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钱”7200亿 A股再融资规模远超IPO
2015年,IPO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投资者的神经。对于投资者而言,打新意味着超高的收益率;而对于公司股东而言,IPO却意味着“圈钱”。因此在最后IPO关闭的6个月时间内,部分公司的焦虑程度堪比热锅上的蚂蚁,但却有另外一些公司懂得“曲线救国”,通过并购以及重组来完成融资。界面新闻整理了2015年以来IPO募集的资金以及一年以来有过定增重组案例的上市公司,发现定增重组的案例丝毫不逊色于IPO,可见A股市场再融资的能力高于一级市场。2015年以来,一共有215家公司首发上市,从融资规模来看,上市公司总共筹集了1500亿左右的规模;反观定增重组的数据,共有247家上市公司在一年中有过定增重组的事件发生,而资金筹集的规模,远超IPO的融资规模,达到了7243.87亿元。仅从这一数据来看,公司融资的渠道并非只有上市这一条路。“曲线救国”定增重组照样能玩出新花样。
2015年以来的IPO融资规模前三甲分别是国泰君安(601211.SZ)、中国核电(601985.SH)以及东方证券(600958.SH),融资规模分别为300亿、135亿以及100亿。据界面新闻统计,2015家上市公司中,国泰君安目前的市值已达到1740亿,比起发行融资的300亿规模来看,已经扩张了整整5倍。而更夸张的是暴风科技(300431.SZ),上市时融资规模仅为2.14亿,现如今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63亿。这些案例无不佐证了公司排队上市的主要原因:易于管理市值、估值,以及再融资更加便捷。
在7-11月IPO关闭期间,定增重组的案例不断,累计募集金额高达7200亿元。这247起案例中,融资规模最大的要数长江电力(600900.SH)以及七喜控股(002027.SZ)、中润资源(000506.SZ)。其中七喜控股作为壳资源被分众传媒借壳上市,定增规模接近400亿。另外两家定增的目的是收购同行业的资产进行扩容需求。2015年以来借壳上市的公司多达29家,其中海外拆除VIE结构回归的就包括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知名企业。此外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002468.SZ)、同仁堂医药借壳啤酒花(600090.SH)等国内企业借壳上市的案例也不绝于耳。这些事件都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公司青睐A股这个市场,而IPO由于发行渠道不便捷以及排队等时间限制了许多公司的融资需求。定增重组以及借壳上市虽然成本略高,但至少有可行的空间。
渐行渐近的注册制很大程度上将放宽IPO的诸多条件,加之上交所战略新兴板即将推出,加速了企业融资的便捷性。如今市场50万亿的规模比起年初的38万亿来说增长了30%,但是2016年看来,这可能也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