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到中国,看电影票房分账之争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15日《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将于北美上映。上月初,华尔街日报曝出了出品方迪士尼要提高北美分账比例的消息。迪士尼要求《星球大战8》上映之前,影院必须遵守一系列机密条款,包括迪士尼将获得这部电影65%的票房收入,影片必须在影院最大放映厅上映至少4周,如若不遵守条款内容,影院将接受迪士尼的罚款,额外支付迪士尼5%的票房收入。①

电影票房像一个蛋糕,电影公司和院线在切蛋糕的时候斗智斗勇,都希望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今天,我们就和读者一起探讨好莱坞的阶梯式分账模式及发展历程,希望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起到借鉴作用。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阶梯式规则

制片方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取决于电影公司和院线达成的具体协议,前文提到的迪士尼事件就是一个案例。片方会在电影上映前2周安排影院试片,观影的分别是影院会员、广告商和运营商。之后片方就会与影院联系,指定影片公映时期的固定开支、分成比例以及上映的银幕数和时间。②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③

多年前,一部电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归属于电影公司,院线的收入则主要来自爆米花和饮料的售卖利润。但是电影上映的随后几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会增加。一般而言,在电影上映第四周的时候,制片方的收入会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将上升至48%。每周分账比例不同,这是北美的一个阶梯分账规则。

但是随着21世纪初大批院线的破产倒闭,电影公司的霸王条款也继而被弃用。如今,对于一部好莱坞大片来讲,无论是电影放映的第几周,院线得到分成的比例都有相对的标准可循,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都希望自家影片在首映周就能夺得头筹,以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他们大大增加排片量,使得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影院。一个典型的大制作,其首映周的排片一般会达到4000场,而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排片量只有区区几百场。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④

中国电影票房分账——院线占主导

国内电影票房分账与好莱坞类似,影院处于票房分账的最前端,在向观众提供放映服务时取得票房收入,定期或者在影片下映时按照与院线公司约定的分账比例向院线支付票房分账款;院线取得分账款后,再根据与发行方或制片方事先约定的分账比例支付票房分账款。

1994年之前,中影集团向各大制片厂以90万元一部的价格收购买断电影,再由中影集团向各个省的发行单位发放拷贝。中影集团从总票房中拿走70%,其余部分的24%留给各个省的发行单位用作影院建设,剩余的6%上缴各省的财政。

1995年,国产影片《红樱桃》开了票房分账的先河: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 家电 影发展专项基金以及3.3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双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账。

从好莱坞到中国,看电影票房分账之争 ▲《红樱桃》电影海报

随着《英雄》和《十面埋伏》等电影的票房成功,制片方的话语权逐渐增加。制片方开始和院线重新商讨票房分账的规则。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被提高到了42%。⑤

从好莱坞到中国,看电影票房分账之争

▲《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海报

2008年和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文件,规定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影院一般不超过50%。对于国产买断影片,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电影公司与影院的分账比例;对于进口分账影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及华夏电影与国外制片方约定分账比例。电影、影院行业利润水平的高低与票房分账水平密切相关,而各环节之间具体分账比例的确定主要视供求关系、影片质量、档期和类型等市场因素而定。

因为影院直接面对观众,加之中国电影放映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影院和院线在中国电影产业链中有较大的话语权。影院和院线的话语权直接体现在对影片票房收入的分账比例中,从目前中国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国产影片还是进口影片,他们都会拿走 50%以上的票房分账(不考虑税收影响)。⑥这一比例与好莱坞院线分账相比,算是相当高了。

中国电影资料副馆长饶曙光曾表示,“在现代电影产业链当中,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应该到50%才合理。我们国家现在制片方处于相对弱势,制片方拿到的比例一般都低于45%,长期下去,所有的风险都是由制片方来承担。”好莱坞研究者周黎明在微博表示,“一直以来,放映商相对于发行商在中国的地位和分成均高于美国,但随着银幕数的急剧增加,放映商的相对地位会逐渐降低。跟美国相比,中国的院线因为大多建在闹市区,因此运营成本比美国的要高。放映和发行环节的博弈,是影业步向成熟的一个阶段。⑦

发行方与放映方——鹬蚌相争不如把蛋糕做大

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五大电影公司相继崛起(派拉蒙/Paramount、华纳兄弟/Warner Bros.、米高梅/MGM、20世纪福斯/Twentieth Century Fox与雷电华/RKO),寡头垄断时代到来,巨头们纷纷开始进行资源与业务的垂直整合。在发行方式上,为了让每一部影片的每一尺胶片都能最大可能地产生利润——直至最后一分钱,“五大”建立了“区域排他放映体系”(run-clearance-zone system)。

这一发行体系的背后是“五大”基于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利润攫取,“五大”明里暗里的串谋勾结形成了对于独立影院、独立制片的明显排挤,因此连同“卖片花”等滥用市场权力的经营手段,被美国司法部起诉——也就是著名的派拉蒙诉讼案。⑧从此以后,政府强制让大制片厂放弃了电影发行和院线业务,改变了好莱坞的格局。

现阶段,我国的电影产业链自上而下包括制片、制作、发行、放映、衍生等环节,院线占据重要一环。由院线公司向制作、发行等上游环节渗透,成为不少大公司的选择。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制片公司一旦同时拥有院线,就可能造成给自己的片子疯狂排片、同档期竞争对手的片子压低的情况。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分析,尽管我国电影产业还在发展阶段,但是美国电影行业的“派拉蒙法案”还是值得借鉴。如果整个产业的上下游过于集中在几个寡头,就非常有可能产生不公平竞争的情况。⑨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500亿元,银幕数量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在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忧。今年3月份与6月份的国产片月票房占比仅有7%。某种程度上来说,2017年票房的成功,很依赖《战狼2》这一部影片。除此之外,《悟空传》《绣春刀2:修罗战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等此前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大片,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最高的也没有突破7亿票房,超过5亿的也少之又少。⑩国产电影有80%的影片都在亏损,真正可以赚钱的,只有不到10%的头部内容。

从好莱坞到中国,看电影票房分账之争

虽不知未来中国电影市场放映端与发行端的矛盾是否会再一步激化,但在抢夺电影票房这一蛋糕的同时,如何把蛋糕做大,是目前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①http://tech.ifeng.com/a/20171113/44758624_0.shtml

②http://www.xzbu.com/7/view-6732513.htm

③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5/18/t20150518_5388486.shtml

④http://mp.weixin.qq.com/s/pXo4msG-oRTaPCK1eEckUQ

⑤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5/18/t20150518_5388486.shtml

⑥http://www.chinaidr.com/tradenews/2017-07/114506.html

⑦http://yule.sohu.com/20121116/n357761575.shtml

⑧https://www.huxiu.com/article/153112/1.html

⑨http://www.sohu.com/a/119919948_508343

⑩http://www.1905.com/news/20171101/1227963.shtml?fr=wwwfilm_news_xgxw_8_20141017

来源:华谊兄弟研究院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中国好莱坞电影好看的电影中国好莱坞好莱坞大片票房分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