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今日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资金链接度”上显然要比过往“紧密”得多,但这种关系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文化误解,事实上根本性的文化差异还横档其中。

举个最简单例子:在硅谷,如果投资人说,我们对你们项目非常非常感兴趣,那基本就代表要拿出钱投资了;但如果是在中国,you konw it means nothing。以下是我们系统性收集的美国创投圈对近两年中国资金疯狂涌入硅谷看法,注意:以下没列“积极”看法(你们看过太多了),仅列出的是我们发现的问题,目的是为改善/提醒问题: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有美国投资机构透露:他们今年一季度投资交易变少,和中国投资人有关,以下是他们的信息透露:

“因为有新投资人进来导致我们投资条款签署流程变慢,这些新投资人会在一些即将关闭的文件/合同上做更多要求;

他们通常来自中国,然后想要比其他所有人都多的‘优先权’;我们已经签署 Term Sheet 并已关闭投资通道,但他们要求在 Term Sheet 阶段没有出现,直到具体 Docs 时蹦出来。”

这些中国投资人一般这样说:‘我们已经做过尽职调查,我们需要 XYZ 也来投资’。我们发现他们对美国创业公司财务情况很了解(近两年很多中国华人跻身科技公司高管层,信息流通已经比以往充分)。

另外我们过去几个 Deal 都有这种情况,即有中国机构想进入我们投资组合,这个创业公司发展很快,业务运营也很好,然后在最后一分钟,中国投资人说想要认股权,并且是以‘创始人价格’进入(所以几乎等于免费),而这家公司估值是很高的。

这些中国投资者说:‘因为我们在中国,我们可以帮你搞定中国政府及在监管框架等方面处理好,我们会像创始人那样行动并非常高效率,因此我们要类似创始人的股份认购权’。但很明显问题是:如果我们给,其他投资人也会这么要求,所以我们拒绝,然后他们就大为恼火。“

我们看到这种事情通常来自亚洲,亚洲投资人比较喜欢按自己方式行事,而且态度上往往比硅谷这里人要强硬,同时总带着一张笑脸,可能他们只是在中国环境习惯了。”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我不认为以上这些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硅谷生态圈里的人一般会考虑长远,意识到自己迟早有天会坐在桌子的另外一边,不想自己提出的苛刻要求某天会反过来应用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知道如果让他们进入这轮是否会伤害一些事,因为所有这些人都在说‘我们提供附加值,可以带你进入所有重要人物网络’,但你能检验这个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参考他们以前投资纪录,可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没有美国创业公司投资纪录,他们有的只是在中国的投资纪录。”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据 Rhodium Group 调查:除炒美国房产外(要死了,我们还写过一个文章,想买美国房子的请戳这里《我帮你算加州买房的投资回报率》):

截至 2016 年上半年,中国对硅谷投资达到 60 亿美金,而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过去 18 个月。

中国对硅谷投资可追溯到 30 年前,但 2014 年被认为是“转折点”,因为这一年开始交易大张旗鼓进行。

以下是我们找到的 CB Insights 数据:2014 年中国投资者共参与 101 笔交易——为 2 年前的 3 倍多。但实际数字肯定不止,因为很多交易都没公布。

以下是我们找到的一张数据图,它代表了中国的谷歌(百度)、亚马逊(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在美国的大手笔现金投资。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而最近中国经济不稳定,尤其加速了富人阶层的“现金”流出。

这些空前巨额的“现金”涌入,也给硅谷创业公司带来深远影响,来看下已获腾讯和其他中国投资人投资的某硅谷 AI 领域创业公司创始人看法:

“即使创业公司被资质审查严格的硅谷沙丘路上的风投拒绝,他们仍能从中国投资人那拿到钱,这已经改变硅谷创业公司格局。”

另外 Fyusion 最近一个交易让自家公司 3D 摄影技术应用在了华为数百万个智能手机上,它家创始人说:

“这种安排对我们这种 40 个人的创业公司简直是场变革;另交易确定速度惊人,明显比我之前接触过的美国机构快很多,中国投资者非常积极——就像没有能浪费的时间一样。”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不过,中国和硅谷间的关系既有承诺,也有风险,并且这种关系总是很脆弱,也非常复杂,外加,双方还是不信任。

比如说,美国创业公司担心中国投资者的强硬手段及中国玩家发挥出的力量,一些人担心自己“创新”会被复制;而中国投资者作为后来人,不希望自己不被尊重,或是被幼稚对待,或是成为所谓的“傻钱”。

在过去两年跨境资金流动的报道中,我们曾经写过《"马化腾英语最差,但在美国打法最专业"》,里面提及中国 BAT 三巨头在美国的投资策略,比如相比腾讯的“专业”,阿里风格是直接用现金“砸”,但你不能说这种方式有问题,比如阿里最近在 Jet.com 投资上就获得了高收益(戳这里《又一独角兽或消失: 这次是奇葩电商 Jet》)。

而有意思的是:阿里投资最近在美国成为被炮轰对象,我们来看下整个事情始末。

美国创投圈炮轰中国投资人: “笑面虎”征战硅谷

简单讲:Quixey 是阿里在美国的投资组合公司,然后它曾经广遭硅谷创业公司的嫉妒,因为获得中国最强大科技公司之一阿里的投资。

这笔总金额为 1.1 亿美元的交易分为 2013 和 2015 年两轮进行,然后事情发展就不对了,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不给钱了。

Quixey 随之陷入困境,之后阿里杀回,不过同时带来一个苛刻条款:可以给贷款,你不能起诉。

据美国媒体报道:历时几个月喘不过气的协商后,Quixey 进行了新交易:已贷款 3000 万美元,基金来自阿里巴巴,还有些其他条款,但这些条款没有原来安排的好。

美国媒体是这样描述的:

美国有些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投资者不熟悉“规则”。而 Quixey 用了很艰难方式认识到了这一点。

相关传闻还包括:Quixey 在 2013 年从阿里那拿到第一轮融资不久,即根据一份“独立合约”开始为阿里工作,简单讲,就是给阿里开发一个专门技术,让中国消费者能在中国 App 中搜索,这个 App 是在阿里操作系统 YunOS 中的(技术上讲 App 内搜索和网页搜索非常不同,即使是谷歌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交易规定:阿里使用 Quixey 技术在中国获得的任何盈利将由阿里和 Quixey 双方共享。

但今年初争端开始。

阿里称这个创业公司没按时交付,而 Quixey 称几个月工作中,阿里欠他们数千万美元,没得到期望中阿里在中国的分销收入;

还有人士称,阿里对 Quixey 没多样化收入来源很不满;

其他说法还包括:阿里经历了组织性改革,包括 Quixey 在内,想和阿里合作的创业公司都被让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和优先级排列弹到一边了。

当然还有语言障碍,让这个问题更严重。

据说,Quixey 还想过起诉阿里巴巴,但最后觉得不值得。而这场骚乱也导致他们公司无法达到收入目标,并导致主要高管离职,Quixey 创始人辞去 CEO 一职。

另外撇开 Quixey 不谈,一种普遍说法是:中国法律规则较少,强大的政府不断推动增长,公司间竞争很大,这种屈服于“金钱”的商业策略更加常见。

作为一种对冲观点,以下是硅谷顶级早期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一位合伙人说的话:

“有些时候这些条款没有被误解,而是中国商业管理方式文化规范的一种反应。硅谷看来,中国投资者要求的条款可能过于 Aggressive,但这些条款在中国语境下看来是‘公平’的。”

有说法是:最近 Quixey 和阿里正努力弥补分歧。还有人爆料:Quixey 正建立 App 内搜索的新技术,也在接触新潜在消费者和合作伙伴。

但 Quixey 已经不再为阿里巴巴开发技术。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硅谷创投教父美国硅谷硅谷创投中国创投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