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始人66岁辞职创业,新项目获马云投资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根据路透社12日报道,《赫芬顿邮报》创始人兼总编辑阿里安娜·赫芬顿今日宣布将从该公司离职,投身创办“ThriveGlobal”健康保健网站。

在离职信中说,赫芬顿表示,“我当初真的以为可以身兼二职,但随着任务增加,我发现这个项目真的需要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仅仅因为你之前有过创业经历,并不能让二次创业的难度降低。想要获得成功,只有一种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赫芬顿为何会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互联网第一大报,她心心念念的Thrive Global是什么样的一份事业?她的离开,对于新媒体人而言,又有何预示?

   从个人博客到互联网第一大报

Huffingtong Post,正如同名字显示的那样,这是一份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报纸,它的出现和生长,见证了一个无休止写作、忧国忧民的记者、作家,单枪匹马创办了伟大事业,而以政治类报道占大篇幅的特色也与其个人经历有关。

1950年代,阿丽安娜·赫芬顿出生在美国,聪颖活跃的她,16岁考入剑桥大学戈顿学院。毕业后不久,她认识BBC音乐节目的著名记者兼专栏作家列文(Bernard Levin),开始发表文章、参与电视节目甚至写书抨击女性运动,

还与列文一起周游世界为BBC撰写音乐游记。两人深陷爱情之中,不料列文是个独身主义者,不愿结婚,更不想要孩子。赫芬顿便于1980年果断与其分手,移居纽约。

在美国,她继续为杂志写文章,还出版名人传记等图书,从画家毕加索到歌手卡拉斯,涉猎广泛,无所不包,其作品甚至获得过艾美奖提名,迄今出书已达13本。

1986年赫芬顿嫁给共和党石油商迈克尔·赫芬顿(Michael Huffington),

这被认为是她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自此,她便积极投身政治,撰写政治评论,保守右倾,频频出镜。

早在1998年,她创办了“劝退网”,那时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中的网易和搜狐刚刚问世,新浪和腾讯还没个影子,百度搜索更是10多年后的事了。但赫芬顿当初办网站只想表达政治诉求,抵制民主党总统克林顿,而并未把它当成一个大众媒体来办。

不甘寂寞的赫芬顿不停息地周旋于政界、文化界和新闻界,无休止地采访写作,但直到她创办以其姓氏命名的网站,她才真正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通过新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005年,赫芬顿有了将博客范围扩大并向新闻方向拓展的想法,于是和合伙人决定重新办一个网站,仍以其名字为招牌,但改用其姓氏并采用了传统报纸的名称形式,定名为《赫芬顿邮报》。

网站于当年5月9日正式开通(原来的“阿丽安娜在线”转为其中一个专栏,但已很少更新,里面主要是赫芬顿早期的专栏文章及早期网站的内容),投资额200万美元。起初,网站仍以博客为主,但利用赫芬顿在政界、文化界、新闻界的人脉关系,邀请大量名人加入,大打名人牌。她在一次访谈中说:“我第一个邀请来网站开博客的人是基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有美国人后来评论认为,当时很多人开博客网站,但都没有获得她这样的成功,因为很少人既有她那样的社会名望,同时又拥有她那份持之以恒的执着。

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始人66岁辞职创业,新项目获马云投资

凭着这份执着,赫芬顿不仅每天坚持亲自写博客(最近几年因过于繁忙而减为每周3次至4次),而且动员大批名流和写手成为其签约博主,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2010年,《赫芬顿邮报》已拥有3000多“可信任”因而“无需编辑审核”的博主,很多都是各界名流。除了上述的基辛格,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著名导演雷德福(Robert Redford)、摩尔(Michael Moore),著名电影演员鲍德温(Alec Baldwin),著名作家梅勒(Norman Mailer)等。

一开始虽只有六七个人手,《赫芬顿邮报》还是顽强地向新闻进军。他们一方面与美国各大主流媒体链接,整合二手新闻;一方面大力发展“公民记者”,至2010年其签约的“公民记者”数量已超过12000人。获得资金支持后,该“报”又积极扩充专职记者团队,目前该“报”已有采编员工500多人,每天可提供原创新闻70至80条。

2010年9月,该“报”独立访客为947万人,超过同期《华盛顿邮报》网站人数,同年首次实现盈利。2011年5月,独立访客突破3560万,首次超过全球最大报纸网站《纽约时报》网站。2011年2月7日,“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同时组建“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并聘任赫芬顿为集团副总裁兼总编辑。2012年4月,《赫芬顿邮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互联网新闻机构。2012年6月,该“报”推出iPad版的电子周刊《赫芬顿》,并免费向公众提供。2012年8月,该“报”独立访客达4370万人,这比2011年超越《纽约时报》时又多出了800多万人。

伴随着内容和受众的疯狂扩张,是纷至沓来的巨额融资,早在2006年赫芬顿邮报获得第一笔500万美元融资,2011年以3.15亿美元被AOL收购。

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始人66岁辞职创业,新项目获马云投资

   盛极之日,衰落悄然而至

2006年赫芬顿入选《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女人,2009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女人第12名,2010年被英国《卫报》评为全球100名媒体人物第42名。

伴随着其名誉的季度提高,其版图也达到了全盛时期,采编触角伸到了世界各地。

但是,这份互联网报纸有几个一直困扰的问题,就是广告和会务两大支柱业务增长出现瓶颈。

从2015年开始,赫芬顿邮报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人才流失;赫芬顿邮报曾经有一只引以为傲的团队:创办之初的《赫芬顿邮报》,就得到了“华纳在线”高管莱拉(Ken Lerer)的亲自指导请教;在技术上,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技术天才佩雷迪(Jonah Peretti)深度介入网站的经营与管理。好莱坞大牌导演摩尔合作过的编剧赛科夫(Roy Sekoff)曾担任主力编辑;此外,她聘请大量各界名流为其写稿,既获得高质量的稿源,又以名人强大的号召力扩大了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其他细分资讯媒体的追赶,比如Buzzfeed,也对其用户构成不小的分流。

而在今年总统大选期间,赫芬顿邮报对特朗普毫不留情面的抨击,使得对方彻底终止与赫芬顿邮报的任何采访;这件小事,反映了更大的问题,就是这份报纸在美国大选战队中,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在政治立场的摇摆,相比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深谙美国政治的,赫芬顿的报道理念太过理想化(卫报语)。

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始人66岁辞职创业,新项目获马云投资

   Thrive Global ,一个孕育于赫芬顿的伟大构想

对于赫芬顿本人而言,在内容创业的高峰,能够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实在是幸运,而Thrive Global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Thrive Global实际上最早源自阿里安娜·赫芬顿的一本名叫Thrive 的畅销书,在这本书里,深入探讨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为职场人员的心理危机提出干预反感;这本书在亚马逊上非常畅销,并得到了欧普拉温弗里的赞赏,与频道展开内容合作。

在盈利模式方面,除了传统的广告和会务,Thrive更多是通过售卖企业培训课程,及举办工作坊、开展认证计划等获取丰厚利润。

而赫芬顿邮报也为ThriveGlobal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容支持。

据彭博社报道,ThriveGlobal在6月底进行了首轮融资,融资金额为700万美元,投资方中包括马云,更让这项产品的未来充满了神秘性,马云爸爸入股的,这也客观上反映了赫芬顿此次创业项目的可靠程度。

互联网第一大报创始人66岁辞职创业,新项目获马云投资

   赫芬顿的出走,对于媒体人意味着什么?

不可否认,今天的赫芬顿邮报依然是一支令人崇敬的新闻生产力量,特别是其时效性,不仅让报纸战栗,连互联网新闻网站都会颤抖。在赫芬顿网站主页顶端主要栏名下,有一个通栏滚动条,显示着该“报”最新获得的新闻。每条新闻获得的时间不是以日或时计算,而是以分钟计算,每条新闻要目后面都标注有时间有的新闻标题后面标注的时间竟是“即刻”。

这个滚动条上的时间标注,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当你的鼠标箭头指向你感兴趣的标题时,滚动便停止,点击便出现新闻全文。而在滚动条下面长长的主页,才是按分类和重要性编排的更早时间的新闻。我迄今所见大型新闻门户网站,尚无一家达到这样的速度。

总之,赫芬顿邮报的模式值得研究的地方太多太多,也给全世界的资讯创业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如国内的澎湃新闻等就公开表示模式就参考自赫芬顿;而大西洋月刊甚至评价道,赫芬顿邮报本身就是美国梦。

面对变化,痛苦总是难免的,对于赫芬顿本人而言,跨行做另一件事情也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Thrive 是经过长期酝酿的产物,她脱胎于这个媒体帝国的最初理念——给予普世关怀,所以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移动互联网创始人互联网金融创始人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互联网联合创始人互联网创始人互联网创始创业新项目马云老婆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