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的好日子到头了 麦当劳拟30亿美元出售2400家店铺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曾经能吃上一口肯德基麦当劳 等洋快餐算是一件奢侈的事,多年以后的今天,在那里吃饭的人却越来越少。继今年4月有传言称肯德基将由中国财团收购之后,“老对手”麦当劳遭遇到了同样的命运。

近日有媒体报道,麦当劳计划卖出中国内地和香港门店约2400家店铺,目前已经收到超过 6 份竞价,其中包括首旅集团、三胞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等中国公司,贝恩资本与TPG资本等国际投资公司也参与了招标,并希望与一些来自中国的战略收购方结盟。有消息称,北京首农集团以及格林豪泰酒店集团也有意愿参与竞价,总值可能达到 30 亿美元。

洋快餐的好日子到头了 麦当劳拟30亿美元出售2400家店铺

  出售股权or特许经营权

根据今年3月麦当劳发布的消息,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和韩国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竞争优势及增加资源,实现更本地化的发展策略。

麦当劳方面当时明确表示,中国公司将开放大部分股权,计划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

然而,目前来自外界的各种消息称麦当劳出售的是中国20年特许经营权。对此说法,麦当劳中国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麦当劳中国发布的“开放大部分股权”的说法是正确的,至于出售20年特许经营权的说法,公司方面没有这样的表态。

对于目前的各家竞购企业名单,该负责人发来声明表示:“去年麦当劳宣布了全球振兴计划,对全球各市场的所有权结构进行评估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的长期战略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具备独特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并与麦当劳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愿景。”

   麦当劳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

与肯德基2000年就在中国开放了特许经营相比,麦当劳的步伐显然比较谨慎。虽然在2008年麦当劳曾在中国低调开展了特许经营业务,但最初只有三位被特许人,后来就因为种种原因处于实际的“冻结”状态。

直到2014年,麦当劳才决定加速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战略,将特许经营作为公司在华扩张的主要模式。其当时制定的目标是,将特许经营的比例从2013年的12%提升到2015年的20%至25%。当时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启山曾表示,“未来几年麦当劳中国的业务扩张将专注于特许经营”。不过当时就有行业人士认为,“麦当劳此时才发力特许经营有点为时已晚。”麦当劳的这一目标在去年是否得以实现目前并没有官方的说法,但从今年麦当劳宣布将转让中国市场的特许经营权看,麦当劳在中国特许经营推进或许并不顺利。

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模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门店加盟模式。有业内人士解释,麦当劳在国外的业务更多在于投资经营而非服务经营,即在选址开店后将门店运营到良性状态后出手,这部分利润远大于其自己经营的门店,也就是说餐饮并非麦当劳最主要的业务。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麦当劳会通过长期承租或者购进土地或店面,待时机成熟再把店面整个租给加盟者,这其中很多差价部分就是麦当劳的重要利润来源。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也曾形象地把这种盈利模式描述为“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不过直到现在,麦当劳并没有把这种模式很成功地复制到中国。

从全球来看,麦当劳更多的利润来源于加盟业务。目前,麦当劳在全球超过80%的餐厅是特许经营,每年的特许经营费用能为集团总利润贡献两成以上,如果算上加盟店的经营利润,则特许经营业务的收益远高于其自营的餐饮业务。

   洋快餐的好日子到头了

麦当劳和肯德基同时变卖中国资产,这不是巧合,因为洋快餐这些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好。

肯德基官网显示,至2015年12月底,百胜集团在中国大陆1100多个城市和乡镇拥有5000余家肯德基,在400多个城市拥有1500余家必胜客。进入中国20多年后,百胜为何此时想要出售?据北京商报报道,百胜分拆中国业务以及此次出售部分股权与近两年百胜中国业绩不稳有很大关系。

根据公开资料,2014年三四季度,百胜的中国市场业绩分别下滑14%和16%,2015年前两个季度继续下滑,三季度的复苏仍然低于预期,直到四季度才开始回暖。

另外,福喜事件让肯德基、必胜客受到不小冲击,直到去年四季度,肯德基的销售才稍有起色,实现了6%的同店增幅,必胜客则依然不甚理想。

再来看麦当劳。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麦当劳公布的2014年四季度财报显示,麦当劳2014年四季度营收为65.7亿美元,同比下滑7%,而净利润更大幅下滑21%至10.98亿美元。麦当劳的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其中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客流量下降4.1%;包括麦当劳第二、第三大市场在内的亚太区、中东和非洲地区同店销售下滑4.8%,运营利润下滑44%。

到了2015年四季度,麦当劳业绩好转。据新华网报道,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实现了5%的增长,营业收入增长16%。虽然中国第四季度同店销售增长了4%,但高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随意打赏

阿里贷款30亿美元好日子到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