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估值价差或近50%,能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吗?
新三板终于迎来了分层时代,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分层管理办法将新三板挂牌公司分为创新层公司和基础层公司。挂牌公司分层不是将挂牌公司简单分为“好与坏”“优与次”,而是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市场需求的挂牌公司提供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平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要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套标准进行删选
根据全国股转公司同日发布的公告,自2016年6月27日起,新三板市场将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正式发布的《分层办法》给出了三套并行标准,以筛选出市场关注的不同类型公司进入创新层。
第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第二,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股;
第三,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
创新层、基础层估值价差近50%?
在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多家符合创新层标准的企业高管们坐不住了,他们来不及兴奋就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申报材料,各路打探消息,为进入创新层做最后的努力。相关企业高管表示,现在尚不知进入创新层会有哪些利弊,但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将会在差异化监管中获得相应的政策红利。
可见,分层之后创新层与基础层之间将存在制度上的差异。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认为,这或主要体现在服务和监管两个方面。在服务上,创新层有更多的融资制度和交易制度试点的机会,如债券、优先股、股票质押融资试点以及建立大宗交易和非交易过户制度等。在投资者准入上也将逐步开放对于各类金融机构的限制;但相应的,在监管上,创新层将在定期信息披露、公司承诺、以及股东高管交易方面有更多的监管要求。
按照中信证券分析师胡雅丽的推算,或有12%的企业进入创新层,近千家企业将会入选。其中,符合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的企业数分别为257家、374家、79家,同时符合三个条件的公司有23家。同时她指出,未来创新层占新三板成交金额比重或超过80%,而创新层和基础层估值一上一下,整体估值价差或接近50%,分层后并购手段料将成为新三板投资者最为倚重的退出渠道。
分层能解决流行性不足吗?
谈及分层,在众人的眼里,那就是要把现在这挂牌的7000多家公司分出个优劣来,是不是要“论资排辈”?确实会涉及到资本规模的标准,但 新三板分层 绝对不是简单的“论资排辈”。
虽这么说,但仍有两个问题是悬在市场头上的。第一,分层后,除了少部分被划归到“创新层”的企业有可能吃香的喝辣的外,那些归类到基础层的公司是否就会被投资者们打入“冷宫”,难以翻身?第二,分层真的就能解决新三板 流动性 不足的问题吗?
进入创新层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知名度提升,成了投资者优选的对象,还可能在融资、交易等方面优先享受政策红利,企业的流动性想必也会显著的提升,估值也就随之增高。而那些归到基础层的公司表现如何,就看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具体情况还是要等到市场正式实施分层再静观其变。
至于第二个问题,分层就能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不足吗?
目前看是有些难的,当前对于新三板分层效果不乐观的观点都多数是集中在了新三板依然存在的500万投资准入门槛和交易制度上,比如有人建议,新三板投资准入门槛如果降低到50万,流动性立马就会增加,因为市场已经出现了专门针对新三板开户的垫资公司,如此一来,500万门槛是形同虚设,还不如降低门槛,然后严守门槛。另外,竞价交易要比做市商制度更高效,新三板之所以采取做市商制度,而不是竞价交易,是因为参与者太少,流动性低,以及在信息披露、股权分散度等方面的不成熟。如果降低门槛,流动性增加,再加上实现竞价交易,市场就能愈加活跃起来。
新三板分层,带来市场更多深层次思考,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这算是一次“投石问路”之举,也有助于新三板在未来展现出更新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