等等,未来将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一条龙”——中国经验输出全球的目标
目前,国内大部分匆匆上马、重复建设的低端石墨烯企业依然停留在“技术者思维”,并未转变到“消费者角度”。它们固守传统的“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推出的很多应用产品仅停留于概念和炒作。
志阳科技独辟蹊径,制备石墨烯采干式制程,做到无酸水排放,除了具备量产及成本优势外,最大的突破是找出与不同材质间界面解决方案,所以应用领域可以无限延伸。目前,志阳科技已经开发出七代不同的制程工艺以及超过200款石墨烯材料。这种经验对于还在各自为战的石墨烯业界来说非常宝贵。
在共青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志阳科技为核心的中国石墨烯产业园被标杆为龙头项目,将围绕其布局一大批关联产业。
目前,志阳科技已和以合肥工业大学、国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深圳赛瑞产业研究、国邦化学股份、丰域烯碳科技、安徽惠尔电气、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等为代表的超过30家单位技术合作,政企携手打造“中国烯谷”。
通过发布会可以看到,志阳科技打通了石墨烯上下游产业链,全球首次呈现了从生产到二次加工再到成品的示范生产线——石墨烯“一条龙”模式。不仅如此,志阳科技还有更大的愿景——“实现中国石墨烯经验输出全球”。
在展示中心,志阳科技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核心,三个原则”。其中,“一个核心”全球领先的石墨烯核心技术,这是志阳科技成为全球石墨烯第一品牌的绝对保障。而三个原则就是“心系中国、立足中国、共享资源”,尽显赤诚的爱国情怀。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虽然歌词里的“一条龙”与石墨烯的“一条龙”不同,但志阳科技力图实现中国石墨烯经验输出全球的壮志雄心难免不让人激动。相信不久的将来,志阳科技在“产官学研”的全方位支持下,带领中国石墨烯产业“弯道超车”时,将志阳科技誉为石墨烯的“一条巨龙”将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