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六大合并案,离职的人们都去哪儿了?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离职潮

年关将近,离职跳槽的小心脏是否又在骚动?

不然为何在朋友圈找人的时候,我的备注和你的备注不系同一家公司!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关于“离职”的三件事:

一是近日朋友圈一好友发一条状态,内容是:离开百度几个月,但还是离不开我厂的各种话题,是真爱,恩!是真爱!

二是一篇《大众点评不哭》发出后,引来无数点评人。这才发现,大公司的好处在于:员工散落全国各地有,尤其是像点评这样成立有十余年的公司,更别说像分别成立于2000年、1999年、1998年的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互联网巨头,在职的、不在职的员工,都深耕在全国互联网界。

三是近期看到的一幅关于“2015年国内互联网巨头公司并购”的图片。

2015hebingan

   展开2015年6大兼并案来看:

2月14日,两大打车软件公司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现更名为滴滴出行,快的创始人陈伟星再创办小美快购等项目;

4月17日,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赶集网合并,现58同城创始人杨浩涌已卸任58赶集集团联席CEO的职位,退出集团公司的具体管理岗位,内部创办瓜子二手车;

10月7日,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现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辞去“新美大”联席CEO职务,转任其董事长,从管理一线转向长期战略规划;

10月26日,在线票务服务平台携程宣布与百度置换其所拥有的去哪儿股权,交换后,百度成去哪儿最大股东,消息称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将离开;另外早在今年5月22日,携程出资约4亿美元,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成为艺龙最大股东;

11月6日,阿里巴巴和优酷土豆签署合并协议,并准备以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优酷土豆;

12月29日,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将与百合网在香港花园道1号中银大厦22层普衡律师事务所办公室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两者合并协议进行投票表决。

行业内老大和老二合并,伴随着往往不只是小三升做老二,还有大批的离职和裁员。

   那么离职的人都去哪了呢?

亿欧网根据对2014年离职高管的调研,以及2015年某几家公司合并后的离职去向情况总结了几个去向:创业、跳槽、投资、深造、修养、出国、回老家、不知去向……

具体来讲,公司被兼并和简单的职业规划离职不同:前者面临大规模离职,创始团队、高管、业务重合度高的岗位都会出现退出和裁员;后者多出现为创业、薪资、换个环境、深造修养一段时间等考虑。

这里我们来看下被兼并的互联网巨头公司,离职人们的主要去向:

   一:公司创始团队多选择投资。 公司做到“巨头”程度一般经历过一些年限,度过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时期。在创办公司被兼并收购时,如果股份没被稀释到很低的程度,在其退出后是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股权转化资金,俗称“套现”。这笔钱可以用来做两件事:一是做天使投资人或成立投资机构或做个投资机构出资方,即私募基金组织形式里的有限合伙里面的两种当事人形态,由发起人担任一般合伙人(GP),投资人担任有限合伙人(LP);二是继续创业。

   二:公司高管离职多选择创业。 公司高管级别的在职人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陪伴公司成长的“老”员工;二是类似“职业经理人”。前者将公司成长和自身成长捆绑,服务一个企业十余载,积攒了很多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不甘于去做“打工”的角色,亦不甘于未实现的“CEO”职位,作为一把手带领团购创造价值,所以,该类高管基于资金、资源和自信等方面因素多会选择创业。后者就不一样了,职业经理人只有少部分会选择创业,多部分会继续寻找下家。

   三:职业经理人多选择跳槽。 创业是份苦差事,选择创业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其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他们分为能工巧匠型和元帅型以及老师型人才,较喜欢作为公司高管、拿着高薪,同时又不是第一责任人的感觉,相较创业会活得更“轻松”些。当然,部分职业经理人也会选择创业,最近聊天见到过一些身边的职业经理人已经选择创业,有些公司普通员工也会选择创业。

  四:普通员工多选择“变”。 普通员工有多种存在:一种是习惯了原公司的工作方式,离家近、工资稳定等各种原因,不想变动;第二种是多数的普通员工在离开上一家公司后会选择“多样”的工作尝试。后者多出现:不再进老东家类似业务的公司,已经厌烦;找同类公司,有工作经验容易入职不至于出现“无工作状态”的太长空档期;离开老东家所在的城市,换一个城市生活看看,适合出入社会的学生族;发展新的商机或商业模式,开始寻找合伙人,并试着创业,前期工作是为创业做准备;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甚至是不工作调整一段时间,适合工作了三五年有一定积蓄又受困于现状的白领及以上离职人员;回“家”工作,在一线城市的所见所闻所学运用到二三四线城市,做个“小”老板。

   五:最后一类是不知去向。 在近期的朋友圈聊天中发现,总会出现一类人,长期不联系,突然私信联系或拉群建立群聊是为了告诉大家,已换工作。还有一类人是在加好友时只报姓名或者老东家公司名称及曾用Title,原因是暂时还没想好选择以上第四类六种工作及生活方式中的哪一种。再过一段时间,该类人就有很多已经“不知所踪。”

从调研的离职比例来看,在“万众创业”的时代,选择创业或加入创业团队的人占近50%;跳槽者占近30%;转投资者占比不足10%;不知去向者占比超过10%。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