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造假3200万元 监管力度应该加强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近日来沸沸扬扬的电影 《叶问3》 票房造假 一事终于水落石出。据悉,广电总局查处后发现,《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叶问3》票房造假 发行方被查

3月18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下发的一张处理意见,从发行方、电影院到电商,都被亮了红牌。但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处罚力度太轻。“除了勒令发行方停业1个月外,剩下的处罚只是严重警告、谈话、通报批评,没有实际意义。”

据了解,针对影片《叶问3》票房不实问题,日前,电影局分别约谈了该片发行方及相关机构,并通过全国电影票务综合管理系统和有关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对存疑场次进行了核查。

官方的处理意见表示,将对该片相关责任方做出四项处理:一、暂停该片发行方大银幕(北京)发行公司新电影的发行业务,为期1个月;二、对参与不实排场、情节较严重的73家影院提出严重警告,由所在地电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名单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网站曝光;三、对73家影院所属20家院线公司,通过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网站进行通报批评;四、对虚假场次出票相对集中的三家电商提出严重警告,由电影局诫勉谈话。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处罚力度太轻。“除了勒令发行方停业1个月外,剩下的处罚只是严重警告、谈话、通报批评,没有实际意义。”

暴露法律制度缺失

虽然处罚决定已经下达,但更值得深思的是,电影行业规则亟待改善,相关法律制度仍存在缺失。如果处罚力度不到位,行业内任意一方的违规成本都十分低廉,终将使得劣币驱除良币。

这是官方首次对票房造假事件发声,所以从整合电影市场内部秩序的角度出发,还是以警告为主,也表达了管理部门对该类事件的一种态度;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完善的法规,专项治理办公室也无法像其他职权部门那样,进行罚款、冻结资产等类似处罚,所以只能是通过行政制裁,勒发行方令暂时停业,或者是以警告引导舆论导向。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影片投资方快鹿集团此前针对《叶问3》发行的诸多P2P项目,最后会不会仍要消费者买单?快鹿集团此前签署过《叶问3》票房的对赌协议。按照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承诺恐怕即将落空。如果票房未达到对赌约定,一定会对投资者造成不良影响。

在我国电影产业红火热闹的背后,市场虚火旺盛、乱象频现。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按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计算,被“偷走”的数额高达45亿元。对此,专家指出,个别影院和影片出现的票房造假等不当竞争行为,对电影市场造成严重干扰,对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对电影产业的整体信誉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近年来电影市场的种种乱象,相关管理部门屡出重拳,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仅去年就有数十家影院根据违规情节和性质被给予了通报批评、警告、取消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停止供片等处罚。

今年初,全国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正式启动,针对电影市场秩序乱象的“大扫除”已经开始。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是集中解决票房不如实统计、影片盗录盗播侵害电影版权和一些地方电影放映质量不高等问题。先后分为自查整改、各省巡查、全国抽查三个阶段,并拟建立起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

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是市场规范的治本之策。今后,长效机制有望在市场监管中持续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应该通过集中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办法,使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使放映质量有所提高。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