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尴尬:虎嗅挂牌新三板并非无人问津 只是…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QQ截图20160413103925.jpg

  去年12月,成立仅3年的 虎嗅网 正式挂牌 新三板 ,成为科技媒体第一股。而根据虎嗅公布的首份 年报 来看,2015年虎嗅的营业收入为1650万余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82万,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30万,同比下降40%。

虎嗅董事长李岷表示:“目前的收入模式似乎与传统媒体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主要是来自于为企业提供营销推广服务及线下活动。去年由于申请挂牌等原因,在财务与管理开支上多了一些支出,导致我们的净利润只有80多万元!”

  “无人问津”或许冤枉了它

这份财报其实对于虎嗅而言价值不大,同新三板的很多企业一样,虎嗅从去年上市至今交易量为0。如果说没有投资者问津,也许太冤枉了这家自媒体科技公司。

去年12月曾有投资者挂出20手买单,价格为2.00元/股。以虎嗅科技总股本2500万股计算,市值为5000万元。而这一市值连虎嗅科技2014年4月引入战略投资者云鑫投资时估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时云鑫投资出资2484万元,增资入股虎嗅科技,获得15%的股权。照此计算,当时的市场估值是1.656亿元。一年之后,已经上市的虎嗅不仅未实现资本增值,反而令投资者对它的估值大幅看跌。

对于像虎嗅这种可比公司较少也没有规模盈利的公司,估值的分歧是最大的。更何况其并没有独特的盈利模式,其招股书更无法让投资机构看到其未来的市场前景。

李岷在财报中表示,融资并不是虎嗅申请挂牌新三板的第一诉求。从2015年5月底申请挂牌之时,虎嗅账上现金还有2771万元,融资需求并不迫切。而且如果要融资,从成本与便利性角度,虎嗅没必要把公司放到新三板上去融。

之所以选择上新三板,李岷认为是为了尽快抓住与资本市场接轨的机会;借着这次机会,虎嗅或能加快提升自己在资本能力、治理能力、战略能力方面的水平。

在新业务探索上,尽管虎嗅一直在鼓励企业“寻找更’聪明’的渠道与媒体”进行媒体化趋势,而不愿让企业从内部孵化转型。但从其年报来看,虎嗅在2015年并未有所创新,主营业务未较上一年有所变化。对此,李岷的解释为“在2016年之前,我们从未对收入有明确的规划与预期——这源于我们此前对未来产品与服务的思路并未明确。”

   商业模式仍在摸索

从财报数字中看到,虎嗅尽管2015年营收大涨,但净利润变化不大,仅为82万,不够在北京郊区买一套房。用李岷的话来说,净利润并未有大幅增长是因为挂牌新三板的支出。根据虎嗅年报,其本期管理费用之服务费较上年同期增加195万,主要为公司挂牌新三板的中介机构服务费。事实上,对于挂牌新三板的公司,政府通常会有一笔政府补贴。

虎嗅的注册地为北京市东城区,依照东城区企业挂牌新三板的规则,(一)完成股改后奖励100万元;(二)挂牌成功后奖励50万元;(三)融资达到3000万元及以上的奖励100万元。

虎嗅即使没有融到资,也可以拿到150万的补贴,不过财报中并未提及此事。

虎嗅在此前提交招股书时提到,2015年1-5月,净利润78万元。也就是说在此后的7个月的时间里,尽管营收大幅提高,但净利润只实现了4万元的增长。

根据虎嗅年报,其盈利点在于向科技、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公司提供有偿的网络广告、整合营销和线下活动服务。其中,整合营销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50.83%。如此之外,在商业模式及盈利方式上,对于如何赚钱,虎嗅似乎仍在摸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