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故事太丰满现实却显骨感 转型外卖平台的黄太吉工厂店大量关闭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资本故事太丰满现实却显骨感 转型外卖平台的黄太吉工厂店大量关闭

人们对于黄太吉的认知和印象大概还停留在 “卖煎饼”阶段,而 早在去年 10 月, 黄太吉已经转型成为一家外卖平台,并建有自己的工厂店(类似中央厨房)。

日前有消息称,今年 4 月与黄太吉签约合作的 8 家品牌餐企已经有半数从黄太吉外卖平台下线。 北京商报 报道, 尽管目前在黄太吉外卖 App 的“品牌传奇”中显示有 700Kcal 、局气、黄记煌等 12 个品牌,但是在黄太吉外卖的产品页面,提供产品的品牌仅有一起拼、黄太吉、牛炖 3 个。

同时 另有消息称,黄太吉曾经建起的 10 个产能中心 ( 即外卖工厂店 ) 目前已经关闭了 5 个。 北京商报记者 实地查看 ,原来在和平里地区可以搜到的黄太吉门店如今确实已经搜索不到。

光有互联网思维还不够

成立于 2012 7 月的黄太吉,最初是靠卖天津煎饼起家,靠着“开奔驰送煎饼外卖”、“外星人讲座”、“石头剪刀布”、“美女老板娘”等网络热炒话题,成功闯入公众视线,被认为是中国新兴的互联网餐饮典型代表。

在开始创业的前一年半时间里,黄太吉曾用互联网营销引流,打算用互联网的方法改造传统餐饮的成本结构,从而在保证客流的情况下,能够把店到开便宜的商区,计划做 “中国的麦当劳”,希望打造成为以煎饼果子为核心的中式时尚快餐连锁品牌。

然而黄太吉煎饼经历了短暂爆红之后迅速降温。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

随后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开始尝试其他品类和品牌,比如主打炖菜的 “牛炖先生”、川渝风味的“大黄蜂”小火锅、“从来”饺子馆、“幸福小冒菜”、“叫个鸭子”等等,众多黄太吉旗下的新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然而这种模式其实遵循的还是传统思路,它无法大幅度地压缩交易成本。于是赫畅开始考虑拓展外卖业务,并在北京 CBD 建立工厂店,做品牌的外卖配送业务。

黄太吉的外卖平台是从 2014 9 月开始筹备的。最早期,黄太吉上线外卖的是自家产品,当时赫畅定了一个目标,如果外卖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50% ,那么证明这件事是可以做的。在他看来,当外卖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黄太吉应该建设独立的产能和流程,“整个外卖市场是需要提高效率和产能的,不能再用原有的思维去送外卖了。”

于是从去年 4 月份开始,黄太吉开始建设工厂店,他的目标是在北京建立 30 家。这一次,黄太吉要在外卖平台上送外卖,不仅送自己的外卖,还帮第三方快餐品牌送外卖,不仅帮第三方快餐品牌送外卖,还帮助第三方品牌代加工,用流行词汇说就是外卖的共享经济模式。 3.0 时代的黄太吉模仿的对象是 H&M 、宜家,希望通过品牌店+工厂店的新形式,深度整合上游产业链和终端用户,提升行业集中度和产业效率,进而重塑餐饮市场格局。

理想总是与现实擦肩而过

但是,理想总是与现实擦肩而过。据北京商报 了解 到的情况 ,导致 本次 商家集体出走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与黄太吉外卖平台合作的成本过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黄太吉要求用黄太吉的配送团队进行配送,而黄太吉为商家代加工以及配送的成本转嫁给了商户本身,每单的抽成比例高达 40%-50% ,而且商家还要自行对 C 端消费者进行补贴。

从黄太吉此前的签约合作商户以及目前平台上留下的商户看,主要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餐饮品牌和餐饮创业项目。为控制运营成本,这类品牌都将外卖作为主要流量入口,因此很多品牌都同时上线多家外卖平台,而平台方对于不同的客户也有不同的抽成、补贴规则。据了解,目前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对于 “大客户”,每单的抽成比例约在 15%-30% ,另外还会联合商户向 C 端的消费者进行补贴等。相比之下,黄太吉外卖平台的低流量、高抽成,在多数合作商户看来并不划算。

另有一位暂停与黄太吉合作的餐企负责人坦言,黄太吉的代加工模式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半成品都是商家提供的,黄太吉工厂店的作用多半就是复热的功能,成品的产品品质与商家自加工的相比仍存在差距。而工厂店以及自配送的模式也过重,在订单量上不去的情况下,黄太吉只能通过收缩门店的方式止损。”

有业内人士分析,黄太吉转型做外卖平台,主要是为了集结多个关注度较高且外卖业务占比较高的餐饮品牌,以吸引资本方的注意,为黄太吉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融资和时间。但在三大外卖平台盘踞的外卖市场,小规模平台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入局过晚的黄太吉很难在规模及流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即便饿了么投资了黄太吉,同为外卖平台竞争依然存在,就目前来看,二者之间并没有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

为何 黄太吉能成功

事实上,黄太吉在消费者口中的口碑一直不高。在大众点评上,黄太吉在北京的约 21 家门店中,除去 2 家缺少资料的门店,仅 3 家门店的顾客评价平均分值超过 3.5 分。

为什么黄太吉能成功?为什么黄太吉难吃,却能成功?可以说,互联网餐饮的成功,绝非 “互联网美食”的成功。任何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评论,都既对美食不负责任,也对互联网不负责任。餐饮成功,从来也没有一个必要条件叫“好吃”。

黄太吉受众的需求是什么?当然不是美食,也不是什么好吃,而是快餐,是果腹,是 “中国势力”的开封菜和牡丹楼。都市年轻白领在工作餐上,从不追求好吃,追求的是可信、可选、稳定、卫生和配送方便。这才是互联网餐饮,而不是互联网美食;再直入命门一点,这就是互联网,而不是餐饮。

为了实现可信,黄太吉通过营销不断树立逼格,建立起了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为了实现可选,黄太吉在煎饼之外火速开发各种小吃(虽然都不怎么好吃),甚至不惜血本重新建立火锅、盖饭、饺子的子品牌。为了实现稳定和卫生,黄太吉建立工厂店模式,建立店长监控模式,把整个中式快餐链化,使其便于管控同时降低了成本。最令人称奇的,是黄太吉把这一切 “与餐饮无关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而在营销口上仍然只提自己的“餐饮”甚至“美食”概念。

总是念着互联网餐饮,而时下的餐饮创业者,往往还是把思路沉浸于餐饮本身。无论啤酒和生煎,抑或糖果和鱿鱼丝,若是他们早出现几年,凭借单品积累起品牌优势,或许能与黄太吉一争将来互联网餐饮的高下。然而,在黄太吉已经完成互联网方面的架构建设,已经能够腾出手来精研 “美食”的当下(黄太吉的盖饭后来居上,显著优于其煎饼),多数餐饮创业者却还停留在“只关注美食”的阶段,表面相似(甚至大多新品牌略胜一筹),段数可就差得太远了。

随意打赏

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黄太吉外卖平台黄太吉煎饼外卖百度外卖平台资本的故事现实很骨感现实太骨感黄太吉外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