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美元卖掉酷盘后 他创办的这家VR公司是如何迅速拿到B轮的
虎嗅注:李刚是一个连续创业者,2013年,他和另两位合伙人创立的云计算与云存储公司“酷盘”最终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随后,他在今年初正式成立了VR公司——多新哆,产品“多哚V1”跟我们看到的Oculus、三星Gear VR和HTC Vive头盔式设计不同,它看上去就是一副眼镜。目前,多新哆即将完成B轮融资,而年中刚刚完成A轮,它是怎么做到的?
“中学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科幻迷,记得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当时看了很多科幻作品,觉得虚拟现实技术很神奇。到现在,我还会看一些科幻作品,如果把科幻作家定义为产品经理,他们的想象力,应该是最丰富的。”
一个冬日的午后,深圳多新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多新哆”)创始人兼CEO李刚,坐在上海陆家嘴凯宾斯基酒店大堂,讲述他因何进入VR(虚拟现实)领域。他是侗族人,1983年出生在怀化芷江。身材瘦削的他,和许多湖南老乡一样,普通话带有湘音。
几天以后,多新哆的“多哚V1”亮相第十七届中国高交会。有别于大多数头盔式的VR设备,“多哚V1”是一副仅重78克的“眼镜”,光学和电子模组集成到这副眼镜里,厚度仅有16毫米。参数方面,2K屏幕显示分辨率,10ms动态时延,0.2°角度偏移响应,也是可圈可点。“多哚V1”自带操作系统,搭配为其定制的D-Box,不需要连接电脑主机,就可以便携使用。在VR产品的轻薄化与易用性方面,“多哚V1”向真正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前进了一大步。
2014年,Facebook出价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技术厂商Oculus,引爆了VR概念。今年初,在上海举办的CES亚洲消费电子展,就有不少中国VR创业公司参展。尽管在内容与硬件层面,VR产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无人否认,这一产业的广阔前景。想象一下,以第一人称视角观看一场NBA球赛,或者沉浸到堪比现实的氛围中漫步太空,该是多么刺激的事情。
李刚也明显感觉,自己处在一股浪潮之中。事实上,多新哆2015年初才成立,到年中就完成了A轮融资,目前B轮融资即将完毕。上一次创业,他去见投资人,得讲故事。现在见投资人,他不太描述什么宏大愿景,只是把Oculus、Samsung Gear VR、多哚V1摆在桌子上,让对方挨个体验一番。
预计2016年一季度,“多哚V1”将量产出货,首选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用户,也是有民族情节的,很多人认为真正牛的产品,只能来自美国。中国人只能代工,自主研发的产品,肯定是不行的。VR和AR(增强现实)产品,有成为人人可用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潜力,深圳是全球最好的硬件创新基地,在这一领域,中国到了出现世界级科技公司的时候。”李刚说。
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创业。之前,他还和另两位合伙人创立过一家名叫“酷盘”的云计算与云存储公司,2013年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因此,投身虚拟现实领域,他不是那种纯粹的草根创业者。他是程序员出身,在湘潭大学所学专业为信息管理。2004年,还是大三时,他只身一人来到珠海,进入金山WPS实习。2005年毕业,留在金山软件工作。“其实那两年,金山没有来我们学校招聘,我是自己找过去的。我直接给WPS的主管写邮件,后来HR打电话过来,让我去面试。在我们程序员心中,求伯君还是一个很传奇的人。WPS扛起了民族软件的大旗,对抗微软,做出来的产品也不错。到这么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主要是为了学习。在学校,我感觉技术方面,没有特别能与我交流的人。在金山,知音很多,大家可以探讨一些比较难的问题。”
2006年,李刚离开金山,加入迅雷。如果说金山时期,他痴迷于技术,到了迅雷,则偏向运营。 迅雷看看、迅雷5、迅雷7、迅雷游戏,他都有参与运营。2008年,他来到北京,创立酷盘。在北京,他接触到更多的人。“我跟冯鑫(暴风科技创始人)学营销,跟薛蛮子学融资,薛蛮子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天使投资人。”
2013年,卖掉酷盘以后,他开始琢磨下一个创业方向。他去了一趟日本,还去了美国,见识了不少VR产品。Oculus当时已经比较火了,但他认为,VR产品要成为真正的消费电子产品,不应该是那样子的。“连个电脑,重量也不轻,用户使用起来,心理障碍太大。这样的东西,推广不起来。”
当年3月,多哚创新工作室在北京成立。接下来两年时间,李刚的虚拟现实创业,一直以工作室形式存在,团队维持在20人以下。除了他,还有两位合伙人,分别是负责电子的张丰学,负责销售的熊旭。张丰学是李在酷盘时期的合作伙伴,属于手机方案提供商。熊旭是李的同学,也是销售出身。光学方面,他们找来了一个奥林巴斯的3人团队。对市面上的VR产品做过分析,也拆解了Oculus的产品,发现算法非常重要。“头部追踪,畸变处理,给人营造一种强烈的现场感,需要好的算法。我们现在的核心算法团队,每一个人都同时有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博士学位。”
“多哚V1”原型产品研制成功,他们才成立公司,接触投资人。近一年来,公司人数增加不少,目前已经有100多人,绝大部分是研发人员。电子和算法两个方向,分别有30多人。其次是互联网技术人员,20人左右。光学部分不到10人。轻薄化是“多哚 V1”的主要方向,有许多硬件层面的问题,需要突破。他们找台湾公司定制了自己的芯片,还在全球范围申报光学方面的专利。算法和软硬件打通,也是一件系统工程。“这么轻薄,要很小的芯片。但很小的芯片,计算能力可能跟不上,功耗发热还要降下来。”
欧美消费者对VR产品的认知度高过国内用户,已经有代理商汇来定金,预订产品。中国市场,VR产品还只在小圈子讨论较多。但李刚认为,VR产品定位娱乐(具体而言就是视频与游戏),给人的感官体验是颠覆性的。随着大型体育赛事采用VR直播,大的游戏公司(如暴雪、育碧)推出VR游戏巨制,大的影视公司(如迪斯尼)推出VR电影,整个内容生态将会发生改变,硬件产品的产业格局也会随之改 变。
“真正的爆发期,应该在2018年。有世界杯助推,是个球迷都想体验一下,国际巨星的视角,教练的视角,守门员的视角。和手机这样的红海产品相比,VR还是有机会的。人一辈子,碰上这么一个机会不容易,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就值得珍惜。”他说。
除了工作,平时他还会找一些网络上最火的“小白文”来读,如“底层少年突得奇遇”之类。 “VR这样的消费电子产品,很大一部分用户是所谓屌丝群体。我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需要什么。一个月薪2000元的年轻人,在VR的世界,可能就想成为一个国王,三宫六院,任他宠幸。”
李刚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他受母亲影响比较大。母亲的观念,接近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她会告诉儿子,只有努力了,才会得到肯定。而作为个体的人,不管怎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要自信。因此从小到大,他都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现在, 他的第二次创业,遵循顺势而为的理念,至于未来如何,时间会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