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 iPhone 都保值,折叠屏抢占高端成了吗?
来源:雷 科技
「华为 Mate Xs2 折叠屏。8 月份购买的,线下门店抢到。白色 8+256GB 版本。」闲鱼上,一台标记了「轻微磕碰划痕」的华为 Mate Xs 2 定价在 7550 元,其他同规格的华为 Mate Xs 2 价格大多落在 7000-9000 元之间,而它的上市价格是 9999 元。
作为对比,上市价格 9799 元的 iPhone 13 Pro Max 256GB 版,目前闲鱼上的价格主要都集中 6000-7000 元,其次是 7000-8000 元 。尽管存在半年的发售时间差,但华为 Mate Xs 2 不是孤例,vivo X Fold+、荣耀 Magic V、小米 MIX Fold 2 的二手价格都没有被「大打折扣」。
而据 IDC 的报告,中国智能 手机 市场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下滑了 14.4%,折叠屏手机却逆势增长近 70%,超过 110 万台。到 7-9 月,国内折叠屏手机的单季度出货量已经超过 72 万台,同比增长约 114%。
也难怪年初才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荣耀,到年底又发布了旗下第二款折叠屏手机。11 月 23 日,荣耀发布了旗下第二款折叠屏手机 Magic Vs,起售价从上代的近万元降到了 7499 元。
荣耀 CEO 赵明,图 / 荣耀
但据界面报道,在会后接受 媒体 采访中,荣耀 CEO 赵明坦言,如果不考虑量,荣耀 Magic Vs 实际是亏本卖,同时还指出, 目前折叠屏手机普遍还处于亏本的状态,华为 Mate Xs 的亏损就超过了 6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2 亿元)。
一边是高保值率和高增长的市场,一边是普遍的亏损,折叠屏真的是手机厂商飞越行业衰退周期的关键吗?
从三星、华为和摩托罗拉开启折叠屏手机的第一轮爆发,到去年开始 OPPO、小米、荣耀、vivo 的纷纷入局,除了 苹果 ,主流手机厂商已经全部齐聚折叠屏赛道。 手机厂商们之所以在折叠屏手机上达成共识,既是想在这一轮手机寒冬中抓住唯一增长的赛道,也是希望借此自上而下,破局高端市场,甚至超越苹果。
但过高的售价始终是折叠屏走入大众的障碍。
在折叠屏的定价上,OPPO Find N 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OPPO Find N 之前,除了小米匆匆上马了一款「为价格而生」的失败产品 MIX Fold,华为和三星的(横向)折叠屏手机售价都在万元以上,华为 Mate X2 和三星 Galaxy Z Fold 3 分别是 17799 元起和 14999 元起。
OPPO Find N 直接将折叠屏的价格打到了 7699 元起,和稍早开售的 iPhone 13 Pro(7999 元起)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较低的售价、较高的完成度以及刘作虎的产品定义,都让 OPPO Find N 一炮而红。
刘作虎,图 /OPPO Find N 发布会
OPPO 之后,折叠屏手机的起售价有了一条比较明确的「万元线」。 从荣耀 Magic V 到最新的 Magic Vs,起售价从的 9999 元降至 7499 元;小米 MIX Fold 2 从上代的 9999 元起也降到了 8999 元起;华为 Mate Xs 2 和 vivo X Fold+ 均为 9999 元起。
而据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发布的《2022 年三季度手机市场行情报告》,第三季度该平台上,荣耀 Magic V(512GB)的保值率为 94.19%,vivo X Fold(256GB)和华为 Mate Xs 2(256GB)分别为 85.77% 和 84.89%。
分别在 8 月和 9 月发布的小米 MIX Fold 2 和 vivo X Fold+ 并未收录,但小米 MIX Fold 2 发售初期经历过加价 1000 元才能买到,目前 256GB 版本二手平台价格依然多落在 7000-8500 元之间。
小米 MIX Fold 2,图 / 闲鱼
判断一款手机是否值得购买,保值率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在高端市场上,保值率会更大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最典型的就是 iPhone,尽管价格高企,但较高的保值率也让消费者明白实际换机的成本较低,也避免高端产品购买不久就大幅「跳水」带来的心理障碍,这些原因造就了规模不俗的二手 iPhone 交易市场。
现在,折叠屏的保值也上来了,背后的核心还是折叠屏的产品力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
2019 年,三星和华为相继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大众一边啧啧称奇于厂商在手机形态上的「复古」,一边也对新形态和更大的屏幕报以期待,以至于「折叠屏」一词本身也成了热点。
但折叠屏的初登场就充满了问题,核心是极其脆弱的屏幕,其次还有折痕、笨重、昂贵等一系列批评,原本贫瘠的 Android 平板生态更是进一步加重了对折叠屏的质疑。
三星和华为坚持更新了两代,改善了屏幕玻璃、铰链,用上更好的屏幕,在有限范围内进一步改进折叠屏的软件使用体验。今年谷歌也发布了 Android 13 正式版,将 Android 12L 折叠屏专用版本的开发生态全部引入,三星和 OPPO 陆续搭载。
Android 12L,图 / 谷歌
荣耀、华为,小米、vivo,今年四家手机厂商或首发或更新了自己的折叠屏产品,折叠屏越来越趋于实用的同时,上市价格也在不断地下探。8 月,小米发布了 MIX Fold 2,售价 8999 元起,顶级且一致的内外双屏,旗舰级的性能表现以及在轻薄上追求的极致,都让小米 MIX Fold 2 获得了媒体和消费者的认可。
央视财经在报道双十一手机市场时指出,线上线下手机市场都在进行大促销,但折叠屏手机在线下门店往往被放在专柜最显眼的位置, 有负责人称折叠屏没有现货购买,门店本身也是定量到货,只能预约,而且基本到货就会被提走。
得益于手机厂商和折叠屏供应链的进步,折叠屏手机在市场上不仅是取得了销量上的高速增长,更是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不过,现阶段折叠屏手机二手价格依旧保持较高水平,也在于折叠屏手机的供货依然受限。
小米 MIX Fold 2 上市半个月后不仅继续脱销,二手市场也出现了加价千元购买的情况,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Redmi 负责人卢伟冰当时就表示,小米 MIX Fold 2 比较缺货,他与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曾学忠最近都忙着追货提量。
而对手机厂商来说,大规模的供货不仅是进一步抢占市场的关键,也是折叠屏手机「扭亏为盈」的核心之一。
赵明在指出折叠屏手机仍在亏损的同时,还表示「随着出货量上来,将达到收支平衡。」
折叠屏被普遍视为国产手机「超车」苹果的重要机会。但尽管在高端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包括消费者的抢购和认可, 折叠屏的供货问题却一方面影响了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和用户的购买体验,另一方面也导致折叠屏的研发成本无法被摊平。
背后是核心零部件的良率不足以支撑。
折叠屏手机的本质,是在接近常规手机尺寸的同时,提供近乎两倍的超大屏幕,实现路径则是通过折叠这一方式,这也决定了两个核心零部件——柔性屏幕和铰链的重要性以及高成本。 从良率角度,比起柔性屏幕的成熟度,铰链更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阶段折叠屏手机产品的大规模放量。
vivo X Fold+ 铰链,图 /vivo
作为三星、小米、OPPO 和 vivo 的铰链供应商,精研科技在年中接受 投资 者调研时表示,铰链的组装良率实际与铰链设计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 市面上好像一般做得好的会有 70% 以上的良率水平,少数可能在 80%,一般的良率水平在 50%-60%,差一点的可能在 40%-50%。
有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折叠机抢购现象也与折叠机产量很少有关,「目前供应链的供应能力,特别是铰链的产品相对有限,造成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事实上,供应链的供应链能力可能也影响了苹果的入局时间。考虑到折叠屏的供应链配套,以及苹果本身的技术实力, 苹果迟迟没有进入折叠屏赛道,不在于用户和技术问题,而取决于自身的产品策略和大规模放量的时间点。
此前科技博主那岩的团队就「制作」了一款折叠屏 iPhone,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很多折叠屏的消费者其实也在期望苹果正式推出折叠屏 iPhone。甚至,三星也在推测苹果将在 2024 年推出折叠屏产品。
折叠屏 iPhone,图 / 截自微博
但一方面,iPhone 14 Pro 系列的定价跨度从 8000-13000 元,与现有折叠屏手机相近,苹果一旦推出折叠屏,如果定价相近势必冲击 Pro 系列的市场,过高又明显超过了大众消费市场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苹果对单款机型的销量都需要达到千万级,现阶段百万级的供应能力并不足以满足苹果的要求。
折叠屏手机厂商们也在努力减少铰链良率对产能的影响。小米此前在 MIX Fold 2 上就表示,通过零焊接一体化精密制程,将转轴零件大幅缩减至 87 个,并为此放弃了自由悬停的功能,除了满足产品「轻薄」的需求,也是通过降低零部件数量提高整体的铰链良率。
同样思路的还有荣耀,官方宣称通过榫卯式一体成型工艺的支撑,将铰链的「支撑架构部分零件」从 92 个减少至 4 个,整体采用 213 个高精零器件,强调减少零部件带来的减重和折痕上的不妥协。
可以预见,在铰链良率已经成为折叠屏手机产能的核心障碍之一的背景下,折叠屏厂商势必要将这个问题解决,除了等待供应链的技术逐步成,通过改进自研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铰链良率,便是眼下折叠屏厂商们的解决之道。
从初代 iPhone 开始算起,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十五年,行业格局基本固定,苹果几乎统治了手机的高端市场并拿到整个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苹果的市场地位就在那,国产手机想要超越的野心不言而喻,但智能手机行业的格局要发生改变,需要新的技术或产品节点出现。 目之所及,折叠屏是最好的机会。
在直屏领域,苹果长期占据高端市场,占领用户心智,即便在国内市场也只有华为有过机会挑战,而折叠屏提供了一个新的赛道,相对传统直屏差异化的产品体验,给了所有其他厂商挑战苹果和 iPhone 的机会。
不仅如此,打破格局一方面要等待对手「犯错误」等市场机会,一方面也是要求厂商自身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体验上的长期坚持 。现在折叠屏已经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苹果的「迟到」也给了一个较长的窗口期,但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掣肘,依然需要手机厂商和供应链的共同努力。
当然,折叠屏的爆发远不只是要面对铰链,还有软件生态和产品定义,但一旦跨越这些障碍,国产手机面对的就是: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