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银联扫码支付合法了 二维码支付规模要提升
被叫停两年之久的二维码支付终于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8月3日,多位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已收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据悉,《征求意见稿》涉及交易限额、支付标记化技术、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根据不同的风险防范等级和有效要素,规定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1000元、或通过协议自主约定。
单日累计限额1000元不等
早在2014年3月13日,央行就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时隔两年之久,对于二维码支付,监管层终于有了新动作。
8月3日,多家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已收到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会员单位对个人客户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
其中,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由会员单位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且会员单位应当承诺无条件金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对此,上述支付机构人士表示,这个限额和实名制的“网络支付办法“规定的额度差不多。同时,目前二维码支付大多都是小额。
记者查阅此前央行下发的《办法》发现,其规定:对于交易验证安全级别较高的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支付机构可以与客户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但对于安全级别不足的支付账户“余额”付款交易,《办法》规定了单日累计限额,分别为1000元、5000元。
当时,央行相关人士曾表示,主要是为引导支付机构提高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加强客户资金安全保护,而单日累计1000元、5000元的限额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付款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交易限额管理之外,《征求意见稿》还明确提出“通过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等手段,从源头控制信息泄漏和欺诈交易风险。”“支付机构还应提供条码支付业务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
今年7月上旬,《每日经济新闻》就曾报道,监管层正在推动二维码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此外,央行早前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还提出“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
二维码支付规模或将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曾因为安全问题被叫停二维码支付,这两年无论在场景运用、客户接受度、信息安全防范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也成为日常支付重要的补充手段。
今年7月初,有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可以说,央行已经默许了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地位,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补充。”
一位消息人士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原来(二维码支付)确实有一些安全问题被叫停,但不代表不发展它。”监管层对二维码支付这个定位就是轻量化、小额便捷,不用铺终端。
一旦技术和安全标准出台,二维码支付放开也显得水到渠成。
实际上,这两年,银行和支付机构都在悄然布局二维码支付。7月15日,工行更是正式宣布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工银二维码支付。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该产品不仅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而且首度采用国际清算组织领先的令牌技术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交易全程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银行级的保护”。
而且,该产品是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居民消费零星化、碎片化、线上化的新趋势,将支付产品无缝嵌入消费者购物、用餐、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
谈及未来二维码支付的格局,上述支付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第一个阶段,会快速提升二维码支付的规模,且等到足够大之时,会与刷卡、闪付分庭抗礼;第二阶段,传统的刷卡、闪付方式,也有可能走向新型的扫码支付,或生物特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