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上路就要罚款50元,被扼杀的还有背后那个500亿的市场?
记者大致搜索了一下,好多地方都出台了禁止平衡车上路的规定:
从8月初起,北京市交管部门对独轮的电动平衡车进行集中整治。
上海警方对电动平衡车等违法上路行驶进行了集中整治。
广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知,电动滑板车的行驶、制动、转向等技术性能不符合国家有关机动车的标准。
武汉市交警部门表示,电动平衡车不属于“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范围。
成都、桂林、沈阳、九江、泉州等多地交警部门均提醒民众,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类“代步神器”上路行驶系违法行为,多个城市明确将予以处罚。
▲图片来源:东方IC
媒体细数,这电动平衡车不该上路,因为它:无“路权”,安全系数低,事故难定责。
关于路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平衡车与滑板、旱冰鞋等性质相近,行人在道路上不得使用此类滑行工具。电动平衡车类工具,连起码的“路权”都不具备。
关于安全,据相关测试,在18公里/小时的时速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电动滑板车手指刹车的反应时间是3秒,平衡车依靠身体后倾刹车的反应时间长达8秒。
关于定责,在我国的交通法规里,责任主体只有: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种,但电动滑板车均不属于以上三种。若是出现违法现象以及因此引发交通事故,很难追责,受损方也很难获赔。
安全隐患:平衡车公司老板死于平衡车
以上三宗罪里最让外界放心不下的就是安全问题。
电动平衡车的鼻祖是位于美国的Segway。两个轮子,使用电力作为能源,内置一个陀螺仪,用于平衡与控制方向。而人们要操控平衡车,只要调整自己身体的平衡就可以做到。
Segway的创始人发明了这个平衡车,是因为他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交通方式,他认为现在的汽车消耗自然能源,而且排出了太多的废气。
Segway是一个有梦想的计划,但这个梦想有个悲伤的故事:Swagway公司的拥有者Jimi Heselden骑着他的Segway掉落悬崖,撒手人圜,享年62岁。
安全问题是目前平衡车面临的最大问题,起火、失衡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2015年底,亚马逊就以产品涉嫌专利侵权与质量问题为由,下架了中国企业在亚马逊网站上出售的全部电动平衡车产品,随后美国第二大型零售商Target也停止出售平衡车。
价格混乱:低至500,高至10万
▲图片来源:东方IC
从2008年平衡车进入国内,到现在短短几年,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我国有整车企业500多家,配件企业1000多家,电商200多家。
研究这个市场2年的“平衡车在线老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国内生产厂家打造的平衡车市场大约是500亿的规模,其中扭扭车的市场最为火爆,而且出口市场更大,大约占了400亿元的份额。而且,2014年、2015年进入平衡车市场的资本也逐渐多了起来。
“即便这个市场很大,大企业却很少,集中度也很低”,“老谢”表示,这个市场的问题就是山寨横行,产品鱼目混珠,似乎谁都可以加入这行业。正规的厂商走线上电商和线下经销商、门店渠道,山寨产品主要走微商渠道。
据“老谢”透露,微商卖的平衡车,有的利润只有5%、10%也会卖,低的能卖到500元,“现在市面上,卖500的和卖1000、2000元的,从外观上如出一辙”,而安全性能当然无法保障。
据悉,目前国内市场上,最贵的能卖到4万元,“那是真正有技术专利的,选材也有质量保证”,“老谢”说,国外市场上最贵的则能卖到10万元,“国内厂家没有生产的”。
记者了解到,国内也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平衡车的知识产权,但它们的主要市场并不会放在国内零售市场,“因为成本降不下来,主要销往国外。国内主要是交通部门以及机场一类政企大客户。”
企业都在求生存,哪有功夫弄标准
平衡车行业还有个大问题就是标准缺失,这也是“路权”无法确认的根本原因。
“老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平衡车分很多种类,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类的平衡车其应用场景也不同,在他看来独轮车可以归为“交通工具”,双轮和扭扭车更应该归类为“玩具”,不推荐上路。
行业人士认为,若是给平衡车定性“交通工具”,应该对产品质量、性能以及操作者的技术加以规范。“其实,说这些都还太早,现在行业里没有人牵头做这件事,企业们都忙着活下去!”“老谢”如是坦言。
作为鼻祖的Segway前几年已被中国的平衡车厂商Ninebot(小米生态链众多企业中的一员)全资收购,获得其旗下三大产品系列近十款产品的所有权,400多项核心专利。随后的发布会上,小米宣布Ninebot双轮的九号平衡车售价只要1999元,Segway在美国销售的产品超过800美元。而Ninebot就成为了目前国内平衡车市场中(除扭扭车以外)最大的企业。
▲图片来源:东方IC
市场集中度之低,山寨冲击之大,给其他储备专利技术、降不下成本的创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如今,又面临各地交管部门的管制,业内呼吁,尽早出台行业标准,别让“良币”平衡车被横行的山寨“劣币”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