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大街将告别电子卖场 转型“创业街”
涵盖昔日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和近年声名鹊起的创业大街,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全长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将彻底告别电子卖场这一标签,打造升级版创业一条街。
昨日,“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5)”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中关村核心区(海淀)正式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大街将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等五类平台服务业职能;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10座楼宇有调整积极性
此次规划将中关村大街的研究范围分为重点功能建设区和功能协同发展区。前者主要以中关村大街为中心,东西两侧各拓展300米;后者包括沿线北下关街道、紫竹院街道、中关村街道等6个街道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
此前相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中关村大街沿线写字楼36座,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米,入驻企业约6663家,空置面积约10146平米。楼宇内基本业态以办公、商业为主,商业部分主要集中在餐饮、银行、卖场、酒店等。
根据各街道反馈信息,36座楼宇中,鼎好、海龙、亿世界等10座有业态调整积极性。此外,中关村大街沿线范围内,计有购物中心8处,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电子卖场8处,星级酒店17个,快捷酒店5个。上述业态也具有调整的可能性。
部分大院存量空间将改造
根据规划,中关村大街将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如科技服务、新型孵化器等)、创意文化、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五类平台服务业职能;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依托大院的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今年年底前,将制定完成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设立若干大街建设节点,启动一批主题楼宇的业态调整工作和街道环境改造工程,设计并建成体现大街文化内涵的雕塑景观,初步提升中关村大街的外部形态。
至2017年底,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突破部分大院低效用地等存量空间的改造工作;2020年底,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地区将持续产生具有中关村原始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的创客群体和企业集群。
中关村大街将构建“5+6”的功能布局结构。“5”即划分为五个特色职能区段,“6”即选取六个节点地区,进行功能优化和环境设施改善。
■ 焦点
五年来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面积降6成
据悉,此次中关村大街规划将重点依托鼎好、海龙、亿世界、光耀东方中关村时代购物广场、中关村大厦、中发电子城、大华科技商厦、天作国际大厦、光大国信大厦、九龙商务中心10座楼宇,开展功能以及业态的调整。
其中,中关村大厦重点引导业态向总部型科技企业、科技金融及品牌创业服务类企业转型;中发电子城、大华科技大厦重点向智能硬件等专业领域创新业态进行引导;天作国际大厦、光大国信大厦、九龙商务中心重点向科技金融、初创企业、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类业态进行引导。
民众熟知的鼎好、海龙等中关村电子卖场,将整体转向以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写字楼。即便保留一些商业,也是一些规范的品牌体验店,让消费者在线下体验正牌的产品。
根据相关数据,2010年至今,经过五年的业态调整与提升,中关村西区商业面积减少了约43.24万平方米,降至49.36万平方米,其中海龙电子市场剩余商业面积1.5万平米,亿世界电子市场剩余商业面积5.4万平米,鼎好电子市场剩余商业面积为8.16万平米。
中关村西区的电子卖场面积由43.4万平米降至15.06万平米,比2010年下降65.3个百分点,占西区总建筑面积的4.4%。
另外,环境和交通设施的优化也是此次升级重点。
中关村大街将强化重要节点地区的标志性雕塑和大型装置的设计,形成独特而浓厚的创业文化,提升街道空间的场所活力,改善街道空间的慢行环境,还将理顺局部道路交通,解决交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