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投资四家欧洲创业公司 但告别中国后其在全球打车市场的形势依旧严峻
据外媒报道,美国打车服务公司Uber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宣布,他的公司已投资了四家刚刚起步的欧洲初创公司。
或是卡兰尼克的个人投资行为?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Uber公司就宣称它将会把它的UberPitch计划推广到欧洲。UberPitch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让初出茅庐的企业家坐在汽车后座上向当地投资者推销他们的创业计划。它实际上是通过Uber应用程序组织的在汽车上推销创业计划的活动。
在欧洲21个国家的37个城市中,企业家们提交了4000多份创业计划。由于对于欧洲四家初创公司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卡兰尼克决定通过Uber公司来直接投资这四家初创公司。
不过,这四笔投资并不都显得很合理。它投资的法国初创公司Brigad是一个连接餐馆和员工的点播式市场(类似于Uber)。英国的Memrica公司则设计出了一款应用程序,旨在帮助记性不佳的人记住要做的各项事情。荷兰初创公司Otly则是由家长为孩子们开办的一家银行。还有一家获得Uber投资的公司则是来自于波兰的Hipromine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研究昆虫在医药、食材以及生物燃料和石油等领域中的潜在用途。
Uber公司并未透露它投资了多少现金给这四家公司,只是说投入了“少额”资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投资活动与其说是Uber公司的投资行为,还不如说是卡兰尼克的个人投资项目。
Uber的打车战场形势严峻
其实,Uber非常重视欧洲市场,当初Uber认为法国的分享出行市场极具潜力,所以将巴黎作为海外扩张的首站。但Uber重视解决用户问题,却在监管层面屡屡遇上麻烦。而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对手是一家以色列公司Gett,目前已为全球60个城市提供服务,在特拉维夫,伦敦,莫斯科这几个地区发展势头良好。
由此看来,Uber不止在中国的对手强劲,在全球的其他市场状况也不容乐观。
从目前的全球出行版图来看,中美印,欧洲,东南亚地区各有一家独角兽公司霸占本土打车市场,除了中国的滴滴出行(估值280亿美元),还包括了印度的Ola(估值50亿美元),东南亚的Grab(估值15亿美元),美国的Lyft(估值55亿美元)及欧洲的Gett(估值20亿美元)。
对于Uber而已,从中国市场撤退,印度市场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凸显。前不久,当Uber拿到来自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50亿美元注资时,可以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就是印度子公司。之后Uber被爆通过杠杆贷款形式借入11.5亿美金,知情人士称,很大一部分也是被投入印度市场。
目前,Ola在印度的打车市场还是遥遥领先,稳居市场第一。这不仅是因为Ola收购了当时在本土市场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TaxiForSure,超越了传统的出租车公司Meru Cabs,也因为Uber印度业务还未实现突破。
同时,东南亚的Grab目前已拿到了6.5亿美元的融资,覆盖东南亚30座城市。当得知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东南亚打车巨头Grab创始人兼CEO Anthony立即写信鼓舞员工称,本土化的问题需要本土化解决方案,多样化的世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
而Grab与Uber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本土化层面,他们对监管当局和出租车公司的态度也截然不同。Grab一向与政府交好,积极配合监管当局,而Uber的态度更为强硬,似乎总站在与监管当局和出租车公司的对立面。
另外,Lyft作为Uber在美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试图走出一条独特有差异化的路线。但在乘客和司机看来,两者在定价,用户体验,等待时间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当然Lyft司机可以拿小费,这是一个细微差别。
为了跟Uber争夺市场份额,Lyft每月亏损高达5千万美元,通过烧钱补贴,虽然Lyft乘车次数在增长,但Uber拿到35亿美元融资之后,也在美国市场加大了马力,使Lyft处于更艰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