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押注ULED 产业聚变下的背水一战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海信押注ULED  产业聚变下的背水一战

9月28日报道

作为ULED技术的倡导者,海信正陷入愈加孤独的境地。

  9月中旬,生产OLED面板的LG Display公司,邀请LG电子、创维康佳、长虹、海尔、TPV等6家电视厂商,苏宁国美等4家渠道商,成立OLED产业联盟,以加快OLED电视的普及。

而在ULED阵营这头,除了死守阵地的海信和TCL,并没有新成员加入。

ULED与OLED两派技术的争论由来已久,两大阵营均表示自己是电视技术的未来,作为ULED技术的提出和倡导者,海信在推广ULED技术上更是不遗余力。

在这场争论中,海信的情势并不乐观。OLED获得越来越多拥趸,而ULED技术仍受质疑,海信押注ULED的策略引发颇多争议。

不过对海信而言,死守ULED或许只是缓兵之计:拖住OLED发展速度,进而推广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技术激光电视才是坚持ULED的真意。但是这一做法显然蕴藏风险。

目前激光电视技术尚不成熟,完善需要时间,而且这一技术仍存在缺陷,是否能够担纲第四代电视技术,外界持观望态度。由此,坚守ULED更像是海信的一场赌博。

对倾力发展ULED与激光电视技术的海信而言,更棘手的问题是电视行业的战场在逐渐转移。随着互联网电视入场开始切走用户,技术上的较量已经不是电视厂商对决的关键点,专注技术上的对垒,或许已经不是最优选择。

苦心孤诣的推广

电视行业已经经历两次显示技术的电视革命,从第一代CRT电视到第二代LCD电视,从2013年起,有关下一代显像技术的争论开始出现。

在这次技术更迭期,OLED与ULED成为厂商选择的两大主要方向。

与LCD相比,OLED最大优势是无需背光源能够自发光:其为简单的三明治结构,两层电极之间夹有一层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除此之外,OLED还具有轻薄、可视角度更大、色彩更丰富、节能显著、可弯曲等等特点。

与之相比,ULED技术只是对LED背光进行了优化,因此业界有观点认为ULED在技术层面上并不能与OLED相提并论。

投入重兵研发ULED技术的海信显然并不认可此种评价。

今年8月,在海信召开的线上发布会上,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华表示ULED电视优势大于日韩OLED,海信ULED显示技术已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超越三星、LG。

身处OLED阵营的创维很快对此发出反击。在八月底的创维OLED电视新品发布会上,创维中国区营销总部执行副总经理杨孝骏言词激烈的与海信隔空叫板:“海信发誓说不做OLED电视,未来3年如果他真不做OLED,我赔他3万元。”

这并非两大阵营第一次打口水仗,事实上,围绕OLED与ULED哪个技术更优的问题,两大阵营隔空喊话不断。

OLED最被诟病的地方在于良品率低、成本高,在寿命、残影、耗电上仍存在缺陷,并且目前价格高昂。这些缺点相应成为海信推广ULED的亮点。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OLED技术正在不断完善,目前良品率也逐步提高,随着面板生产商投入更多生产线,产量加大的同时价格也将逐步下降。

反之,围绕ULED并非突破性技术的争议却从未平息,ULED要取得最终胜利风险重重。

海信的忧虑

面对海信孤独守卫ULED阵营的做法,业界多表示怀疑和不理解。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分析,海信死守ULED而不敢接受OLED,是因为年近60的掌舵人周厚健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战略。“彩电竞争激烈,市场凶险,周厚健退休前的这两年,是不允许海信冒险的。”

但将海信全身押注ULED完全归结为掌舵者不愿冒险显然不足以解释其真正原因。事实上,在业界看来,上游面板厂商才是主导彩电厂商技术路线分歧的背后力量。

  一方面,发展OLED受限于供应链。LG Display是全球大屏OLED的主要厂商,创维与LG Display有资本层面的合作,双方也建有合资工厂,海信如果加入OLED阵营,无法得到优质的资源供应。

另一方面,OLED的技术特点也让海信存在疑虑。海信电器副总经理曹建伟曾表示:“OLED是自发光器件,不需要背光模组,一旦OLED成为市场主流,中国企业只能沦为外资品牌的分销商和搬运工。OLED电视屏占了近90%的成本,所以中国品牌做的OLED整机,其实只能做剩余10%的工作,仅剩主板和底座了。”

可以看出,海信坚守ULED的是基于整个产业链发展之后做出的选择:需要掌握核心技术进而掌握主动权;不想沦为产业链下游,做简单的组装业务,把高利润部分拱手让给国外面板生产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信高调推广ULED,但ULED更像是一个过渡产品。在极力推广ULED技术的同时,海信正在紧锣密鼓的发展激光电视技术。

对于海信电视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说:“我们选择了激光电视。”他解释,CRT电视是第一代,液晶电视是第二代,OLED电视是第三代,激光电视是第四代。“海信想跨过第三代,直接进入第四代,将第四代前置。”

在这一思路下,ULED肩负的其实是战略拖延的使命:拖延OLED上市的时间,为激光电视发展赢得时间窗口。

电视业竞争点已变

种种原因下,尽管备受争议,海信仍将ULED的大旗高高举起。而让海信等传统电视厂商颇为尴尬的是,在彼此纠结于电视技术的时候,行业已经发生变化。

互联网电视已经是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互联网玩家的闯入让电视行业由单纯比拼硬件的时代,跨入到比拼内容和服务的时代。与传统电视厂商不同,互联网电视厂商主打硬件低价,通过后续的内容和服务获取利润。对传统电视厂商而言,这种新模式是陌生并极具挑战的。

近年来,在创维、TCL、康佳、海信等传统品牌之外,小米乐视、微鲸、暴风、兆驰、PPTV等多达13个互联网电视品牌涌入战场,一时之间,将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彩电业推入了无尽的“红海”。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电视,传统电视厂商也纷纷试水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互联网电视,但与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小米、乐视等公司相比,传统电视厂商面临掣肘:渠道、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服务建设等都无先例可循,多年来的硬件制造经验也无法提供帮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还面临用户归谁的问题。

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创维、TCL等厂商应对相对积极,与之相比海信显得相对谨慎。干了30多年电视的周厚健表示,画质仍是电视比拼的关键。在内容上,海视云平台整合的内容和应用也不输于其他的竞争对手。

显而易见,海信仍将争夺技术乃至产业链的制胜点作为当前重点,同时受限于产业链格局,孤注一掷押宝ULED也是海信当前的无奈选择。

目前,行业格局仍不明朗,OLED与ULED的对决也还在继续,而海信押注ULED的赌博能否成功,还需要用户用脚投票才能见分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