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吴炳见:智能硬件是个“伪概念” 投资先问逻辑
联想之星 投资副总裁 吴炳见
吴炳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去当工程师,而是去百度做了产品经理,是百度最早一批做移动互联网的人之一,他画过交互图,给产品找各种bug,既有创造产品的成就感又有各种琐碎。采访的时候吴炳见笑称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踩了好多坑填了好多坑。
除了做好一款产品,吴炳见还想更深的去了解行业,抱着这样的想法,吴炳见从产品部门换岗到了百度的战略部门,成为一名商业分析师,从事移动互联网的行业研究,在这里他能观察到大量的数据,也写了大量的报告。从最初的产品实战经验,到对移动互联网的洞察,到BAT的人脉积累,在百度的几年让吴炳见收获颇多,为他日后从事投资打下了基础。
进入联想之星踏上早期投资之路,入行第一年,吴炳见给自己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聚焦,在一两个领域单点突破;二是要积累,聊大量的项目培养手感;三是要复盘,多思考形成自己的逻辑。吴炳见按照“1+0.5+0.5”的公式给自己分配精力,1是聚焦智能硬件,0.5是聚焦教育,另一个0.5是其他领域的机会型项目。入行第一年,吴炳见聊了700多个项目,周一到周四聊项目,周五到周日做尽调写决策报告,他是这样度过自己的第一年的,他说这是培养手感的一年。
两年时间,吴炳见投出了十余个项目,都是在第一轮便进入了,且均已成功完成后续融资。在智能硬件领域,吴炳见主导投资了欧瑞博智能家居、AbleCloud、供应链平台HWTrek、丁盯智能等项目;在教育领域,他主导投资了作业盒子等项目。
在硬件和教育两个行业单点突破后,吴炳见也在进行“品类扩张”,他在尝试拓展三个新领域,一个是出海,他认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历史会在欠发达国家再上演一遍;一个是农业,他认为容易改造的行业已经被VC投的七七八八了,互联网会开始往农业渗透;一个是人工智能,当流量格局稳定后,如何提升流量的效率就成为关键,未来会有大量优秀的人工智能公司出现。这三个领域都是现在看来没那么热门,但吴炳见认为天使投资应该提前布局,等真热起来,就是AB轮投资人的主战场了。
在投资中国网记者与吴炳见独家对话中,首次揭秘了其对于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教育独到的投资逻辑。以下为对话内容:
智能硬件是个“伪概念”
投资中国网: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逻辑?
吴炳见:看过一段时间智能硬件以后,我觉得智能硬件是一个伪概念,不存在智能硬件这个词,它应该被划分成两个词:新消费电子、新智能主机。新消费电子面向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新智能主机面向的五年以后的未来。
新消费电子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一个大规模的存量市场,是对已有电子产品的改造升级,而非创造新品类。第二,它是用互联化的手段改造关键节点,是否智能不关键,关键是有没有提升体验。它取代的对象是松下、索尼这类旧的消费电子公司。比如,我们小时候家里用的是机械洗衣机,在单片机足够便宜后,都变成了微控制洗衣机,未来几年,在联网模块足够便宜后,会升级为联网洗衣机,每次升级都是一次体验的提升。
做新消费电子,首先要选对品类,挑那些出货量大、又没有强势品牌的品类改造。其次,要追求高性价比,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第三,所有的手段都是在打造一个消费电子品牌,品牌是落脚点。第四,渠道方面,不是放在网上就可以卖了,也要注重线下铺货。
新智能主机的投法则是另外一种思路,和新消费电子截然不同,甚至相反。
从PC到智能手机,下一个智能终端是什么呢?可能是机器人、无人机、VR或者AR,它们不会完全替代手机,但是可能在某些场景上会分流手机的时间,完成手机没法完成的一些工作。新消费电子改变的是一个功能,一个行业,而新智能主机改变的是若干个行业,就像无人机,现在改变的是仅仅是相机,未来有可能会改变物流和安防。
新一代的智能主机出现时,往往伴随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从PC到手机,人机交互上增加了三个维度,一是移动性,二是LBS,三是语音,这些维度增加后,终端就变得更加强大,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就可以完成了。第二个特征是有极大的延展空间。
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多少年来,都是我们给手机一段信息,手机返回给我们一段信息,这是传统的交互方式。但是机器人不同,你给它一个指令,它返回给你的可能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任务,信息和动能之间第一次有了交互。
VR/AR则是在手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维空间这一维度。比如互联网教育,我们在手机上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互动性的问题,等到VR足够成熟后,是不是它才是更适合互联网教育的终端呢?who knows。
关于延展空间,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未来的智能化主机,改变的往往不只是一个行业,而是若干个行业,这终端不是feature phone,而是smart phone,可以承载很多应用和内容。
还有一个特征忘说了,就是每一个新智能主机刚出来时,都看起来很笨拙很可笑。新智能主机我们一直在积极看,但目前确实行业尚早,缺少优质的投资标的。
投资中国网:上面是您在智能硬件这个大赛道上的判断逻辑,怎么投出好的硬件单品呢?
吴炳见:当我们在说智能硬件的时候,其实不是说只投一个单品,它的产业链上下游还有大大小小的机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来投资。
第一个层次是底层技术。比如做人脸识别的Face++、做人机对话的思必驰,它们都属于掌握底层技术的公司,在机器人行业没起来前,投资某个单点的核心技术是有价值的。
第二个层次是基础设施。说白了就是产业不清晰时先投“送水工”。硬件的基础设施有若干个环节——开源硬件、云、供应链、营销等等,以前是外包时代,以后我认为会走向专业化分工,每一个环节出现一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公司,创业者不需要什么都自己做,他们需要的是定义好产品,利用好这些平台。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投了AbleCloud智能硬件云平台、HWTrek供应链平台、星云智能硬件加速器。
第三个层次是单品。这里会有新消费电子和新智能主机两个大品类,投资逻辑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这个前面讲过了。
第四个层次是投周边产品,比如智能汽车起来有可能带动HUD起来,无人机起来有可能带动无人机物流系统起来。
目前,联想之星投了约15个与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有些是我投的,有些是我们同事投的,但投资逻辑都离不开这些。
教育的天使投资重点看增量和变量
投资中国网: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吴炳见:教育领域我们重点投K12、职业培训、学前教育这三块领域。重点说下前两个。
K12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
K12教育的改造在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改造体制外,像作业帮是在改造答疑,猿题库是在改造题库,这时的创业者是纯互联网人,会以这种工具的形态从体制外切入;第二个层级是改造体制内,从2014年开始,创业者开始逐渐意识到体制内才是主战场,必须嵌入教学流程的某个环节里面去重塑这一流程;第三个层级是重新打造学校,就是感觉在原有的流程上修修改改已经没意思了,得自己撸袖子上阵做一所模板学校出来,再把这一套机制推而广之,美国已经出现像AltSchool这样的新型学校,中国这类创业为时尚早,但以后一定会出现。
我们认为以后体制外的产品会切入体制内,因为要占据用户更多有效时长,获取用户更多数据;流量型的工具以后会逐渐转交易型,因为到了BC轮融资需要考虑商业模式,创业者会逐步开始流量变现。
职业培训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
职业培训我们分两块看,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
先说存量。财会、法务这种培训都属于存量市场,它们本身线下就有培训班,现在只是把课程迁移到线上。迁移线上之后,整个流程都变了,教学体验也变了,获取用户更容易,价格更低,教学成本也更低。但存量市场的项目已经被大家七七八八投完了,这是VC的机会,未必是天使的机会了,我们做天使投资的肯定不能只盯着存量市场看。
我们在重点关注增量和变量。就像达内教育抓住了编程培训这一波,邢帅教育抓住了设计培训这一波,这都是当年的增量市场。一个新的职业培训品类的崛起,往往是社会的工种发生了变化,但现有的人员无法跟上需求,所以才需要职业培训。那么我们就去推测,未来会出现那些新的工种?比如无人机行业进一步发展后,是不是会出现无人机职业培训?而无人机培训是否可以拓展到机器人培训?比如城里的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后,是不是也要开自己的小店,是不是可以做针对开小店的职业培训?这些事现在看起来都很小,但当行业结构发生变化时,趋势会推动它们变大。
下手快,只投对不怕贵
投资中国网:天使投资如何下手快?
吴炳见:有的项目确实是下手快的,当天签Term Sheet,一周打款。行业聚焦和快是相辅相成的,快是建立在了解这个行业或者了解这个人的基础上的。但不能什么项目都快,我其实更愿意把一个项目研究的明白些,这需要点时间,赌输了不怕,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赌输了。有时遇到那种投资主题非常明确的项目,一聊下来就感觉切入点很有价值,团队和事也很匹配,属于那种你不开枪出门就会有人开枪的那种,遇到这种项目我会第一时间安排合伙人见面,尽快把Term给签掉。
我所在的机构是联想之星,因为联想两个字略显沉稳,经常会有创业者问,你们的决策周期会不会比较长?我会回答并不是。创业者找天使的时候都希望快,不管投还是不投,我们希望尽量快且痛快的给出反馈。
比如作业盒子的投资就是在很短的时间谈成的。第一次和三位创始人见面是在咖啡馆里,当时什么产品都没有,我跟三位创始人对着一张交互图喷了两个小时,当时团队是要做一款布置作业的工具,帮老师提升效率,帮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这个点子并不是没人做过,但都碰壁了。但聊完后我们还是很快就投资了作业盒子,首先我们觉得重塑作业流程这事是有价值的,一旦做成是平台型的机会;第二,虽然难做,但团队的配置和事很匹配,给了我们信心,刘夜是很优秀的产品经理,王克以前是百度战略合作部总经理擅长BD,贾晓明有很多教育资源。投资主题清晰,剩下的风险那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风险了。记得周六一早,我就跑到了他们办公室,当场谈Term谈价格,当场签掉。
在投资欧瑞博智能家居的时候,第一次和王雄辉见面是他来面试联想之星CEO特训班,正好是我面试他。当时聊了半个小时,王雄辉从小就是硬件极客,通过他讲述的观点感觉他对硬件产品的理解非常深,既脚踏实地的做硬件,又能拥抱新的商业思维。聊完后我就说,你中午别走了留下来吃饭。我把自己的盒饭让给他吃了,自己泡了碗方便面一边吃一边聊。有些项目是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的。
投资中国网:好团队和价格之间你是怎么去衡量的?
吴炳见:肯定是团队优先,价格其次。优秀的创始人是有限的,我们并不希望用撒胡椒面的方式去做天使投资,还是希望投的精一些,如果遇到切入点很有价值,团队又很匹配的项目,即便在只有一个想法的阶段,我们也愿意为团队的优秀买单。其实我投下的几个项目里,有那种极早期的,早到创始人还没有完全离职,产品还停留在交互图阶段,但团队确实很匹配又很优秀,遇到这样的团队即便贵也要投。我们相信只投对的,即便当时看着贵,只要能做成回头看都是便宜的。
采访中,吴炳见说自己特别相信一万小时理论,能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是一种享受,以后就打算用一万个小时来学这门投资的手艺了。
吴炳见的投资小贴士
公司:联想之星
职务:投资副总裁
投资阶段:天使、A轮
投资领域:教育、O2O、出海、IoT与人工智能
投资风格:重研究,下手快,关注优秀的潜在创业者投资案例:作业盒子、欧瑞博智能家居、AbleCloud、丁盯智能、HWTrek、星云智能硬件加速器、酷动、宝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