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O2O濒临死亡:曝功夫洗车关闭上门业务
i黑马讯(周路平)10月24日消息,今日晚间,O2O上门洗车平台“功夫洗车”宣布关闭上门业务,将给近1000名用户退款处理。其创始人苏锐称,“我一轮一轮讨论了项目一年来的发展、未来的方向和我们当下的困难,最终我们决定停止。”
功夫洗创立于2014年底,自创立之日获得国内著名投资人的种子投资,并在后期完成机构天使轮融资。两轮融资均未公布投资人和投资金额。据悉,其联合创始人有线下近十年的市场与销售经验,团队来自豆瓣、美团、58等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
这已经是今年曝出的第四起O2O洗车阵亡案例,除功夫洗车关闭上门业务之外,云洗车成立于2013年4月,于2015年1月关闭洗车业务;嘀嗒洗车成立于2014年2月,于2015年4月关闭洗车业务;车8于2015年7月中旬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而这距离“车8”上线不过短短数月时间;e洗车成立于2014年6月上线,2015年3月完成由平安创投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5月份CEO离职,10月份上门洗车业务停止。
10月10日,i黑马曾独家报道了E洗车的濒临死亡的新闻,引发人们对于上门洗车是个伪命题的思考。在E洗车App的登录页面,写有“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服务平台”的字样,只是这个名头或许早已不再属于E洗车。i黑马点开E洗车App时,发现上门洗车和上门保养业务已无法使用,显示“系统维护升级中……”,只剩下到店洗车能够继续使用。“上门业务执行了两个月吧,上个月初就收了。”E洗车离职员工林果透露,她曾在E洗车初创时加入,最终在上月离开,“外地分公司全撤了。”
i黑马采访了多名E洗车离职员工,他们都向i黑马表示,在今年9月中旬,E洗车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到160人左右,如今只剩下20余人,包括技术、客服、财务,用以维护到店业务。不过,E洗车前员工许冬对i黑马表示,E洗车在到店这一块儿做得不尽如人意,“外地的门店都不太支持E洗车”。造成这个尴尬局面的原因,其一是监管不到位,再者是结账不及时,存在拖欠。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曾点评该事件称:上门洗车不靠谱,上门保养不靠谱,指望上门洗车赔钱去延伸高利润业务更不靠谱。这不是马后炮,很早就说过了。最基本的效率和人性的规律,无法突破。汽车后服务市场大部分都是极低频的服务,获客效率和服务效率都很差,做起来会很痛苦。巨大的市场,糟糕的投资。
以下为“功夫洗车”公告全文:
亲爱的车主,
很抱歉的通知大家,北京车联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功夫洗车从今天(10月24日)暂停上门洗车业务。上门保养和上门救援业务照常预约。
请各位放心,已经办理套餐和储值的车主,我们会安排退款,具体如下:
您可以现在先通过功夫洗车微信号发送购买套餐时留的手机号和支付宝账号,我们的客服会跟进核对金额后通过支付宝退款;
核对完成,退款从下周一(10月26日)开始,截止于11月6日;
如果您忘了,客服也会主动联系您退款
抱歉,已经过期但未用完的不能退款,特价促销和赠送服务不能退款
总共有近1000位用户要处理,请大家有序排队,轻虐客服。
一年的服务,您有什么喜欢、不喜欢、有什么想说的、想夸的、想骂的,请直接发到我们的微信服务号吧,此时此刻求安慰。
接下来的话,是写给团队的。
功夫洗车刚满一岁,今天做出这个决定很不舍。昨天我发了一个公告说上门洗车暂停三天,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在这个“培训”中我一轮一轮了讨论了项目一年来的发展、未来的方向和我们当下的困难,最终我们决定停止。
作为创始人,在一年里一位一位面试、入职的伙伴,一起酸甜苦辣的兄弟们,要在一天里说分别。在我满是歉意的时候,你们缺对我说:千万别气馁,创业失败是很正常的。
很多车主也已经和我们的技师成了朋友,在我们为您洗车的时候,您拿出家里刚烙的饼、刚买的苹果,还会说:“小伙子,不用洗这么细,很满意了”。
这些让我心里多了一份确信,和你们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好的选择。
“向风里走去,就不能停下脚步
如果年轻凝成泪水,很快就会吹干”——李宗盛
感谢每位车主、每位团队的伙伴与功夫洗车在一起的日子,我们的保养和救援服务还在等候您的召唤。
附:2015年O2O死亡榜
i黑马本周三刚刚盘点了2015年开始至今倒下的这些“先烈”们,以及总结了它们的死亡原因,为后来者戒。
餐饮类
以饿了么为首,餐饮类在近年诞生了不少优秀的O2O项目,但现实也是残酷的,少数的成功者总是伴随着大批牺牲者的存在。无论是外卖平台、垂直餐饮或是餐饮服务商,均有企业死亡。尤其是外卖市场,惨烈的补贴战之后,中小企业纷纷倒下。以下就是这些突然消失了的餐饮类企业名单。
死亡原因:
1.有钱任性:直接用钱“砸”用户来培养用户习惯。但在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等混战背后,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BAT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
2.发展空间有,运作难度大:有些企业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并且很多企业认为做好B端,C端就能水到渠成完成O2O闭环,但实际却形成了B端为主,C端用户无感,B端和C端失衡严重的现象。
3.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比如烧饭饭这个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但是流量有限,存在同质类项目,做大较难。
生活服务类
2015年在这个领域内发生了多起亿元以上规模的融资事件,i黑马统计了一下,分别有:今年3月,美到生活获2500万美元融资;4月,Dmall获1亿美元融资;5月,管家帮获得1.2亿人民币融资、爱鲜蜂获2000万美元融资。
从以上融资清单可以看出,生活服务类的O2O是大风口,但生活服务类的O2O要做好却不那么简单,每个资源整合和后期把控都需一步一个脚印。在此领域中,既有传统企业向O2O转型的,如e袋洗、e家洁,也有大企业重点布局的,如58到家在家政领域的发力。有人在挣扎,也有人倒下,整个行业的龙头至今未现。
死亡原因:
1.市场竞争环境不乐观,烧钱现象严重: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2. 利润小,成本大:一些社区项目,平均客单价才几十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保证覆盖高密度的社区用户,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界都会限制社区O2O企业的发展。当微薄的收入难以覆盖高昂的成本时,这些O2O企业就会面临惨烈的淘汰过程。
3.用户习惯未形成刚需:想做强需求的产品,要看它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对于一些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
出行类
2015年,以滴滴快的为首的出行类公司继续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补贴大战,融资也在不断进行,滴滴快的可以说是打破了目前创业公司融资最高纪录。随着Uber在中国发力,出行市场硝烟更重。在去年叫车类服务大批阵亡之后,随着今年出行市场巨头已经确立的竞争环境下,死伤者仍旧在持续出现。例如考拉班车、爱拼车等前阵较为火爆的项目,都已被迫谢幕。
死亡原因:
从死亡名单可以看出,出行类项目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
1.门槛高,投入大:对于初创者而言,出行类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等出行公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简直是内忧外患。除了国内新近改名滴滴出行、哪里都要插一脚的滴滴外,还要面临着来自国际巨头Uber的威胁,它挂着拼车的羊头,却做着专车的生意,直接威胁拼车和专车两条产品线。因此打车平台基本上没有机会可言。
2.投资收紧,大批出行业公司面临断粮:随着资本寒冬到来,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开始持谨慎态度,出行类公司融资难度骤增,有些创业公司因此资金链断裂而死亡,如爱拼车、考拉班车。
美业类
随着雕爷的“河狸家”上门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为首的美业O2O市场被疯狂热炒。上门美发、美妆、上门按摩等项目纷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目前中国整个美业市场有上千亿规模,整个市场非常巨大。未来随着美业O2O的发展,其带给投资者的机会越来越大。有人欢喜有人忧,美业O2O刚刚起步,没有能力融资、持续培养用户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死亡原因:
1、频次低,非刚需:例如美发行业,虽然有很高频次和需求,但上门美发这一O2O项目,却不见得是一个非常刚性的需求。而且上门服务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能否请来门店里真正的“大牌”上门也是一大难题。
2.无行业标准:美业属于非标类服务。是非标类服务,就极可能面临“两头难伺候”的情况,创业者可能会两头受气。因此,美业O2O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一个苦差事。
3.运营成本:诸多上门服务,虽然丢掉了店铺等租赁成本,但是也要考虑线上运营与线下到达的成本。才能实现盈利。
教育类
目前的教育行业在资本的大量涌入以及创业者盲目进入的情况下已经进入泡沫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但在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因为种种问题而倒下的企业。
死亡原因:
1.行业巨头半边天:新东方、好未来、腾讯课堂、淘宝同学这样的教育企业继续飞速发展,BAT等巨头持续通过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业,布局各自的生态教育圈,因此小企业想要发展生存会很难。
2. 资金断裂,产品做得不深: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是目前来看,各个平台都还停留在解决师生交易撮合环节上,对于教师、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都没做深。而在家教场景下,做深教学服务过程的价值,非常困难。教育是个相对复杂的行业,尤其在家教领域,需要老师和家长持续面对面沟通,在这种强关系下平台很难深度介入。
3.同质化产品多,缺少优质内容:目前在线教育的同质类产品颇多,光在线教育的产品就能达到千家以上,但最大问题也是最大的壁垒就是缺少优质的教育内容。简单地把线下的内容录制放到线上是行不通的,课程缺乏相应机制,内容不吸引人,对用户来说会很痛苦。
旅游类
旅游类产品近几年可谓是风起云涌,层出不穷,单说旅游类的App就远远超过传统类门店,粗略统计大概有上百家。按照主营业务的操作方式,旅游O2O项目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侧重某些品类,另一个是旅行产品生产、服务商类。但随着巨头们的投资或涉足,包括资本的冲击下,还是有一批企业未能幸免。
死亡原因:
1、产品重叠严重,竞争激烈:目前已关闭的旅游O2O绝大多数是产品出现了重叠。近年,线下传统旅游开始向线上布局,但一些巨头也逐渐从线上向线下转移,力图掌控线下资源及服务。在市场竞争格局下,新的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竞争的能力了。
2、在线旅游产品渗透率低:旅游O2O中,最明显的短板还在于休闲度假产品中的门票产品,其渗透率低、增长缓慢。一些消费者还是不放心这类互联网产品,大多数还是进行线下购买。
纵观以上这些企业,基本可以看出都是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以低价手段做营销,以至于后期资金紧缩,甚至崩溃。在现在看来,其实低价只能是在短期内引起消费者注意或达到某种效果的一个营销手段。对于公司层面来说,虽然靠这些手段短期内带来大量用户,从而吸引风投,但钱总有烧完的一天,烧到后来,就难免将自己的产品烧成灰烬,虽然互联网现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与多重选择,但对于O2O产品来说,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持续、有效地使用产品,这才是它们最应当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