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燃:从“京城四少”到“朋友圈投资人”
虽然只有35岁,但高燃已在创投圈里混迹十余年。
他是最早的明星创业者,曾与李想、戴志康、茅侃侃一同被称为80后“京城四少”。2006年,他变身杂志封面人物,随后成为《鲁豫有约》等节目的座上宾。
在80后创业者还属于稀有动物的年代,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不亚于之后的马云。”学大教育联合创始人李如彬曾如此说。
但高燃的星光只闪耀了很短时间。2006年底,他离开其创办的MySee。当年投资人甚至公开指责他是骗子。而迄今为止,他二次创业,最终都以各种原因停止业务。
折腾到现在,高燃最新的身份是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创业多艰,已有些发福的高燃,似乎刚刚找到适合他的事:投资。
因为起点高,又在圈子里待得够久,相识于微时的很多人,用高燃的话说,“纷纷成为头面人物了”。
据说高燃有两个微信号,一个好友数量已过5000上限,另外一个超3000人。他和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等人都认识10年以上。2015年跨年,他和姚劲波等人一起出国度假,不久前又和58到家CEO陈小华结伴去了西藏。
而这些人脉成为他做投资的最大诀窍。目前,他已投资大虾来了、青普旅游、瓜子二手车等60多个项目。
“倒下的”创业英雄?
最近一次在公开场合,高燃主动重提过往,拿自己和李想做对比:“十年之前我和李想是同样站在舞台上所谓的创业英雄,后来李想一路狂奔把汽车之家带上市,现在又成立了车和家。而十年前就有媒体写我《论一个创业英雄的倒下》,鲁迅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我比不上雷锋塔,还不至于20几岁就倒掉,可能还有一点机会爬起来。”
与李想相比,高燃的故事更加跌宕。
据高燃当年的讲述,由于家境贫寒,他成绩很好但没能读高中,中专毕业后到广东打工,后来在距离高考仅有半年时,他插班备考,最终考进清华。
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在《经济观察报》做了不到一年记者,因为不想“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追求影响力”,2004年他开始创业,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并拿到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100万元的投资。蒋对高燃说:“这个项目风险很大,但你这个人没有风险。”
然而在资金到位后,高燃突然宣布,因电子商务计划的风险性,他改做增值服务。因此公司从成立起一天都没做过电子商务。
2005年,他又参与创办MySee,任CEO。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做P2P视频直播的网站之一,获得北极光和赛伯乐等机构总计200万美元的投资。在当时风险投资事件还寥若晨星的中国,高燃迅速成为创业新星。
但到2006年10月,高燃即从MySee离职,当时公开的是个人“健康原因”。2008年,MySee关停。
从中国视频网站发展来看,即便到现在,大型视频网站仍不赚钱。高燃当年的策略似乎是对的。
离开Mysee后,高燃的运气仿佛用尽了。2006到2010年,他经营狗仔网(中国娱乐网前身),没什么声响。2010年加入某投资机构,后退出。直至2015年初参与创立风云天使基金(后更名风云资本)。
从高燃的创业经历来看,他的确没有在一个细分领域耕耘5年以上。“屁股坐不住。”这是58同城姚劲波、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对高燃的一致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跟高燃同期做视频的六间房创始人刘岩,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公司濒临倒闭。但在摸索出秀场模式后,六间房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之一,2015年以26亿元的价格卖给宋城演艺。
成就不高,人还不错
走过一言难尽的创业之路,如今转做投资,高燃需要拿到大佬的“背书”。
2015年9月,中国O2O·58岳麓峰会在湖南长沙举办。高燃在这遇到了几年没见的蔡文胜。
蔡文胜听说高燃重回互联网创投圈,做起了基金,说:“高燃,你太适合做投资了”。旁边的姚劲波马上附和道:“跟我(两年前)说得一字不差。”
10多年时间过去了,高燃跟姚劲波、蔡文胜依然坐在一起,境况却截然不同。
高和姚都是湖南益阳人,两家相隔10公里。“我比他有名多了。”高燃向创业家&i黑马谈起早年跟姚劲波的交往,“当时他做易域网(专门做域名交易的网站平台)”。高燃做中国娱乐网,花200万元从姚劲波那里买了域名,“现在值3000万元吧。”200万远,对于刚创业做58同城的姚劲波来说,不是小数目。
生于1970年的蔡文胜,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1999年开始做域名生意并由此赚到第一桶金。蔡以善交朋友著称,当时名声在外的“精英创业者”高燃,自然是蔡文胜要结识的人物。
2004年,蔡文胜在北京“搞了一个四合院”,高燃跟雷军、IDG创始合伙人周全等人都是常客,“每次一聊就聊好几个小时。”高燃回忆。后来蔡文胜开始举办个人站长大会,连续几届,高燃都是贵宾,“文胜每次都让我坐中间”。
如今,高燃早年的创业故事依然挂在网上,他身上也依然贴着“不靠谱”80后创业者的标签。而蔡文胜已是投资界的大佬级人物,投出暴风科技、58同城等公司,其作为联合创始人的美图等也极其成功。姚劲波则成为百亿美金公司的掌门人。
高燃有点自嘲地说,“他俩觉得我有很多想法、点子,屁股坐不住。我认为与其说这是一个表扬还不如说是一个批评”。
尽管创业成就在业内评价不高,但高燃“人不错”似乎是公认的。因此,多年来,他能够在圈子里一直“混”下去。高燃做投资后,姚劲波愿意做他的LP。蔡文胜愿意做他的“接盘侠”,比如美着呢,风云投了Pre-B轮,蔡文胜投了下一轮。杨浩涌再创业做瓜子二手车,也愿意让风云跟投,因为在MySee和赶集时代,他们都在清华大学附近的学研大厦办公,两家公司对门,“天天一起吃午饭和晚饭,去出差也常常一起。”
风云成立之初,高燃还得到了知名投资人王功权的指点,高燃认为两人都有些“人文情怀”,一见如故,“王老师觉得我人还不错”。
在风云资本成立一周年时,姚劲波、王功权等人都来为高燃站台。
姚劲波揶揄高燃:“我们俩是村子里面出来的最有名的人——当然我的名声是好名声。”
而王功权说,他“蛮敬重”高燃,因为两件事。
风云成立不久时,高燃见到王功权,对王颇为恭敬,并很快决定投资王的创业项目青普旅游。“人岁数再大,当别人认同你的时候,总是心怀感激。”王功权回忆道。
另一件事,是在风云完成对青普的投资后,华住集团等又要求投资。因为华住酒店管理资源和经验对青普有战略性价值,高燃主动提出让王功权接下华住钱,做一点象征性的溢价,而风云放弃溢价,拿出20%的期权增发,让新的投资者接手,从而保证团队的基本利益份额。
这让王功权大为感动,“不管高燃原来的人品好不好,我为他个人站台。”
高燃的确是极擅长组局、交朋友之人。
大学时代,高燃经常办讲座,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并跟他们保持联系。“大学四年每个节假日,别人都出去玩了,我都会拿出名片、电话本,给他们打电话,问候他们。也许一次两次他们没有印象,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记住我了。”
萌生创业念头后,高燃甚至拿着商业计划书在电梯里“堵”过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蒋锡培还曾告诉媒体,高燃会在他生日的时候特地从外地赶过来。
现在,他还是多个组织的秘书长,成立了一个15人俱乐部——“创业中国”,成员包括姚劲波、陈小华、滴滴程维、趣分期CEO罗敏,以及篮球明星姚明。
但对“人脉王”一称号,高燃显得有些忐忑,“我算不上人脉王,真正的人脉王是姚劲波,他和马云、马化腾关系都特别好。”
朋友圈投资人
风云成立一年,投了60个项目,还有二三十个在走流程。
高燃对此很满意,“60多家公司,目前没有一家倒闭。基本都进入了下一轮或者下两轮,有的进入第三轮,有的已挂牌新三板,现在看来回报会非常不错,最少20倍。”
高燃认为,看一个创业项目靠不靠谱,没什么秘诀,“说有秘诀的都是扯淡”。风云的打法是“合伙人”机制——请一个行业里待过十年以上的行业专家担任合伙人,帮忙看项目。整个团队有25人,合伙人就占了11个,每人负责一两个方向。未来内外部合伙人将达到20个。
外部合伙人除了推荐项目外,还可以给已投项目以资源支持或者直接投资。为此,风云设置了股权分享计划来平衡利益。
此打法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风云投了十几家O2O创业项目,“基本上都拿到了下一轮融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小华的指点。只要陈小华觉得不错的项目,高燃就会毫不犹豫地投。
而陈小华的杀手锏是“实付比”,比如洗车O2O,用户去洗车行洗车,O2O公司给洗车工20块钱,但只收用户1块钱,实付比是5%,收用户20块钱,实付比就是100%。
“洗车领域,其他的全死了,就剩呱呱洗车一家。”高燃对创业家&i黑马说,不少O2O洗车拼命做大体量,一块钱一单,一天洗一万单,每天就赔20万元,一个月就赔600万,这还不包括公司运营等其他费用。如果订单翻倍,就意味着每月赔1200万。
“我们比别人提前半年追求实付比,最低要求是100%。这样做1万单和10万单亏的钱一样多,即使每月亏损一两百万也没问题,因为现金流很稳健。”高燃总结道。
此外,风云也在做“孵化器”:跟牛人聊出创业想法后,找到靠谱团队去做。目前已孵化二十余个项目,高燃为此专门投了一家猎头公司,为被孵化公司做招聘。
内外部合伙人和孵化器的打法都要求人脉广,这正是为高燃量身定做的。“我不懂的项目可以让懂行业的人看。比如直播,我可以让映客CEO奉佑生帮我看项目,他是中国娱乐网的前CTO。”
有人将高燃的投资理念概括为“朋友圈投资”,他对此深以为然。围绕朋友圈做投资,围绕已有的核心投资公司来布局投资机会,“我们想做资本的连接器”。
终极理想是文学家
风云资本起初名为“风云天使”,这是高燃从白居易《和寄乐天》中得到的灵感,诗中有一句:“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
高燃说,这句诗表达的意境,正是风云想做的事。做投资不但能促成一个创业者,还能促成一个团队甚至成千上万人,而他确实不太想再创业了。
“我现在再去当CEO,可以干得很好,成功机会比以前高很多。”假如现在再创业,高燃很自信,他觉得自己有机会成为百亿富翁。而做投资,即使赚到100亿,自己也只能分几亿。“沈南鹏的身价可能连马云十分之一都没有。”
不过,高燃对此有很自洽的逻辑,“做投资内心的满足感可能更强”。
去年,豆瓣评分7.2分的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高燃是制片人兼出品人。他投资了1300万元,票房只有1200万。还好很多国外电视台购买该片版权,投资最终还是回本。
高燃住在五道口很多年,每周都去万圣书园,还读了清华大学的哲学博士。从2006年出道起,他就说自己想做一个懂历史的文学家,现在他还是这么想。他喜欢研究文革、毛泽东、二十四史、中世纪等方面的历史书籍,“创业者一般都不喜欢看这类书”。
十多年过去了,高燃自己在变化,也从书中读出了不同的东西。“以前更多看到的是一个人多么威风,现在看的更多的是他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会考虑一个英雄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应该做什么事情。”
三次创业、十年投资,经历这些之后,高燃说,写出一两部文学作品反映这个时代,是他这辈子的终极追求,“我们这个时代经历的变革是过去五千年没有过的。能把我们这些人的爱恨情仇写好,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
然而,他却给不出做这件事的具体时间点。为了兄弟们有饭吃,他还得继续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