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风雨才会见彩虹,领略初创企业幸存者的传奇魅力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失败,太多人避之不及。

失败就像癌症或者离婚一样,让人害怕。但患难见真情,只有你失败的时候,才知道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因为真正的朋友这时会雪中送炭,会陪伴你、听你倾诉、理解你。面对失败或者病痛时,大多数人都会逃避,因为自觉难以应付,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是我被那些在生活中受过挫折的人所吸引,因为这些挫折会告诉你,和你打交道的人的秉性。这让我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本小说,Josephine Hart的《爱情重伤》里的一句名言:

“受过伤的人最危险,因为他们总能屐险而幸存。”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幸存者。无论出于外界原因还是出于自己犯了愚蠢错误,他们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因磨砺而更强大,于是我欣赏他们。但是现实一般不青睐失败的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

“成功多父亲,失败是孤儿。”

  我们这些企业家既然踏上了商途,就要接受失败的可能。而真正的企业家明白要与商船共存亡。幸存者会找到办法自救的,即使早早地就有很多人跳下 船,坐救生筏逃生了。

business-failure

我称很多人为空想家,因为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想当企业家,但是创业路上处处是失败的风险。这也是我推测为什么很多创业团队都有3到4个创始人的原因。人多的话,说得好听点,就是“我们志同道合,要共同创业”,事实上呢,我相信那是因为大家都想多一个人分担风险,即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船要沉谁也不能苟活。

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都在思考失败这个问题。部分原因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长期看不到成功的苗头,我就要问自己:“我还能跟这个人继续愉快地合作下去么?能是为什么?不能又是为什么?”我参与收购过一些公司,有些公司效益其实真不怎么样,但我还是坚持收购,因为我和它们之间有所共鸣,我更相信某种程度上的失败,会让它们更加强壮。

一开始,很多企业家都吃够了狂妄自大的苦。在你没有尝到失败的滋味之时,通常会好高骛远,凭着盲目的信念,认为自己能够征服全世界,甚至都不考虑一下二套方案。当你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时,或许仍然还会选择冒险,但最少会想一想后路。我这么长时间以来,投资也不算挑,但我一直都在寻找幸存者。我见过不少第一次创业的人一不顺心就和合伙人闹翻,甚至对簿公堂,投资人失望而退,市场也渐渐流失。要知道:创业,坚持不懈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Crossing out Plan A and writing Plan B on a blackboard.

然而失败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当我试图解释我为什么会相信某个失败过的企业家或者买下某家失败过的公司时,理性的人总会这样开头:“是,不过……”想要说服这些“智者”必须得唇枪舌战,一场恶斗。如果这些人不是在科技类的初创公司工作,我都懒得跟他辩。他们总会说:“你没看到她花钱跟流水一样吗?”“你不知道他是被炒鱿鱼的吗?”“你读了《商业内幕》上关于他的那篇文章了吗?”

失败是很常见的事,作为一个前企业家,我看到太多公司从内部解体。失败也成就了很多人。我看到过那些有勇气面对失败,想尽一切办法奋力前行,不因一次失败而自暴自弃的人。我也看到过在初遇困境时便萎靡不振的人。

  我看到过一些让人不能忍的公司。有个企业家在公司快崩溃的时候,飞去夏威夷救场,在并购会上喝得酩酊大醉。最后呢?他没付员工一毛工钱,却坐一等舱飞去了欧洲。我还看到过一些企业家,有的把烂摊子丢回给了投资者,有的一味推脱责任,还有的干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我和一个创始人共事过,他一开始主推一款产品,但产品发布之后立马就宣布停产,因为顾客没有马上买账。为了这个产品,我们花费了4个月,砸下去 4万美元,而他一遇到挫折,立马把店关了。我真没办法再跟他一起愉快玩耍了。

如今,许多公司都未能从收购回炉中活过来,要么成了行尸走肉,要么死透了。所以荣誉徽章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在收购中,创始人到底是在为投资者争夺利益回报呢,还是在为了自己的甜头谈判呢?

Do not give up, words on blackboard

荣誉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从失败当中吸取教训,远比假设自己失败得出的结论要靠谱。通过失败,你才会发现谁是幸存者。你会发现那些有毅力创出一条新路,可以应付资本重组、裁员、关闭业务或者重新启用新团队的人。我在2001到2003年间,还有2008到2010年间见到过这样的人。最近,我没怎么见着,所以我觉着整个这一代人都没有产生记忆效应,需要在下一轮经济大萧条里,好好锻炼锻炼。我在寻找幸存者。要不了你命的失败会让你强大起来,我认为正是这一点将科技类初创企业文化和其他初创企业文化区分开来。

  我和20个小伙伴一起开了一次私人会议,其中有南韩的总统。会议上,她问我们:“你们认为,是什么让美国的科技生态系统如此强大?”她说韩国真的很想建设“创新型经济”,明白美国为什么这么有创新力对她来说很重要。我自觉十分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作为一个移民的儿子,在北加利福尼亚长大,80年代,我床上就配备了电脑。我在英国、法国、意大利、 日本生活工作过,而且在德国多个地区也工作过。换句话说,我见过多个体系。

  我告诉南韩总统,我认为美国的创新力主要来源于一点——接受失败。并且,我认为比较于其他行业,接受失败这一点在初创行业简直就是个惯例。在英国,似乎每个成功人士都会或多或少因为成功遭受惩罚,除非你是像英国亿万富翁Richard Branson那样的坏小子。英国人似乎真的很保守,如果有人创业失败了,人们通常不愿意给他第二次机会。所以大多数人不去创业。不过现在伦敦的科技生态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相信这种情况应该改善了。

fail

同时,我觉得法国、意大利、德国的科技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日本人非常严谨,太关心荣辱,这直接导致了失败。我所知的大多数韩国人在取得成功的路上都有压力,不想让家人失望,也许这样他们会更加不愿意冒险。我不知道如何得到社会认可,如果有人知道的话,那他们应该会朝着提高创新能力的道路好好发展下去。

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创新力是以色列魅力的一部分,我不太确定。但是以色列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在意失败所带来的耻辱。在某些方面,犹太人很有胆气,至少他们愿意尝试。我不是很确定为什么有这种文化出现,但是我想可能是犹太人这个种族不被允许作为欧洲或美洲社会的成员,所以他们破釜沉舟了,反正没什么可输的。

也许正是这种局外人的心态让美国所有类型的移民都那么有魅力,让人忍不住就想要投资他们。谁知道呢?

但是我愿意牵手那些幸存者。事实上,我甚至觉得我的事业,就是围绕幸存者而生。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