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海外投资不足2% 长和系撤资是个大笑话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上世纪晚期,在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李嘉诚是首批打入大陆市场的外资地产商之一。然而,如今的李嘉诚虽然一直对外称看好中国经济,但自2011年以来,他就在不断抛售中国资产,其旗下公司已三年没有在大陆拿地,长江集团自2012年起也没有再买入香港的土地。

随着长江基建集团日前通过换股方式与电能实业合并,香港大富豪李嘉诚旗下的所有商业资产,包括长和、长地、长建等10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已全部迁出香港。这是继去年陆续撤出内地之后,李氏实业的又一重大资产转移。

这次迁册的影响力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背景无疑是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的点位。舆论引爆的焦点是近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的一篇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

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列举案例,试图说明李嘉诚的商业成功,多半是凭借“权力资源”获得的。

且不论这种混杂着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究竟有多少理性的成分,但《房地产决策参考》认为,将一篇至少是新华社孙辈级别(新华社-瞭望-瞭望智库)的公司主办的智库刊发的一篇评论性言论和新华社甚至官方意志联系起来,上纲上线,就有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这种刻意的混乱,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罗文本身,还要值得商榷。

另外一方面,《房地产决策参考》认为,文章造成舆论混乱的另外一大因素,恐怕也有大家不太了解文章作者罗天昊的因素吧。一篇《不让李嘉诚跑了的罗天昊是什么样的“国师”》的文章,这样盘点了这位被封为“国师”的一些过往“高论”。转载在此,以飨读者:

《罗天昊:中国应引进1亿亚非青年》

“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女性青年移民,将更受中国欢迎。”

《罗天昊:中国应开征美女税》

“对于美女这种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应考虑进行相关立法。”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本次新任国家主席第一站访问海外,也选择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同样需要带回点什么,以慰嗷嗷待哺之国人,当今之计,能否带回海参崴,是考验国家主席访俄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罗天昊:鲁迅图像应上人民币》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主动割让出海口》

文章评论:看完这些文章,你觉得罗天昊释放了什么信号?你还觉得他深不可测代表了谁吗?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有时大脑回路比较奇特表达欲却格外旺盛的码字工罢了。

文章继续爆料:罗天昊个人博客中的简介是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为国父《建国方略》以来,国内第一本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的专著。

罗原名罗建法,查询可发现罗建法在网易的博客,其个人简介为:曾游历广东知名企业,混水摸不到鱼,遂登彼岸。后为《经理人》高级编辑,《中国新时代》副主编,华尔街电讯专栏作家,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新京报评论员。

天马行空的宽广视野,落叶缤纷中窥知天道的惊人悟性,出色的洞察力和前瞻力,纵横时空的驾驭能力。以博杂,激越,深邃,尖锐为主要风格。

致力于商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普世主义的倡导者,权谋文化的批判者。呼唤社会变革,鼓吹公平与正义,挥斧钺以扫天下。

文章评论:注意亮点,继国父《建国方略》以来……比肩国父,这绝对是国师级别的研究员了。不过蹊跷的是,罗天昊的“国家战略”却并非老本行。

一位涉猎非常广泛并无学术专攻、好大放厥词、靠放炮吸引眼球却自封为国师的“江湖游医”,利用一篇文章耸人听闻的观点,却能够引爆舆论,病毒传播,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恐怕不仅仅是“国师”自己的不是,而是我们大家或者说舆论本身,失去了天然的防火墙,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价值判断力。

究竟该如何看待李嘉诚撤资呢?另外一篇评论,《房地产决策参考》认为说得还很靠谱:

这要从李嘉诚的身份原点说起。李嘉诚本质上是一个商人,尽管他在此前多次表明过“爱国爱港”的政治态度,但商人的本性,驱使着他在作出经营决策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实际利益,作为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一个资本大佬,他还要考虑到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投资者的利益。

从道德上来看,李嘉诚的这种行动似乎有点背信弃义,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首先需要遵守的是法律,而不是商业道德。

还有一篇评论写到:没有李嘉诚的中国不会完蛋。看似打着忧民爱国的幌子,却是不折不扣误国害民的高级黑,这道德的裹挟和枷锁未免太重,恰恰就是在目前中国经济经历风浪的关键时刻,这考验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尊重和信心,既然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就要给企业选择进出的自由。否则我们20多年初建市场经济的信仰也将付之东流。李嘉诚走了,他也许还会回来。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也引发了李嘉诚公司的关注。长和发言人9月13日回应称,集团没有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迄今为止,李嘉诚本人并没有出来表态。

其实,查阅媒体资料,早在2013年11月,在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2号的“长江集团中心”,李嘉诚就接受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专访,专门就“撤资”、楼市等热点问题逐一作答。《房地产决策参考》特转载如下。

李嘉诚谈撤资:长和系“撤资”是个大笑话

记者:近期媒体报道你出售和减持内地部分产业,又说你从香港撤资将半数资产移师欧洲,对此你有何回应?

李嘉诚:说长和系“撤资”是一个大笑话。我可以告诉大家,以2012年为例,长和系在全球总毛收入约4300亿港元,但是我们今年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的基建项目只有130亿港元(17亿美元),而且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港元(10亿美元),仅仅只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可以说微不足道;同时,我们今年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就投资了40亿港元,这样怎能说是“撤资”,我觉得真是天方夜谭的笑话。

记者:近期长和系作出的这些调整,是出于何种考虑?你觉得在此事上,外界对你最大的“误读”是什么?

李嘉诚:“撤资”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我们集团曾经在不同国家出售业务,有的赚了超过1000亿港元,赚数百亿元也有不少,别人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在香港,如价钱合理,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外国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不稀奇,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再说,现在我们长和系在香港的中区拥有的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等,总面积加起来大约有380万平方呎,总市值1300亿港元,有三幢大厦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一定不会卖,只用作收租;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呎,总市值至少40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只是收租的物业市值就有1700亿港元,至于集团和我私人持有的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5‰。

记者:可是当香港和内地出现了很多关于你投资决定的不同声音,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去解释?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

李嘉诚:别人说我怎样怎样,一般来说我不喜欢辩解,如果每天都是这样辩来辩去,太疲倦了,不值得。我还可以举个例,过去二三十年,我们一向与新加坡政府关系非常融洽,而出售物业数以百亿计;在过去两年我们在新加坡几乎买不到土地,现持可发展的土地也很少,在新加坡已经没有可收租的物业,也没人批评我们“撤资”,不只新加坡,我们在全球52个国家均有业务,只有香港说我“撤资”,然后还传到内地去。

企业按照法律经营,赚得盈利后再投资其他任何地区。或因经营不善亏损、业务回报低或前景欠佳而退出,均属纯商业决定。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记者:那你觉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言论?

李嘉诚:起初也就一两个人在讲,后来就是跟风。我举个例,现在如果有人在中环支个小凳子,站在上面乱讲一通,起码也有一两千人围过去。

记者:所以你当时听到这个言论觉得很奇怪?

李嘉诚:确实很奇怪。还有就是媒体发现只要跟长和系有关,跟李嘉诚有关的话题,就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