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窗户纸:揭开创业圈的三大谎言 | 投资潮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捅破窗户纸:揭开创业圈的三大谎言-投资潮

这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在资本与市场的双力矩推动下,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几近呈指数型上线的融资额曲线,不断刷新记录的众筹订单量,以及被“黒”透了的黑科技,都在见证着这个时代的激进与蜕变。

这也是互联网最坏的时代,本应厚积才能薄发的创新与创业,似乎成了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在前有壮丁后有大佬的夹击中,创业者们剑走偏峰,夸大虚报的融资与众筹数据几近成为墨守成规的“潜规则”,徒有其表的技术创新演变为宣传噱头和圈钱砝码,在双创时代繁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不堪一击的经济泡沫。

借3.15举国打假的浓厚氛围,智东西联系到圈内多名投资人、创业者、同行媒体工作者进行对话与沟通,以求揭示 创业圈 里的那些或明或暗的骗局与谎言,还大家一个更加真实与客观的创业视角。

关于融资:“夸大三倍都不事儿”

捅破窗户纸:揭开创业圈的三大谎言

创业公司因为自身财力与规模有限,需要募集资金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本在情理之中,而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合作方内部交易之事。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融投资已成为与新品发布同等重要的战略之举,甚至还要兴师动众地召集记者办发布会,而在光鲜的数字与僵硬的笑脸背后,究竟拿到了多少投资额自然是冷暖自知的。

对于融资造假的质问已然成为不痛不痒的声音,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要若干年”。

在前些年,一封来自于90年后创业者《叔叔阿姨们,创业为啥要说谎?》的声讨在业界也曾引起过轩然大波,“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很喜欢把融资金额夸大,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把人民币说成美金,明明只是 1000 万人民币,开口一说就成了 1000 万美元,金额瞬间提高到 6 倍!稍微有操守一点的也会报到 5 倍、4 倍、3 倍,关键是看最后的数字漂不漂亮,看起来爽不爽。”

据智东西与青山资本、松禾资本等相关投资人的交流了解,现在只要经过媒体报道的创业公司大都存在吹高融资额现象,正常情况将乘上2-10系数不等,比例占到总体的80%以上。而类似的说法也得到部分创业者的证实,深圳创东方投资总监李享曾表示,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媒体曝出的离谱融资金额“仅供参考”。

另一方面,智东西在与自称“愿意与创业者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的某创业报道平台进行交流,向其咨询报道数据来源真实性的考证方式,智东西了解到,他们主要通过调用或企业出据后台数据的方式进行相关数据等核实;在经历过今年年会的重要转折点后,他们也在进一步加强考证企业的真实性的方式与手段,近期联合近30名创始业者的融资额公布活动,均出示了各自的财务账单与投资协议。

保持新闻的真实与客观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与素养,但在假数据与谎言已经司空见惯的今天,作为媒体人的我们也值得沉思与更谨慎应对。

然而,放大时间的长度和地域的广度,充斥在中国创投圈的造假风潮,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所谓的普遍现象。赛富基金创始首席合伙人阎焱就曾表示,“现在大规模的说假话在我们投资人2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美国,创业者如果在融资数据等方面造假被核实是很难再次获得新的投资。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镭曾表示,在相关监管部分与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下,美国当地的创业企业在公布数据与财报很少出现造假现象。

那么,关于国内现阶段“融资造假”畸态,究其根源与利益驱使何在?

通过与多名创业者交流,其原因主要有三:1)增加曝光点,借势营销;2)为竞争对手制造压力,震慑对方;3)投资机构默许虚报数目,借机提高品牌知名度,或上市机构借势提高股份与估值。

由于创业团队与投资机构都签订有保密协议,以及牵涉与顾及到各方利益,所以在短期来看,如果创业企业没有进行到ipo上市的财报公开阶段,作假与谎言很难被揭穿;并且,国家对于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致使企业在“虚报数据”时几乎无需承担风险。

关于众筹:离本质越来越远

捅破窗户纸:揭开创业圈的三大谎言-投资潮

“众人筹一笔钱,联合起来折腾点事”,众筹这一概念兴起于2009年的美国,众筹鼻祖kickstarter的初衷是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公众募集小额资金,帮助有创造性的草根一族实现自己的梦想。此后,kickstarter在美国迅速走红,被各国效仿。

2011年7月,中国首个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后,淘宝京东百度纷纷上阵,虽然开山鼻祖“点名时间”最后临阵转型成预售平台,但依然不乏有一批众筹网站前仆后继。但在国内众筹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它突然就变了味了,离它最初的“利用互联网整合大众的力量帮助草根创新”的想法已经相去甚远。绝大多数人上众筹的第一目的并不是筹集资金,而是预售。

此外,另一个被广大投资人与用户诟病的现象——刷单也浮出水面,本来只出现在电商间的低劣手段,在大谈梦想和创业的众筹平台上也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媒体爆料,在京东筹平台上第一个以客单价低于100元却筹资超千万的某智能家居单品项目,就曾因刷单备受质疑。基存疑点主要在于一小时内数据暴涨,之后数据基本未变。从开始在京东众筹开放预定,该项目上线1小时内预定金额突破100万元,可奇怪的是,上线第二天,距离破百万已经过去十几个小时后,数据还停留在110万停滞不前。

这不免让人怀疑“100万”的任务做完了,后续就不管了。有创客表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悟空是刷单,但此种情形表现出来的却是刷单很拙劣。“能拿得出100万的人,智商不至于这么低,估计是被项目经理或者第三方公司坑了。”第二存疑点即是在商品评论区,好评如潮且一致性程度极高,与某宝刷单评论感无异。

不止于创业团队本身,某众筹平台工作人员强迫商家在众筹初期刷单的对话截图也曾被曝光。

关于技术:研发还是套用?

在以技术储备与产品功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硬件圈,各种看似高大上的新兴技术名词却很有可能只是新瓶装旧酒或是添油加醋。

捅破窗户纸:揭开创业圈的三大谎言-投资潮

2016年ces期间,intel联合由其注资的中国无人机厂商yuneec发布了一款无人机typhoon h,并在其现场展示的复杂避障技术。英特尔在展台模拟了一个森林,一位越野选手沿着小径骑着自行车,无人机看似自动调整飞行高度和拍摄角度,避开沿途的树木,一直跟踪选手。

而在近日大疆新一代无人机的发布会现场,王帆就对该展出予以了评论,称其无人机避障技术是“一场精心布置的秀,让大家以为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从事动作捕捉技术开发的诺亦腾首席技术官戴若犁此前也表示,“人头上和无人机上都是光学马克点,全程都是光学追踪,控制飞行和跟随,实感技术功能都不一定打开。另外,无人机成功躲开一根刚倒下的树枝,我几乎可以确定这不是实感技术判断的。”

鉴于intel联合yuneec在室内演示的布设措施,从而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与其它领域核心技术是否可靠的讨论。从智东西对英特尔和yuneec的长期关注和跟踪报道,以及海外用户的实测看,yuneec无人机机遇实感技术的避障实现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场秀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技术真伪的思考,无人机领域只是一个例子,更多的问题发生在智能硬件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

据智东西与创业者交流了解,除去在无人机领域被惯称的“主动避障”、“自动跟随”等黑科技,还包括vr头盔与全景摄像机领域,中国很多厂商的底层技术方案或设计多采用国外开源或直接套用成熟方案。如深圳疆域无人机ceo陈思达曾向智东西表示,采用350mm轴距和2212型号马达为基本方案的国内无人机厂商,90%均直接或间接地套用了大疆无人机同类方案,使其在飞控算法与整体产品方案上几乎是雷同的。

ucvr的吴宗沅道也曾对外表示,“没什么核心技术,中国哪有核心技术,就是根据海外的开源版本自己改的。我们说自己的算法,说到底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镜头参数和镜片参数做了修改和定制。自行开发算法的成本很高,如果从头到尾全是自己的算法,需要投入半年时间,烧500-800万。”

结语

实际上,无论是融资领域的虚报数据,还是众筹平台的刷单冲量,亦或是套用现成方案后偷换概念为自主研发,这些现象都成为创投圈内稀松平常的惯例。但这不代表存在即合理,众象即正义。

在面对钱权等物欲考验时,人生的褶皱阴暗面得以凸显,欺骗与谎言纵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正因为有幸生活在这个开放与包容的时代,很多人潜藏心底的梦想与召唤有了尝试和挑战的可能,通过整体透明和公平的融投资平台,虔诚的创业团队和优秀的项目才能被人认可和得以生存。

不受限于职业、年龄、背景、阶层,因为创业,大家重新回归到一个相对平等的起跑线,去改变沉闷的现状,开始不一样的人生。在这个神圣而充满使命感的平台里,本不应该存在那么多的谎言与骗局,更不应该默许或漠视这些谎言与骗局!身处其中的我们都有责任去维护创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它关乎梦想,关乎尊严。

p.s.不管是创业圈的坑还是消费者遇到的坑,到处都有维权的声音。在智东西公众号回复“315”,看看工商总局局长如何看“网购维权之艰难”。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