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的歧路:京东众筹像嗑药 high之后难持久
众筹,即向公众募集资金,这种模式自古就已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传递效率优化,资金支付更加便捷,这种古老的资金聚集模式被包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后,瞬间性感起来。
金钱咆哮的地方,总是聚集着各色“待在风口等着被吹起来的猪”,据国内创投数据机构IT桔子显示,我国众筹合投模式的创业公司达108家,加上尚未浮出水面的,这个数字肯定大于200家,而且新增企业数量惊人。
总之围绕着“众筹”这个风口,创业者蜂拥,资本追逐。连互联网新晋巨头京东也不能例外,2015年3月29日,京东股权众筹上线,而动用了众多流量和营销资源,所取得的数据也是漂亮的:
上线一个月后(4月29日),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东家”,各类股权融资项目融资额已经达到1.19亿元,平均每天融资超400万。平台共计给投资者呈现22个项目,其中上线募集15个,路演预热7个。上线项目融资完成率达到127%。其中,“听风安全卫士”和“助家”两个项目完成率达到200%,“夹克的虾”和“十方旅行”两个项目完成率超过190%。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运营能力都如此强大,好处自不必多说,坏处就是导致很多根本就不合理的商业模式也能短时间内“HIGH起来”,就像吃了伟哥——一时很high,而忘却了本质,以及药效消退后的难堪。
这样不但害人也害己,因为短暂的胜利会让人以为股权众筹就该这么玩,其实京东的股权众筹模式并不合理,而许多有潜力的股权众筹平台也因为被掩盖。
京东股权众筹为何不合理?
不管每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有多少带着”众筹“概念的公司诞生,当下的所有众筹商业模式都是由这四种概念组成:捐赠众筹、预购众筹、借贷众筹、股权众筹。
而这四种模式也诞生了不少成功的公司。
捐赠众筹是早期Kickstater(世界上最大的众筹平台,截止目前已经众筹接近20亿美元金额)快速发展的原因,用户提出有创意的想法,让大家捐钱去实现,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短片《控诉(Inocente)》的5万美元拍摄资金就是在Kickstater上筹得,而获得IDG数千万美金投资的追梦网也是国内成功的捐赠众筹模式公司。
Kickstater后来继续发展,预购众筹成为平台主流(用户先预付生产费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到产品),而indiegogo,国内的点名时间(现已经转型成闪购平台),也都靠预购众筹模式取得成功。京东也推出类似的预购众筹服务,预售众多智能硬件产品。而借贷众筹模式目前国内成就了P2P公司积木盒子(上个月获得8400万美元C轮融资)。
前三种众筹模式,都已经有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样板,可是股权众筹还没有。而京东股权众筹“东家”目前的模式问题也很大。因为股权众筹前三种众筹的用户需求点与收益预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捐赠众筹(Kickstater、追梦网),回报要求在捐出那一刻基本就已经获得,“我就是想支持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参与者对风险厌恶非得低,也就是说他们愿意去冒风险。
预购众筹(Kickstater、indiegogo、点名时间),对回报要求是相加的:支持自己喜欢的事物+想获得产品。点名时间和京东硬件众筹做得远远不如Kickstater的原因是它们只满足了想(便宜)获得产品而没有让参与者有支持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感觉,没有参与感。但是这也并不阻止京东硬件众筹等做得不错,虽然真的就沦为了一个“销售渠道”。预购众筹参与者的风险厌恶中等,他们是希望在未来获得产品的。
而借贷众筹纯粹的就是需求财务回报了,参与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非常高,而且对于收益是有高预期的,所以积木盒子、爱投资等P2P公司会在风控上下最大力度。
说了这么多其他众筹,那么股权众筹参与者的需求是什么?
股权众筹参与者,有和借贷众筹参与者一样的风险厌恶程度,而要求的回报又是所有众筹中最大的。京东众筹有两个明显问题:
1.风险巨大,完全无法保证出资人资金安全。
2.无法承诺回报。
一般的借贷众筹平台都会把风控做到坏账率仅在3%以下,就算有坏账也会平台承担,给予用户承诺的预期回报。
我当过几年财经记者,也在专业的投资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业内人士都知道风险投资本来就是个“小概率,大收益“的游戏,哪怕是经纬、红杉、IDG这样的中国顶级投资机构投挂掉的企业都在数百家以上,顶级风投都不敢打包票说今年投资的项目有50%以上的成功率。
而京东让某个机构(例如红杉)领投,其他人用众筹方式跟投的行为不能降低任何投资风险,最多只是壮胆。至于回报,创业公司回报股权投资者只有两个时机,第一是被收购,第二是IPO。无论收购或者IPO都是一个高风险,长时间的过程。先不说和买彩票一样艰难的IPO之路,就收购来说也是机会渺茫,IT桔子数据库显示,2014年国内共发生220起并购事件,涉及金额1500亿元(这已经是历史新高),而中国每天新诞生(注册)的公司就超过一万家。(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数据)
总之就是你参与了股权众筹也不一定保证这家公司能存活到(起码得3-5年)被收购或者IPO,能被收购或者IPO了,你作为只占股0.01%~0.03%(至少也得付出10万人民币),也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京东对于股权众筹参与者不能承诺(也不敢承担)风险,没有建立成熟的回报体系,就注定京东股权众筹现有模式难以走远。请问谁会安慰那无知的少年,谁会为去做一个风险超高,而且承诺的回报虚无缥缈的投资呢?
最终京东只是沦为了项目的营销平台,而京东也确实只能以此为卖点吸引项目了:
麻辣美食O2O“夹克的虾”,在“东家”上线融资以来,其单日营业额已经翻了近三倍;社交平台“拉拉公园”注册量猛增;社区O2O项目“助家”的APP注册和访问量均翻了五倍以上——这才是项目和京东股权众筹能合拍的真正原因,京东的品牌营销和流量还是很过瘾的,像嗑药,HIGH一下可以,但难以长久。
什么样的股权众筹模式靠谱?
股权众筹,相比于捐赠众筹、预购众筹、借贷众筹,需要参与者拥有(投资)专业水准,以及更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其实京东也设置了相应的门槛(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元,年收入超过30万元,专业的风险投资人),但是京东的失败点在于他没有圈住这批受众,京东是个流量和营销平台,而无社群聚集和服务能力。
如果非要找世界上最成功的股权众筹平台,那就应该是由Paul Graham创建的孵化器Y-Combinator。我的一位美国投资人朋友描述了YC的投资模式:
任何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都可以申请成为YC的投资人,当然有顶级风投,也有律师,公司高管。YC会定期邀请投资人举行线下项目路演,一般规模为60~100人,YC会在线上提供信息给予投资人进行判断,最后投资人可以约创始人详聊投资事宜。他每周末都会开着车去YC现场看项目,有独投,也有和现场投资人沟通后合投的,一次金额在10-50万美金之间。
而在我的了解中,在国内,例如像深圳“云筹”股权众筹平台,有着YC一样更符合逻辑的股权众筹玩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标准化的信息提供,足够的风险提示,让参与者自己去判断风险。
2.让参与者与股权众筹项目创始人充分接触。
3.基于某个有投资力的社群,为他们提供专业众筹服务。
云筹CEO谢宏中和我分享了做了两年股权众筹,帮助31家企业完成2亿人民币股权众筹融资的成功经验:
一、结构化企业信息,而非营销和说故事
谢宏中认为,股权众筹平台一定要有对非标项目进行标准化和结构化处理的能力,提供给投资人类似招股说明书的标准化产品,方便投资人决策。说故事和做营销没有意义,真实准确是第一位的,其他只会影响专业判断。
二、O2O模式,服务为王
云筹的每个项目在上线之前都要先预热,组织线下路演,现场答疑,同步网络直播。云筹还开设了4个投资人微信群,近2000投资人入群,项目路演内容都会发至投资人微信群,并定期举行在线答疑会。云筹给这些投资人提供最专业的投融资对接服务。
三、社群
云筹的股权众筹的2000名投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社群组织,大多数都是创业成功者和企业高管以及行业精英,他们都有专业商业判断力,以及很高的风险承担能力,而且他们可以就项目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换。
谢宏中说:“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大众投资人,他们中有上市公司董事长,投资公司合伙人,企业高管、个人投资者,包含着各行各业的精英,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非常尖锐的问题,甚至是筹前阶段云筹标准化排查过程都没有发现的问题。因为本质上,这是让他们掏真金白银的最后一步,是最严格的把关和尽调。”
谢宏中坚定认为,股权众筹的本质一定是创业服务。因此,云筹的模式一定是打造成一个线上线下重度运营的投融资服务平台,而绝不只是一个轻度的线上投融资对接平台。云筹把股权众筹服务理念系统性内化到筹前、筹中和筹后三大阶段的股权众筹平台。
写在最后
经纬创投曾在去年秋天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撮合经济”,即撮合经济交易双方也依赖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但撮合经济是复杂交易,不可能简单在线上完成,必须提供一系列专业配套服务。而股权众筹的复杂程度与专业性就需要平台具备“撮合经济“的属性。
YC与云筹这种股权众筹模式虽然远不如京东热闹,但是确实最能保证股权众筹参与者利益,并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互联网提升的是信息交换的效率,而非取代服务。服务就是服务,具有个性化和必须重度运营,而不是标准化的3C产品和流量生意。
希望在京东的一地喧嚣之后,股权众筹还能往正确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