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屡担坏账:仗义之下是危险 风控是难逾越的墙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此次红岭因大连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款项资金未归还爆出不甚好的消息,媒体将之描述为“风险”,而没有用“坏账”。因为该案件判决红岭创投胜诉,融资企业及担保人偿还红岭创投借款本金9400万元。还有抵押物,可以偿还投资者本息。

说实在话,红岭创投作为行业最老一批平台之一,从草根发展到如今规模着实非常不容易。要知道,在整个跑路、诈骗等问题频出的网贷行业里,想要脱离整个行业的“恶劣”信誉,保持不被劣币驱逐良币,或被劣币带到阴沟里也成劣币的趋势,是非常艰难的。

之前爆出过巨额的坏账,红岭创投也义气的承担下来,不仅对它自身的信誉,对整个行业的信誉树立都有贡献。所以笔者写这个标题完全没有黑他的意思,只是非常的担心。

   最后能保安全但实际也非常危险

此次红岭因大连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款项资金未归还爆出不甚好的消息,媒体将之描述为“风险”,而没有用“坏账”。因为该案件判决红岭创投胜诉,融资企业及担保人偿还红岭创投借款本金9400万元。还有抵押物,可以偿还投资者本息。

笔者相信即便坏账,红岭仍然有实力承担。

只是,对于本质仍有金融属性的行业,“风险”这是个并不是很好的词。接二连三的爆出风险,对于一个平台来说,更不是好的迹象,加上那种隐藏掉的坏账,风险可想而知。

你能想象人走钢丝的那种状态,即便十次八次,一百次都能安然度过,但谁能保障下一次?!

作为投资者,笔者相信他们想要的是每一次都管控风险安全运营,而不是你每一次坏账了再来擦屁股。即便次次都能擦干净,投资者也不能时时刻刻都提着嗓子,眼巴望着你下次还能把更脏的屁股擦了。

每次坏账,红岭创投都出来承担,这虽然不能指责是件坏事,但这迎来一大批投资者的好评与媒体的赞赏,对此,笔者实在不能恭维。

义气能迎来暂时的信誉,但不要用义气掩盖你不能很好的控制风险这个最深层次的问题。风控能不能更稳当点,才是平台能否走远的基本。

  可是红岭大单模式在风控上,有什么梗呢?

笔者发现大单上,风险控制简直是个难以逾越的墙。

从表象上看,媒体上形成爆点的除了跑路,就是大单风险与坏账。每次爆出大单出现问题,除了红岭,别人也很少能沾上这等“光”。小单就没问题吗?有,肯定有,但谁会在意几万块几十万块的小单坏账呢?!

不光小单在媒体上出现的负面容易被覆盖被淹没,小单坏账对平台形成的负面风险也容易覆盖。填补几十万比填补一亿的窟窿显然要容易得多。所以小单模式的平台几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坏账爆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坏账,而是平台自行消化了。

有时候看起来,平台自行消化这种被掩盖起来的做法会被觉得危险,那种平台想掩盖都掩盖不了的风险才真正可怕,不是么?

   从具体来看,大单的难以驾驭表现在不可标准化的风控。

比如,物流企业与地产企业的资金用途、经营方式、还款能力及回款风险点,是完全不同的。不同企业的大额借款,平台必须启动针对具体企业的风控方式,才能更有可能的控制风险。

而如果同样是地产借款项目,如若涉及资金大额,项目必然大,项目必然复杂。各个城市、各个类型建筑项目,商用?住宅?娱乐消费商业综合体?也是有着完全不同风险点的。

除此之外,地产涉及拿地、建造承包商、售卖等等种种环节,才能最终变现,期间一环稍有不慎都会导致崩盘。每一个项目都差别巨大,所以大单的风控怎么可能标准化?

   不可标准化,就意味着难度。

以人力审核各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点的巨额资金大项目,你可以想象把握的难度。

以笔者的愚见,红岭也并非不想控制好风险,而是本身大单模式有诸多难以把控的风险。所以至于红岭的大单模式还能风险多久,笔者只能祝它一路好运。愿坏事永远不要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