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 三年后超一半退出
大学毕业即创业比例逐年上升
早在毕业前,王菲菲就曾和同学一起“教人画画”,那时候,她的目的是多赚取些生活费。随着这份兼职越做越好,她便有了创业的想法。
“临近毕业,家人希望我返回山东青岛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早些结婚生子。”王菲菲说,自己有些叛逆,非要留在杭州闯。2014年9月,她注册了公司——杭州美教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同年6月,人社部、教育部等9个部门联合实施新一轮“ 大学生创业 引领计划”,将在4年内引领全国80万大学生创业作为目标之一。和王菲菲一样,当时加入创业大军的同龄人并不少。
麦可思研究院研究了近几年的数据发现,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年年稳步提升,高职毕业生创业比例高于本科。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有数据说明这一切——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其中,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比例达2.8%;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就业经济区域为中原区域经济体,比例达5.1%,其次是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比例为4.9%。
机会型创业成主要动因
2013年,雷阿敏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她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最早的创业经历可追溯至高中时期。
“我最初的想法是,要么做科研,做到极致;要么做个创业者。两者有个共同点,或多或少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雷阿敏最近的创业经历,就是在2014年年底创办了葱课,一款在线教育的APP产品。
雷阿敏属于 机会型创业者 。所谓的机会型创业,包括: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受他人邀请加入创业、未来收入好。这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大多数,其中本科为87%,高职高专为86%。
不难发现,雷阿敏和王菲菲从事的都是教育行业。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否反映毕业生创业的一些行业特色?
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产业、零售商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比重分别为21.1%、12.8%、11.6%,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商业,比重为13.2%。
雷阿敏认为:“更确切的是,大学毕业生创业,更多地会以校园市场作为挖掘点。当下有不少知名的毕业生创业项目,涉及社交、电商、就业等领域。”
超过一半毕业后即创业者熬不过三年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王菲菲创办的公司步入上升趋势。但她直言,在这过程中,好多次想放弃,因为太辛苦了。她曾为寻找合伙人困扰,也纠结于产品如何推广。
与王菲菲不同的是,更多刚毕业就创业的年轻人在不久后选择了退出。
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0届毕业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还在创业的比例为42.2%,2012届的创业,三年存活率为47.8%。虽然创业存活率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超过一半的毕业后即创业者熬不过三年。
以2015届本科毕业生为例,其自主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缺乏企业管理经验,这些原因分别占比28%、26%、24%。
杭州云起化工有限公司的胡晓洁也透露:“资金紧张是当前最大的困扰,其次是资源渠道紧张。”云起化工是一家化工原料的贸易企业,公司于2014年创办。但胡晓洁相信,任何事情,事在人为。
“其实,就算创业失败,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就业上也往往更有优势。他们会更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而不仅仅以单纯的员工角度出发工作,就冲着这一点,很多单位会乐于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葱课APP创始人雷阿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