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级到底多少钱,创业者真的知道吗?
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很多颠覆性的解读,有人也开玩笑的说创业就是忽悠,忽悠用户使用产品,忽悠投资人拿钱。这种忽悠的心态下,数据造假逐渐成了创业潮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那么,数百万数千万到底有多少,你真的知道吗?
赛富基金创始人阎焱曾说过这样有意思的一段话:创业大潮下,放高利贷的改称叫众筹,做耳机的改称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叫孵化器,搅局的叫颠覆,借钱给靠谱的人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人叫风险投资。
有人也开玩笑的说创业就是忽悠,忽悠用户使用产品,忽悠投资人拿钱。这种忽悠的心态下,让数据造假逐渐成了创业潮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造假种类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造假数据就是产品数据,如用户数、销售额、下载量以及日活月活数等。这样“光鲜”的成绩单交出来,会让自己看起来实力更强,对用户和投资人都有吸引力。
另一个常见的造假就是融资额,用虚假的融资额作为噱头来宣传。通常融资新闻和新品发布是“捆绑销售”的,所以数据必须说得更加漂亮些。投资人一般不会主动造假,但尊重投资公司的宣传策略,有时也愿意在发布会上配合把这出戏演下去,于是越来越被夸大的融资数据就屡见不鲜了。
至于团队创始人的履历造假,就更是家常便饭了。都说现在投资人投创业团队主要是看人,所以创业者为了能让自己作为筹码更加值钱,少不了要包装一下,当然一般不会太过,因为这和数据造假不一样,越往后越容易变成雷,所以一般也就只是稍微夸张些,比如二流大学说成一流院校毕业,创业2次就说成多次等等。
当然这说的是创业范畴内的,那些打着创业幌子骗人的另作他论。
为啥造假
造假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创业者能从中获取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那些竞争激烈或者前景普遍看好的行业造假现象更为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本不该存在的现象呢,原因很复杂。
有的创业者是从宣传的角度考量,数据越漂亮媒体关注度越高,宣传效果就越好。同时,作为招聘人才本就不占优势的创业公司来说,这种宣传往往还能吸引一些人才加入,并让对应的股票和期权显得更有价值。
而有的则是为了打压对手,比如某热门行业,投资人很倾向于投一家,这时你的数据比竞争对手更有看头,那很可能你就会获得这笔至关重要的投资,就算不能获得投资,你也能有限获得接洽投资人的机会,同时也能给对手施压。
但这样的数据造假往往会两败俱伤,因为双方都想用数据说话,于是你说你占领50%的市场,对方就说已经拥有了60%的用户,用户和投资人都不傻,这种数据除了让双方都没面子也起不到啥作用。
对于已经融到资的企业,本轮融资额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轮投资人对项目的估值。所以夸大融资额或者用不明确的数字,比如数百万数千万等字眼,都是为了吸引潜在的投资者,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
其实VC们更喜欢简单直接
当创业中造假成为常态,无论是否造假都会对双方带来压力。造假者为了圆这一个谎而不停的去撒无数的慌,最终让自己偏离航道越走越远。这种畸形的竞争生态也会给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带来消极的影响。
那么VC们对这个事儿到底怎么看。更多的投资人坦率的表示,更喜欢简单直接的。
真格基金合伙人徐小平就曾为此专门号召几家投资机构一起,呼吁不进行融资造假。
李开复也曾表示,造假和不造假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相同。
实际上,创业者的任何小把戏,都难逃投资人的法眼。数据造假越严重,投资人对项目的审核就越严格,很多数据稍一推敲就会看出破绽。当皇帝的新装被戳破,数据游戏带来的只能是对企业更为猛烈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不仔细打磨产品,再光鲜的数据都改变不了用户心中对低劣产品的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