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显示时代 中国OLED 能否弯道超车?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全球中小AMOLED面板市场在2015年实现快速反弹,年度出货量达到2.8亿片,同比增长54%。]

本周,全球显示行业顶级盛会2016年美国显示周(SIDDisplayWeek)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三星展示的5.7英寸柔性AMOLED产品厚度只有0.3毫米,其分辨率可达到2560×1440,可以卷成手指状的卷轴,厚度仍然为0.3毫米,重量仅为5克;三星还展出了用于 VR汽车 的AMOLED产品。

除了新品展示,这里还有一场看不见的较量,那是中韩以及日本在OLED产业上资本、技术投入的不断增加。从CRT到LCD(液晶)的转型期,中国八大CRT彩管厂几乎全军覆没。

在即将到来的柔性显示时代,中国OLED产业能否不再受制于人呢?

中日韩较劲

今年,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场迅猛增长。3月, 苹果 透露最早将于2017年在下一代iPhone 手机 上应用柔性OLED屏。4月,三星也称,正在测试两款可折叠的柔性屏手机,最快将于2016年底量产,并在明年上市。种种信息表明,柔性显示时代正扑面而来。

IHS分析师于宁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经历2014年的低谷之后,全球中小AMOLED面板市场在2015年实现快速反弹,年度出货量达到2.8亿片,同比增长54%。其中,手机市场在整体AMOLED出货量中的占比为92%,成为反弹的主要动能。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搭载AMOLED面板的比重从上年的5%成长到13%;2016年中国市场搭载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8800万部,占比继续上升至19%,华为、小米的旗舰高端机型也将导入AMOLED面板。

眼看LCD面板产能就要被中国追上,韩国企业把未来 投资 的重点转向OLED。中国企业则欲进一步扩大在超大尺寸LCD面板上的优势,并迅速补上OLED尤其是中小OLED的短板,日本企业也在投资上急起直追。这引发新一轮的OLED投资热潮,韩国、中国、日本企业暗中较劲。

于宁宁认为,目前在AMOLED领域,韩国企业保持领先地位,尤其在中小AMOLED市场,三星以统治性的地位领跑智能手机市场,并将进入iPhone供应链。LGD在中小AMOLED的影响力虽然远低于三星,但为AppleWatch一代的独家供应商,LGD同样规划有积极的六代柔性AMOLED投资方案,并将与三星一道成为即将上市的AppleWatch二代以及AMOLEDiPhone的主力供应商。

从未来三年三星显示、LGD、京东方、华星光电中韩四大厂的投资项目看,奥维云网(AVC)显示产业链事业部高级研究经理崔吉龙推测,韩企90%以上投资额都在OLED,三星甚至将会出售7代LCD面板工厂来收缩液晶阵线,而投资折合550亿元人民币扩大OLED产能,来满足苹果1亿片/年的订单;LGD势必会追加在小尺寸上的投资,来抢占苹果及中国手机厂的面板市场。

中国企业不甘落后。京东方今年2月底公告,拟投资245亿元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预计2018年量产。中国另一家中小显示面板主要供应商天马今年5月也公告,将天马武汉的6代LTPS(低温多晶硅)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优化为以LTPS为驱动基板的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生产线,也预计2018年投产。华星光电在武汉的T4项目,也在酝酿上马6代OLED面板生产线。

日本企业也在积极追赶。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将投资500亿日元,于2017年春季在茂原工厂建立6代OLED面板生产线,计划到2018年每月可生产500万块OLED手机屏,参与苹果公司OLED手机面板订单的争夺。今年4月,夏普被鸿海收购之后,宣布将斥资2000亿日元投向OLED面板生产线。

“日本企业,尤其是JDI,虽然在LTPSLCD产品技术上占据优势,但由于在中小AMOLED蒸镀制程布局不足,目前正在加紧实验项目,谋求加速六代AMOLED的量产。”于宁宁说,“而中国台湾企业中,尽管友达光电在AMOLED的量产经验上并不逊色,但其受限于新加坡4.5代线的产能及尺寸而竞争力不足,未来会否有六代AMOLED投资将成为友达能否延续其在AMOLED市场地位的关键;鸿海群创体系的AMOLED进展则与夏普的整合进展息息相关,如若进展顺利,则将加快鸿海进入苹果公司面板供应链的步伐。”

“2018年将是中国OLED面板产能大幅提升的阶段,到2020年目前所投资的OLED产线均逐步达到成熟量产级别。根据测算,2018年中国中小尺寸OLED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将上升至37%,中国OLED产能供给将慢慢缩小与韩国的差距。”群智咨询移动智能显示市场资深分析师陈丽娟说。

中国的挑战

虽然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但与韩国企业在OLED技术上的差距仍然明显,如何才能不再被动挨打?

挑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链被日本、韩国、美国企业高度垄断,中国本土产业链尚不成熟,包括OLED的材料和生产设备,尤其是蒸镀设备,都依赖进口;二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专利积累不足;三是柔性显示技术储备不足,产业化速度慢。

不过,近年来国内面板企业积极发展LTPS背板的LCD面板生产线,而中小尺寸OLED面板同样也要用LTPS背板,因此为发力OLED奠定了基础。

备受瞩目的是,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要求重点发展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AMOLED)等新一代显示面板的量产技术,推动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布局量子点、柔性显示等前瞻技术领域。同时,印刷OLED技术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支持的研发项目之一。

显然,中国政府正采取积极的政策,刺激OLED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还想在技术上另辟蹊径,欲实现弯道超车。中小尺寸OLED领域,中国企业已在缩短与韩国企业的差距;但目前,在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领域,仍然由LGD独家供应,TCL和旗下华星光电在印刷显示领域积极布局,欲打破韩企垄断的局面。

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2014年底,TCL、华星光电已联合国内多家企业,搭建起印刷及柔性显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李东生曾告诉本报记者,TCL希望用三到五年时间来突破印刷显示技术,这将使大尺寸OLED面板的成本大大降低,“未来我们将像印报纸一样制造显示屏”。

此外,据韩国 媒体 最近报道,京东方联合TCL等9家公司共同投资美国OLED技术公司Kateeva8800万美元。Kateeva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在2008年成立,该公司可以利用喷墨打印技术直接在OLED屏上沉积一层化学物质,制造出来的屏幕可用在曲面电视、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上。这种技术相对目前的蒸镀技术,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更有利于制作高像素和高寿命的OLED产品。而此前,三星也曾参股了这家美国OLED技术公司。

于宁宁认为,虽然目前中国中小AMOLED产业依旧处于追赶的阶段,但是相较于过去的aSi(非晶硅)LCD和LTPSLCD投资而言,已经明显缩短了与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企业之间的差距。如何在设备就位后尽快进行良率提升,特别是提高蒸镀的经验,有效供给市场将成为中国大陆企业能否完成弯道超车的关键。此外,关键材料设备配套和未来柔性相关工艺,也将会是大陆企业所需面对的挑战。

崔吉龙则指出,OLED时代会来临,但不会太快,更新快的主要是小尺寸。小尺寸和大尺寸的工艺相差很大,比如三星在小尺寸方面比较成熟,但在大尺寸上迟迟做不了技术突破。目前大尺寸只有LCD能以几十万台/年的产能生产。所以,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小尺寸AMOLED主流、大尺寸LCD主流的局面。

“中国产业有充足的产能和技术准备。至少再过5年以上出现OLED绝对主流局面的时候,按照中国现在的投资速度和政策的扶持力度,那时候OLED技术也应该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不会出现被动挨打、受制于人的局面。”崔吉龙乐观预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珍】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oled 柔性 屏幕oled柔性显示柔性oled屏幕oled柔性屏幕柔性oled面板弯道能否超车柔性oled中国弯道超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