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互联网行业里的“独角兽”如此多?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今年以来,科技媒体最常提及的一个行业名词叫做独角兽,所谓的独角兽就是估值达到10亿美金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概念来源于美国硅谷。而在最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相关的报道传出,某某公司融资1亿美金或2亿美金,迈入了独角兽公司阵营。

那么,为何今年的独角兽公司如此多?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独角兽公司在近一两年来成群的出现,首先意味着这一波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已经进入了末期。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国内陆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经过三四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用户规模普遍过亿,这些移动互联网公司多数还没有上市,但都至少经过了三轮以上融资,而能够走到C轮或D轮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已经在大浪淘沙当中幸存了下来,基本上都是比较优秀的公司,而这是估值达到10亿美金以上就比较正常。比如今日头条美丽说蘑菇街等。

而还有的一些移动互联网企业甚至早就超越了独角兽的概念,估值达到数十亿美金甚至上百亿美金。比如新美大、滴滴快的等。可以说,经过四五年的耕耘,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目前也的确有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等待机会上市,还有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已经在谋划或排队登陆新三板。

  第二,创业变重,只有巨额融资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率。

在今年以来,几家加入独角兽公司阵营的公司都是相对比较重的O2O创业公司,比如e袋洗、e代驾等,这些创业公司都有线下团队,并且还需要大规模的推广补贴,这就意味着如何没有巨额的融资根本不可能走得太远,而也只有通过资本的助力才能快速到建立起竞争门槛,反正竞争对手进攻。这也是目前的行业环境决定的。

目前对于满足人们线上生活的部分,互联网巨头已经完全占据了市场,而创业公司的机会则来自于垂直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的打通。一旦涉及到线下,创业便变重起来,就需要通过烧钱来做大规模,所以在O2O领域,估值达到10亿美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新美大和滴滴快的都已经直奔200亿美金而去。而更为重度垂直的领域,比如钢铁B2B、化工B2B等领域,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因此融资1到2亿美金便不是什么稀奇事,迈入独角兽阵营则是家常便饭。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方面,同样是比较重的创业领域,同样是需要巨额融资来支撑的。

  第三,一家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成长周期在缩短。

相比互联网发展的前十五年,最近五年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行业在快速的变化,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隔半年可能就有一个新的变化。而为了追逐未来和趋势,近一两年来风险投资对初创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周期在缩短。而在风投的助力下,高速增长的企业融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以前到没几年融资一次,到现在的每几月融资一次,甚至很多创业公司在刚拿到新一轮融资时,便会准备下一轮的融资,这一方面是要给自己足够多的现金储备以备过冬,另一方面也是在快速融资的过程中做大企业的估值规模,便于尽快套现。

  第四,企业的融资包装,独角兽或许只是一个概念。

独角兽这个概念一般都是在企业曝光融资的时候才会使用,其实这或许只是融资企业对外的一个包装名词,独角兽意味着迈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也就成为了一家明星互联网公司,媒体会更乐于报道,而企业也能由此获得更多的关注。

也许企业正是利用了媒体和大众比较愿意关注明星企业的“弱点”,很多互联网企业很可能会谎报融资额以使得自己在表面上看起来迈入了独角兽阵营,而实际上可能估值并没有达到10亿美金以上,这也不是不可能。

事实上,在国内,做一家10亿美金以上的独角兽公司可能是很多创业者毕生追求的梦想,也可以说是执念。因为独角兽便意味着凤毛麟角,也从一个侧面正面了这家创业公司已经获得了创业阶段的成功,并且企业也已经在行业里具备了广泛知名度。

总的来看,独角兽也许只是一个单纯概念,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意义的话,最多也只是创业企业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特别是在创业变重的年代,迈入10亿美金俱乐部也并不代表企业绝对安全,危机仍然时时潜在。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