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并非越多越好,初创企业融资应量力而行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

8月14日报道

   一家创企的发展离不开融资,在科技界流传着一个传说:融资的数额越大就越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传说是谬论。根据一些创企的实际经验来说,融资数额适度就好,过度的融资反而会损害创企的发展。因为多度的融资会让创企变成“一辆疯狂的汽车”。想要了解更多的详情,就跟着AffinityLive的首席执行官Geoff McQueen一起来看看吧。

当你的团队还在不断挣扎,用有限的财力来为支持创企发展,金银几乎快要散尽时,当你试图用一切办法来让你的创业盈利时,风险投资基金看起来就像是必杀技一样诱人。

从投资者那里筹得的资金可以给你财力来发展你的公司,可以让你花时间来做一些合适的事情,还可以让你的信用度爆棚。在别的企业家、有前途的雇员甚至是一些员工的眼里都是这样认为的,更不用说你的爸爸妈妈了,因为在他们心里你现在已经成功了。

尽管所有的这些都是真的,但是在这个行业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观念:那就是,企业家应该尽可能筹集较多的资金,也要尽可能多次筹集资金。但是实际上,虽然这种观念在某种情况下是可行的,然而下面我要介绍3个反例,来说明尽可能筹集较多的资金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对公司最有利。

筹资就像是买晚餐一样

当你坐在一家餐馆时,在点餐之前,你要根据自己的饥饿程度来决定点多少菜。如果你只是有一点点饿,那一道开胃菜对你来说就足够了。这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极力像你推荐菜品有多好吃,你也不会再点九道前菜。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吃不掉的话,剩菜只能被倒进垃圾桶。

筹集资金就和你买晚餐一样——如果你的胃口不好,那你就不用点很多的菜来让自己饱餐一顿,千万不要点多了。除了可以大肆挥霍的诱惑之外(详情参考下章节),你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过度点单,不管是你口袋有现金时还是你负债时。但是你可能会发放过多的股权,而这是覆水难收的。

花钱的过程就像是发胖的过程

很多人都知道,发胖比减肥要容易很多。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被运用于你的生意上——如果你从银行取出一大笔钱,这个诱惑力(或者说是期待)就会加快你的烧钱率,也就是说,你花钱的速度回越来越快。在某种意义上,“你就会放松警惕。”

在科技领域,这很你淘金热很相似,你卖铁铲赚的钱会比淘金的人所赚的更多。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和我说了关于他筹资和变胖的亲身经历。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律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之后,他们公司发展很好,而且他们决定进行一轮1000万的筹资。(虽然他们公司并不缺钱)

在12个月之内,由于一次失败的公司扩张计划,他们就花掉了几乎一半的筹资,这笔钱主要用于员工的额外津贴、人事主管的津贴。然后这个公司就倒闭了。更糟糕的是,他们丢掉了严谨、高绩效的特征。在随心所欲的态度下,想要重新自律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知道导致所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时,他们就习惯了随心所欲。

筹集大额资金就像是疯狂驾驶

在可以连续筹集大额资金时,企业家就会变成一个疯狂驾驶员——这时他们的公司就像是他正在开得车。为了让他们刚刚得到的估值说得通,他们会花钱如流水,他们必须孤注一掷。

当然,观众(媒体或者公众)这时就冷眼旁观或者看热闹,而这会给推销商(投资者)带来一笔可观的回报。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家失去了一切——如果他破产了,最后承受不了打击,躺在医院,那么这辆车(也就是这家公司)也就毫无价值了。

是什么导致“融资越多就越好”这种论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尽力融资,无论何时都要随大流的心态。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原因:

投资者在筹集更大数量的资金,而且他们需要把这笔钱投资到创企里。他们既可以把钱投在更多创企(这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或者他们可以在一定数量的公司里投更多的钱——所以很明显,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就是鼓励创企接受他们的钱。

和淘金热很像,在科技领域,你卖铁铲赚的钱要比淘金者赚的钱多得多。律师、业主、招聘人员、经纪人和其他的专业人员都是从为客户提供服务中获利,从而使科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在科技中投入越多的资金,他们肯定会赚得更多。

媒体(和公众)对私人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全面的了解(税收、顾客增长数、合作公司,等等),所以融资在成功的道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最终以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为乐趣——资金数量越大,媒体话题越大。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为自己的公司做出正确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在科技界,不要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而去融资。不要为了取悦优先股股东而奋力争取最大的估值。

在了解你究竟需要多少钱的时候,一旦你筹集到这个数量时,你就应该收手,你应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